物理5分卻成力學之父,身高1米49跨欄季軍:在錢偉長身上,一切皆有可能

作為學界巨星“三錢”之一,錢偉長可謂成果豐碩,為後人留下了眾多寶貴的學術財富。不過,這裡要說的,還是他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他一路逆襲,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物理5分卻成力學之父,身高1米49跨欄季軍:在錢偉長身上,一切皆有可能

物理5分 偏偏要入物理系

1912年10月9日,錢偉長出生於江蘇無錫鴻聲鄉七房橋村一個詩書家庭。16歲那年,父親病逝,他隨在蘇州中學任教的叔父——著名國學大師錢穆讀書。

1931年9月,清華大學招入了一批新學生,錢偉長就在其中,並進入了歷史系。就在入學的第二天,日本侵略者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一夜之間佔領了我國東北遼闊的土地,人民在硝煙與血淚中掙扎。從廣播裡聽到這個消息後,錢偉長拍案而起:“我不讀歷史系了,我要學造飛機大炮”。

物理5分卻成力學之父,身高1米49跨欄季軍:在錢偉長身上,一切皆有可能

實際上,和錢偉長一樣有著“科學救國”熱情的青年還有很多,在清華大學1931年的106位新生中,要求進物理系的竟有21人。

而錢偉長的這個激情之下略帶衝動的選擇,並不能被當時清華物理系的系主任吳有訓所接受,相比其他人,錢偉長的成績並不出眾,甚至十分遜色:儘管錢偉長的作文和歷史是滿分,但他物理試卷上的得分是可憐巴巴的5分,數學、化學兩科加起來還超不過20分,英文則由於沒學過是0分。

按這個成績來看,錢偉長怎麼都不是一塊學物理的料,但報國心切的錢偉長已經下定了決心。錢偉長的愛國熱情兼之軟磨硬泡,終於讓吳有訓有所妥協,同意讓錢偉長進入物理系,不過,他也為錢偉長定下了一個條件:一年後數理化成績必須在70 分以上,否則仍然回曆史系。

物理5分卻成力學之父,身高1米49跨欄季軍:在錢偉長身上,一切皆有可能

為了能儘早趕上課程,錢偉長早起晚歸,極度用功。值得一提的是,清華大學的理工科課堂基本是用英語講授,但錢偉長硬是克服了用英語聽課和閱讀的困難。一年後,錢偉長的各科成績都達到了70分以上。畢業時,錢偉長成功成為物理系中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

錢偉長曾說:“我不是天才,我的學習是非常勤奮的,我發現很多東西我還不懂,需要,我就學。你們不要相信天才論,關鍵是在於刻苦和努力。沒有學不會的東西,問題在於你肯不肯學,敢不敢學。”

身高1米49 卻是跨欄季軍

錢偉長的體育情結與他的愛國情結是分不開的。起初,錢偉長選課時選擇的是體育課的體弱班,吳有訓則告訴他:“不必上體弱班,要重視鍛鍊,不必退縮,沒有健康的體格,科學也是學不好的。”

實際上,幼年時期的錢偉長,家境貧寒,缺醫少藥,他曾患過腸胃寄生蟲病、瘧疾、肺病等多種疾病,以致留下了一個發育不良的瘦弱體格。

錢偉長入學時,身高只有1.49米,馬約翰教授為他進行了體格檢測,測量身高的標杆最低刻度在1.50米,錢偉長也因此成了“清華歷史上身高不達標的學生”。

物理5分卻成力學之父,身高1米49跨欄季軍:在錢偉長身上,一切皆有可能

不僅如此,接著測量的幾項,體重太輕、肺活量不足、跑圈也跑步下來,不過馬約翰則溫和地鼓勵他以後要注意鍛鍊。

這些,錢偉長都暗暗記住,並自覺開始了體育鍛煉。

1932年10月,清華大學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全校越野比賽,錢偉長作為被同學拉上湊數的一員,緊跟在隊伍裡一名物理系研究生(沒想到該生就校越野隊隊長)的後面,錢偉長不僅堅持了下來,還拿了一個第8名。

物理5分卻成力學之父,身高1米49跨欄季軍:在錢偉長身上,一切皆有可能

後來,馬約翰教授選取這次比賽中的前10名,組成了清華越野代表隊。錢偉長在馬約翰的悉心教導下,逐漸成長為一位學校多項體育代表隊的隊員。

田徑是最初給錢偉長帶來成就感的一項體育運動,他參加的田徑項目主要有:1萬米越野、跨欄和接力。錢偉長加入越野代表隊後,每天進行長跑練習,可是,由於身高不足,跨欄又成了他的一道難題。

1.06米的欄杆,比錢偉長的腰部還高,他反覆觀察跨欄,尋找突破口,進過多次的摸索,他利用自己步頻快的優勢,把傳統的三步上欄改為四步上欄。同時,為了儘可能的壓低跨欄高度、提高跨欄速度,他在跨欄上放一塊瓦片,每次跨欄時,用腳把瓦片掃掉,而不碰到跨欄。

1933年,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田徑賽場上,清華大學的小個子錢偉長左右開弓,四步上欄,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以13秒04的成績獲得了100米跨欄的第三名,大爆冷門。

物理5分卻成力學之父,身高1米49跨欄季軍:在錢偉長身上,一切皆有可能

除此之外,錢偉長還成了清華大學足球隊的主力左前鋒,甚至,他還曾入選國家隊,參加了在菲律賓舉行的遠東奧林匹克運動會。

憑藉著不懈的鍛鍊,畢業時,錢偉長的身高居然達到了1.65米,堪稱奇蹟。

學成回國 他是“三錢”之一

通過埋頭苦學和積極健身發生蛻變的錢偉長,更是考取了中英庚款會公費留學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船運中斷,改派至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習,主攻彈性力學。

在導師辛吉的幫助下,錢偉長只用了50天,就完成了《彈性板殼的內稟理論》,隨即論文被寄到了馮▪卡門的手中,並發表在他60歲的祝壽文集裡。連愛因斯坦看後都稱讚,這名中國青年解決了困擾他多年的問題。

物理5分卻成力學之父,身高1米49跨欄季軍:在錢偉長身上,一切皆有可能

1942年底,錢偉長又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在馮▪卡門教授主持的噴射推進研究所工作,從事火箭的空氣動力學計算設計、火箭彈道和地球人造衛星軌道計算方面的研究。

儘管美國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非常優越, 但錢偉長的心中始終燃燒著為自己的祖國做貢獻的強烈願望。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6年,錢偉長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清華園,並投入到了繁忙的教學工作中。

此後,錢偉長曾參與創建北京大學力學系——開創中國大學第一個力學專業;招收解放後中國的第一批力學研究生;出版中國第一本《彈性力學》專著;開設中國第一個力學研究班和力學師資培養班,還創建上海市應用數學與力學研究所。錢偉長也因此被人稱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應用數學之父”。

1956年,我國第一次制訂十二年科學規劃,錢偉長提出5項科學遠景規劃:原子能、導彈航天、自動化、計算機和自動控制。規劃提出來後,許多人看傻了眼:錢偉長學的是力學和應用數學,他不要自己的專業了?其他的學科呢?但錢偉長關注的並不是某一個學科,而是國家整體科技實力的提升。當時的400多名專家學者都對錢偉長的提法持不同意見,錢偉長就與他們爭執了起來,而只有兩個人堅決支持了他——一個是錢三強,一個是錢學森。

物理5分卻成力學之父,身高1米49跨欄季軍:在錢偉長身上,一切皆有可能

最後,周恩來拍板:“‘三錢’說的是對的,我們國家需要這個。”“三錢”這個稱謂,也由此傳開。

晚年,錢偉先後任上海工業大學、上海大學校長,但他一直都是一個“義務”校長:不拿學校一分錢工資,也沒有自己的房子。對此,他卻毫不在乎地說:“只要對國家好就行,我沒有別的要求。”

2010年7月30日錢偉長在上海逝世,享年98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