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什麼有那麼多錢到處買軍火不買美國國債呢?

興旺8235


印度給人的印象都是財大氣粗,在世界上軍火銷售中,印度始終都是扮演著一個大買家的角色。印度的武器購買少則十幾億美元,多則上百億美元,誰能與印度簽單,那就是一筆鉅額的軍火貿易。因此最近幾年,西方國家把目光都盯在印度身上。各國在印度的軍火市場上也競爭的非常激烈,比如印度購買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



雖然印度大量購買軍事裝備,可是這不代表印度就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印度在2018年的GDP為2.6萬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七,這也超越了俄羅斯。同樣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與我國在外匯儲備上就相差懸殊。根據9月27日印度央行公佈最新的外匯儲備數據顯示,截止9月20日,印度外匯儲備比較上月減少了3.88億美元,最終跌到4285.72億美元。黃金儲備278.43億美元!


顯然印度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外匯儲備,根本就不可能有餘錢來購買美國的國債。而且印度的貿易本身就是一個逆差的狀況,比如印度2018年全年的整體貿易逆差達到1874.5億美元,同比增長24.7%。而今年印度商務部7月13日晚間公佈的數據顯示,印度6月進口較去年同期增長21.3%,至443億美元,出口增長17.6%,至277億美元,貿易逆差同比增長28%,達到166億美元,創5年來最高。這都會消耗印度的外匯儲備,這對於相對有限的外匯儲備來說,已經捉肩見肘。

雖然印度在購買軍火武器時,不完全採用外匯付款,但是這也會讓印度的外匯儲備很難增加。印度在購買軍火上會用一些國內礦產等資源交換,也有合同期內分期付款,還有就是借貸方式,總之這樣就可以減輕壓力。畢竟印度的外匯儲備太低了,印度好歹也是一個GDP2.7萬億美元的國家。可憐的外匯儲備讓印度很難地域世界上的金融動盪,這也會是印度的軟肋。

世界上只有那些有餘錢的國家,在沒有其他投資方向時,為了穩妥起見,才會選擇購買美國國債。比如我們國家多年來積累的財富,就購買了1萬億美元的美債。再有日本、沙特、比利時等國家都擁有很多美國的國債。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擁有眾多的外匯儲備,而印度根本就沒有餘錢的國家,那又怎麼來購買美國國債呢?



顯然印度雖然擁有在世界上大量購買武器的案例,但是不代表印度就擁有很多餘錢。從印度少的可憐的外匯儲備來看,印度根本就沒錢來購買美國國債。印度反而是更需要世界各地前來印度投資,以拉動印度經濟增長。有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7年,印度吸引外來投資為1610億美元。可是這對於各方面都需要改善的印度來說,這樣的投資還顯然不夠。正是這麼多的原因,讓印度政府根本就沒有餘錢,更別說購買美國國債了!(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實際上,印度的外匯儲備資產並沒有太多,也就是4200多億美元,相比之下,我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擁有超過3萬億美元以上的外匯儲備資產。顯然,這種情況下,印度作為一個沒有完整製造業體系,尤其是獨立軍工業體系的地區軍事大國,只能依靠進口武器裝備滿足軍事強國的需要。

對於當前的印度來說,購買美國國債的意義何在呢?本來就不算多的外匯儲備貨幣,一方面用於大量的武器裝備採購,另一方面還得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貿易需求。這樣以來,所剩下的外匯儲備根本沒有多餘的,也就談不上投資國際流動資本實現資產增值的必要。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手上有閒錢時候是不是才可能購買理財產品呢?假設每月工資一發就用於還月供等多項開支,甚至入不敷出了,可支配收入水平低到根本用不著理財。也就不存在投資的意義,而印度現在正是如此。

一般來說,購買美國國債是一些國家為了保證手中所持有的大量美元外匯資產,可實現保值增值的目的才投資的。尤其是與美國有著緊密經貿往來的經濟體,就更有購買美國國債的必要性。比如說,日本去年對美國貿易順差達到了676億美元,而日本的外匯儲備超過1.3萬億美元,因此它才會“瘋狂”買入美國國債,今年6月超越我們而成為美國第一大債權國。



總之,目前的印度正在雄心勃勃地發展國內經濟,不僅快速擴充其軍事力量,同時也計劃以1.5萬億美元的資金大量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另外,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實際增速最快的,它對石油及天然氣等能源的需求越來越高。


東震木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搞清楚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印度真的很有錢麼?

印度確實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大買家,據國際和平研究所發佈的數據:印度2013~2017年間進口的軍火金額佔全球總量的12%,牢牢的佔據了世界第一的寶座。但這實在不是一種榮耀,而是一種恥辱,充分反映了印度國防工業的真實水平,儘管印度人可能並不這麼認為。

到處買買買的背後,卻是印度並不算富裕的國力,和印度爭做“有聲有色大國”的迫切渴望。據統計,2018年印度GDP總量為2.6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7,而美國為20萬億美元,中國也高達13萬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印度人口已經超過中國的現實,那麼印度貌似可觀GDP將進一步被大量人口稀釋到非常低的水平。

實際上,印度不僅經濟實力並沒有想象中的強大,其政府更是欠債大戶,外債總額已經高達1.4萬億美元,儘管與美國的22萬億美元相比,還只能算是個零頭,但其GDP也只是美國的零頭,算起來其外債和GDP的比例在全球也是比較高的了。

但不要忘記,美國的高負債建立金融超級大國地位基礎上,背後有強大的軍事、政治和美元霸權為支撐,但印度有什麼憑仗呢?總不能還要靠恆河水吧~

第二個問題:購買美國國債風險大不大?

從世界範圍看,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國債長期居高不下,這種情形在全球經濟向好時尚能接受,但一旦遭遇全球經濟波動,必然面臨著違約風險上升的問題。美國就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代表。

截止目前,美國國債已經突破22萬億美元,預測年底可能超過23萬億。美債大幅攀升的原因是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雖然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算得一把“鐵算盤”,但窮奢極欲的大搞軍備建設,使得美國政府年度財政赤字逼近1萬億美元。

“賣國債借錢”不斷推高美國債務,每年利息就超過5000億美元,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以至於國際金融專家警告:美國國債是目前全球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

從美國債市來看,美國短期國債與長期國債已經出現“倒掛”現象,也就是短期國債利率比長期國債收益更高,這意味著投資者不看好“美債的長期性”,更願意選擇短期國債,一旦遭遇危機時,方便從容脫身。從歷史的經驗來看,這個現象多發生在經濟衰退前期,投資者預計美國出現債務違約的風險在增加。

這個時刻,印度會願意大規模購買美債麼?

第三個,印度究竟想幹什麼?

印度擁有並不算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羸弱的軍事工業,卻偏偏生長了一顆“南亞稱霸、全球爭雄”的雄心,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之中,逐漸走上了一條高築債臺、遍購全球的道路,並最終推動印度成為軍購第一大國。

歷數近年來的大型採購項目,不乏向美國採購100億美元的“死神”“捕食者C”無人機,向法國採購87億美元的陣風戰鬥機,向俄羅斯支付數十億美元的FGFA五代戰機,54億美元的S-400防空導彈,以及美國C17/P8I、法國常規潛艇、俄羅斯核潛艇等一系列令人嗔目的高額合同。

而這一切國際大采購的背後,凸顯得不僅是印度的野心,也揭示了印度的無奈。面對北方大國快速成長的龐大身軀,印度越來越不自信,但卻依然偏執於壓倒“東風”、制霸南亞的迷夢。在從這場夢境醒來之前,恐怕印度人的國際採購不會停止,也不能停止。

都到了這個份上,您說他哪來的閒錢、哪來的精力去購買美國國債呢?

難怪印度網友自嘲說:我們有全球最強的大腦,我們的領導人很樂於出國訪問,像個有錢的老婦人那樣瘋狂購物。


軍備解碼


印度已經買了很多美國國債了,印度持有的美國國債始終佔到其外匯儲備的35%以上,這個比例已經很高了

稍微瞭解一點金融知識的人都明白,美債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投資項目,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發達經濟體都持有大量美債,例如中國和日本的美債持有量長期都保持在萬億美元以上,英國也持有2700億美元的美債,愛爾蘭這樣的小國家更是買了3100億美元的美債,對於愛爾蘭這麼大小的國家來說,這是非常大的手筆。


至於印度也買了不少美債,目前印度差不多持有1400億美元美債,要知道印度的外匯只有4017.76億美元,買美國國債絕對是佔據了印度外匯的大頭。相比之下,2019~2020財年印度中央政府申請的國防部預算為609.63億美元,購買軍火的錢就是從這裡面出,很明顯印度不可能將國防預算全部拿來去採購國外的軍備,而今年印度的軍購花費大概在260億美元,遠遠不及印度持有美債的一個零頭。

其實美債是“有錢人”才玩得起的遊戲,因為只有受傷有閒錢才會去購買美債,假如手頭上就十幾個億美元的外匯,日常國際貿易都不夠花,怎麼可能去買美債?

縱觀美債的主要持有國,基本上都是發達經濟體,印度在裡面算得上是最窮的一波了。尤其是一些小土豪國,像是愛爾蘭、瑞士、盧森堡、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持有大量的美元外匯,但又沒有足夠大的市場去消費,自然就拿著錢去買美債了,畢竟美債是有利息的,安全性和保值性都不錯。

而印度購買美債也是有經濟和政治的雙重考慮,作為一個大國來說,印度購買的美債算不上很多,但也不少了,起碼抵得上印度近15年來的外購軍備總額。

至於印度在軍購上面的花費,這是屬於“剛需”。

印度一直都想做一個大國,這是印度自獨立以來就定下的國策。但是大國必定要在“武功”上有所建樹,可印度的工業能力始終是跟不上野心的腳步,單單一款戰鬥機就搞了27年。

從1983年印度就決定研發一款第四大戰鬥機,這就是LCA項目,但這款戰機前後共計花費了27年時間,如今卻成為一塊燙手的山芋。

截止到試飛期間,LCA項目就已耗資6.75億美元,而且這款飛機是一經服役,就已經落後了,印度軍方是在無奈之下才接受了一批LCA飛機,後來又不斷地為這款戰機升級,但直到今天為止,LCA戰機仍舊沒有形成戰鬥力。

除此以外,印度的阿瓊主戰坦克項目現在也是處於爛尾的地步,軍方一共才裝備了一百多輛,根本沒啥戰鬥力。其實這個項目也已經徹底失敗了,只不過為了保住政府的顏面,軍方硬著頭皮也得買上幾臺。
(光輝戰機)

有鑑於國產武器實在是跟不上節奏,而印度軍方又迫切需要先進的武器裝備,軍購就成為必不可免的事情了。

一直以來俄羅斯是印度最大的武器提供商,印度的陸海空三軍裝備都是一水的俄國貨,俄羅斯不僅向印度出售戰機、坦克、航母等武器,甚至連核潛艇都敢租給印度,雙方的合作是相當的深入。也多虧了印度,拯救了一票俄羅斯軍工企業。(印度海軍的查克拉2號核潛艇就是從俄羅斯租來的)

不過隨著近年來印度與西方關係日益密切,大量歐美武器開始進入印度軍方的採購名單,特別是美國和印度的合作正不斷加深。

目前印度就已經從美國買了11架C-17運輸機,此外印度也已經買下了整條的F-16生產線,在不久的將來美製武器將撐起印度國防的半邊天。(印度購買的C-17運輸機)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印度軍工一時半會仍舊無法滿足軍方的需要,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印度軍購金額還會進一步上漲。


千佛山車神


印度進口軍火,就好比購買必須品,而印度購買美國國債,就好比投資。當印度還處在必需品都沒有解決的時候,怎麼有餘糧進行投資呢?因此,印度購買美國國債自然就少了。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很多國家都大量買進了美國的國債。但是,看了美國的債權國就基本知道,能夠大量購買美國國債的國家,幾乎都是經濟規模大、外匯儲備充足、且債務不多的國家。而印度作為一個欠發達國家,且是一個欠債高達1.4萬億美元的國家,印度還真的拿不出多少錢購買美國國債。

此外,印度是南亞的一個大國,同時與周邊眾多國家都存在糾紛。如果印度不提高自身的軍事水平,則印度的大國地位就保不住,與周邊國家的博弈也將處於不利地位。但是,印度自身的武器裝備是欠佳的,因此不得不從軍事強國手中進口武器。總的來說,印度購買武器裝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印度自身實力雄厚,印度也犯不著到處購買武器裝備。



當然,印度進口武器需要資金支持,而印度購買武器的時候,可以獲得對方國家的貸款,不用一次付清。因此,印度可以持續性地在其他國家手中進口武器裝備,只要慢慢還就對了。而購買美國的國債卻不一樣,這是需要真金白銀的,印度拿不出太多。

不過,儘管印度手中沒有多少錢,但是印度並不是一點美國的國債也沒有買。印度目前有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其中絕大多數就是美債。因此可以看出,雖然印度購買的美國國債不多,但是印度還是持有一定的美國債券的。畢竟,印度好歹也是一個自詡的國際大國,如果一點美債也不買,似乎也說不過去。



蘇綻


這個問題應該從印度人的更深層次意義上尋找答案,印度雖然不富裕,但是經濟發展趨勢明顯,還是有些錢的,之所以不買美國國債,而是一味的購買軍火,這個問題很複雜。

首先,印度想在印度洋稱霸,將印度洋變成自己的海洋,同時又面臨巴基斯坦和中國的壓力,因為印度跟中國和巴基斯坦同時有著領土爭端,這個需要強大的軍事裝備作為後盾,而印度自己的軍工技術相對欠發達,只好選擇向外購買,而不停購買的後遺症,就是自己的軍工企業沒有獲得研發機會和生產經驗,導致了自己企業越來越差,只好不停的外購,惡性循環,週而復始,樂此不疲。

但是真正的原因,還是印度人的人性的弱點所致,印度人在購買軍火時拿的回扣,是世界上最震驚😲最荒唐的,他們的那種貪慾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在購買軍用車輛時,由於拿了巨大的回扣,買回來的汽車,都沒有發動機,只有個殼子,大家說,這不是荒唐嗎?

買美國國債是拿不到回扣的,只有買軍火,才能不停的買買買,回扣不停的拿拿拿。這就是印度人只買軍火,不買國債的真正主要原因。如果印度的掌權者要買些國債,錢還是有點兒的,多的買不起,買少點沒問題👌,但是那樣做不符合決策層的根本利益。


風水財經關係研究作家


買美國國債,主要分為兩部分人:


1 被迫保值

為什麼要用美元保值呢?因為現在的國際貿易大部分 都是美元結算,所以一個國家通過貿易總是會有很多的美元,而且其中很多美元是需要隨時支付的,所以需要保值,且保持高度的流動性,而在這個市場中,美國國債在流動性、安全性等方面具有優勢。


2 理財


還有一些國家錢很多,沒有什麼好的投資渠道,又怕錢貶值,又怕不安全,所以去買一些保值的理財產品,所以美國國債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標的,雖然看起來美國國債的利率很低,但是實際上考慮到美國國債的價格波動,理財還是有一些收益的。


對於印度來說,目前印度的美元是不足的,也就是說他買美元債券是處於第一種情況,因為處在印度的階段,資本的價格很高,不需要購買美元理財,因為投資到國內,其基本的收益要遠高於美元債券的投資。所以,印度不會大肆購買美國國債。


至於印度買軍火,主要與印度的國家政策有關,印度與巴基斯坦長期處在對立狀態,需要長期保持對巴基斯坦的技術優勢,而本土的製造能力不足,只能夠購買軍火。而且印度人在這方面缺乏了一定的戰略考慮。


因為印度當前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問題,安全問題並沒有那麼嚴重,且目前的資金成本很高,將這些 不多的外匯用於直接購買軍火,對印度來說是不大划算的。因為這些軍火併不能夠帶來足夠的經濟利益。


印度應該學習中國的韜光養晦政策。


以股易金


眾所周知,購買國債是一種典型的理財方式,國債收益相對穩定,且有國家背書,風險相對也低,而購買國債的前提是你手裡要有閒錢,個人如此,國家也是如此,尤其是美國國債,必須要用美元購買,這就牽扯到外匯儲備的問題,比如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突破了3萬億美元,這麼多的閒錢無處可用,購買美國國債就成了一種比較好的理財方式,因此我國才成了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


印度是個不走尋常路的國家,一方面印度並非是個有錢國家,印度的外匯儲備只有4500億美元左右,連我國的七分之一都不到,但印度在世界軍貿市場卻是出了名的人傻錢多,其實這很好理解,印度國內工業基礎薄弱,尤其在軍工領域更是無法做到自給自足,因此外購武器裝備就成了印度唯一的選擇,加之印度一直夢想著稱霸南亞,在軍事方面窮兵黷武也就毫不為奇了。
印度把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外匯儲備拿出很大一部分來購買軍火,自然沒有閒錢來買美國國債,所以並不是印度不想買美國國債,而是印度實在拿不出錢來買美國國債,這就像要求一個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來投資理財一個道理,就買美國國債來說,印度實在是力有不逮啊。


那年那月那兵說


其實是不準備回答這個問題的,但是又忍不住了。

首先我們看印度買軍火的方式,最開始那就是借錢買,就和武器出口國借錢,然後買他們的東西,為此還賴掉了一筆賬,相信很多小夥伴也知道,那就是以為前蘇聯解體。所以很多時候,那是借錢買軍火。

另外印度這些年來,由於國內軍工產業實在是不行,不管是光輝戰機,還是阿瓊坦克,一方面是研製經費貴,另一方面性能又差,部隊都不要,就問你尷尬不尷尬。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寫道印度外債的時候有寫,印度外匯儲備沒有多少,也就是40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就相當於你有多少錢可以在國際上投資,問題是4000多億美元,一方面印度要用來買武器(除了借錢,這是正兒八經的買武器),另一方面還要滿足國內一些其他需求。也就是說你沒錢,你拿什麼去投資?

還有一點,就不得不提印度的外債了,既然說到了這點,不說對不起大家。2015年的時候,印度外債就高達1.4萬億美元,你看,外匯儲備只有4000多億,外債卻有1萬億多。

所以,印度除了本國軍工確實不行,需要去別國買武器,另外本身的外匯儲備和外債(其他國家也相信印度還的起),也能支撐他去買武器,而且很多時候借的錢就是武器出口國的。當然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主頁看之前說印度外匯儲備這篇文章。我是匯小乎,關注我,給你有趣的財經知識。


匯乎


印度不買美國國債?這很顯然是一個偽命題,對於印度來說,他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都對投資美債保持著極高的興趣,因此,印度不僅購買美債以及美元資產,而且購買的數量還不少。

根據目前印度政府公開的數據顯示,到2018年印度GDP總量為2.73萬億美元,其外匯儲備約為4020億美元左右,其中美債的額度則為1528億美元(2019年4月止),從目前印度的美元外匯儲備與國債的額度來看,印度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元外匯儲備,是以美債的形式存在的,這就足以表明印度政府對美債的青睞了。

因此,儘管在近兩年,美國由於國債總量增加等因素,導致國債違約風險加大,使得印度開始有限度地減少美債的購買量,但不可否認的是,迄今為止,美債仍然還是世界上最具有投資價值的國債,而印度也仍然對其抱有較高的信心。

印度人在購買美債方面一直都很有興趣,同樣在購買外國武器方面,印度人也同樣十分的大方,印度人為什麼每年要花費數百億美元出國採購武器?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印度的國防工業水平太差,造出來的武器連印度人自己都不敢用的緣故。

比如印度在上世紀80年代,曾制定了一個研製國產的戰鬥機的光輝戰鬥機計劃,但是在經過三十多年時間之後,這款戰機才堪堪研製成功,不僅其製造成本價格離譜,而且研發時制定的技術指標也早就落伍,已經完全失去了製造的價值。

為了保證印度空軍的戰鬥力,最終印度只好再一次花88.35億美金的高價,從法國買了36價陣風戰鬥機完事,讓印度總理莫迪大為光火。

可以說印度的軍工業研發製造技術之差,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這種情況甚至發展到連戰鬥機維護工作都沒辦法完成的程度。從印度建國至今,印度因維護問題導致各種墜機事件,已經發生了一千多起,幾乎所有國家的戰鬥機,在經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維護之後,都出現了墜機的情況。

到目前為止,在印度服役的軍用飛機中,只有從美國採購的C-130運輸機沒有發生過墜機事故,而沒有墜機的原因,則是美國堅決不允許印度維護人員,接觸運輸機維護、維修的緣故,這種奇葩的事情,已經讓印度成為了國際航空界的一個笑話。

面對本國軍事裝備層出不窮的問題,印度政府已經徹底失去了軍事裝備國產化的信心,只能通過選擇採購國外產品來加以彌補,而失去了軍工業自主研發能力的印度,也逐漸成為了國際軍火商的“寵兒”,畢竟像印度這樣的“冤大頭”實在是難找,不高價買點軍火給他,實在是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