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打出量子計算的 hello world,他們到底在謙虛什麼?

谷歌一小步,量子計算……

當地時間 10 月 23 日,谷歌在《自然》(Nature)上發佈論文,再次向外界證明公司團隊已經通過實驗實現「量子優越性」(Quantum Supremacy,此前習慣稱作「量子霸權」)。

之所以說再次,是因為一個月之前,谷歌曾經和 NASA 聯合在網上洩露類似的實驗成果,聲稱取得了「量子優越性」。消息曝光,各界反響不一。論文中,谷歌設計了一個實驗問題,用其團隊的 53 量子計算機破解只需要 200 秒,而用傳統計算機則需要一萬年——這也是「優越性」之所在。

耐人尋味的是,另一家在量子計算領域投入力度很大的巨頭,IBM 在三天前公司曾經發布公開信,駁斥谷歌的論文「帶偏輿論」,甚至將「量子霸權」這個用法本身也進行了質疑。谷歌並未回應,直到昨天。

谷歌 CEO 桑達爾·皮查伊 也在當天發佈 Bolg,表達對公司量子計算團隊取得成績的欣喜。皮查伊稱團隊算是實現了量子計算的「hello world」時刻。

10 月 24 日,谷歌量子團隊的三位科學家 Yu Chen、Andrew Dunsworth 和 Anthony Megrant

接受了極客公園(id: geekpark)的採訪,向媒體解釋了其實驗的細節,以及其後的發展和應用可能性。

谷歌打出量子計算的 hello world,他們到底在謙虛什麼?

「優越性」何來

Quantum Supremacy,這個詞彙來自 John Preskill 教授,指的是在某些任務上,量子計算機相比傳統架構計算機在計算能力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Supremacy 本意指的是「至高無上」或者

「至尊」,翻譯成「霸權」並無不可。另外,正如皮查伊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表示,「量子霸權」這個詞本身是一個表現「技術的藝術之美」的詞彙,並無更多延伸。IBM 曾經建議用新詞彙 Quantum Advantage 來代替前者,顯然谷歌聽勸了,工作人員一直強調將 Supremacy 翻譯成「優越性」更合適。

根據論文,谷歌團隊設計了一個實驗,令其量子計算機 Sycamore 描述一個量子版本隨意數字產生器所創造的不同結果的可能性。團隊通過隨機動作讓 53 個量子比特通過電路,後者產生 53 位比特流(digit string),共產生 2 的 53 次方組合可能。由於這個產出無法被計算,所以是隨機的。通過對電路進行 100 萬次採樣,Sycamore 能夠計算出其隨意數出現的可能性。

事實上這段文字來自《自然》雜誌,如果你沒法看懂,也沒有太大關係。極客公園嘗試讓谷歌團隊的三位科學家用簡單的比喻,來向普通人解釋這個實驗,他們也表示無能為力。「簡單的要點就是,如此超強的算力和新型算法,是第一次出現。」其中一位科學家在採訪中說到。

該任務使用谷歌的可編程超導處理器能夠只需要用 200 秒時間即可完成任務,而如果使用傳統架構計算機,即便是排名世界第一的超級計算機 Summit(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也需要 1 萬年這個理論可行實際不可操作的時間才能完成,這種「完勝」不管是叫「霸權」,還是叫「優勢」,區別其實不大。

當然對手 IBM 指出,谷歌對傳統超算需要 1 萬年時間的估計有誤,如果使用 IBM 的方式,使用傳統超算完成相同任務只需要 60 小時,這還是在軟硬件有升級空間的情況下,所以 1 萬年的說法站不住腳,「霸權」不夠,只能算「優勢」。

當然,不管是「霸權」還是優勢,谷歌團隊所做的努力在量子計算領域依然有里程碑意義,幾位科學家將其和萊特兄弟當年的試飛相提並論——重要的不是飛了多久,而是飛起來這件事意義更大。萊特兄弟在 19 世紀末試飛了第一架飛機,可是直到幾十年後,人們才開始真正開始使用飛機作為乘用工具。從目前來看,量子計算可能也需要花費這麼長時間。

谷歌打出量子計算的 hello world,他們到底在謙虛什麼?


優勢所向

谷歌團隊此次的論文,是否代表我們已經進入了量子時代?答案估計是否定的,畢竟,谷歌團隊的實驗主要是為了證明「量子優越性」這個概念本身,也就是說實驗本身是為了實驗而實驗,目前並不能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業內普遍人為,要達到類似目前傳統計算機的通用計算形式,量子計算至少需要能控制 100 萬量子比特。挑戰在於,量子比特不像比特那樣容易控制,維持其較脆弱的狀態相當難,同時也要控制量子比特增加帶來的「噪音」問題。

「可以增加(量子計算硬件)規模,但是非常難。」谷歌量子計算團隊硬件主管 Yu Chen 在採訪中說到。

所以,這個能描述隨機數字出現可能性的量子計算實驗,到底能做什麼?答案是,可以檢測隨機數字是否真的隨機。這段看起來很拗口的表述並非譁眾取寵,隨機數對於彩票和加密等領域來說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什麼人們人為量子計算將會給加密領域帶來很大影響——此前被人為無法用算力破解的密碼組合,對於量子計算來說已經有破解的可能。

「不過谷歌內部其實已經有團隊在研究『後量子時代』的加密方法。」谷歌工作人員透露。

谷歌科學家透露,通過量子計算人們能更好的瞭解分子和原子的運行方式,所以人們有可能在未來使用這種計算方式,研發出更好的藥物、更環保的塑料以及所有人最急切需要的——更好的電池。當然,這一切都需要達到「百萬量子比特」階段。

在桑達爾·皮查伊發佈的 Blog 中,他引用天才又調皮的費曼博士對量子力學的評價:「如果你認為自己懂了量子力學,那你其實不懂量子力學。」從這個角度來看,量子計算與其說是科學,毋寧說更像宗教。功夫巨星李小龍曾經說過,截拳道之於武學,就像指向月亮的手指,重要的不是手指,而是月亮。

很顯然,月亮並不需要「霸權」,就目前而言,只有誰指的稍微更準確一些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