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致用:避開低效學習的陷阱

深圳爾雅總裁 | YouCore創始人

著有《思維力》《學習力》《個體賦能》

前言

有位同學跟我說:她以前學很多課程。早上和晚上在線上聽各種各樣的視頻講座,上下班的途中聽各種聽書或刷公眾號文章,週末是在參加各種線下的培訓課程。

學以致用:避開低效學習的陷阱

三大知識付費平臺

她最後總結道:“我以為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但在真的遇到困難的時候,才發現這些知識沒一個用得上”。

但這半年來,她學得更少了,但卻會得更多了。

到底發生了什麼,讓她產生這麼不合常理的變化呢?

訣竅就在下面的學以致用的五步當中:

一需:按需學習

二信:先信後疑

三解:分解學習

四用:及時應用

五迭代:重複迭代


一需:按需學習

學以致用的第一步就是要從需要出發來學習。

在學校的時候,特別是大學之前,我們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基本的讀寫和推理能力、構築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陶冶情操,這時學很多無用之用的東西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學彈琴、畫畫,看天文歷史地理之類的書籍。

工作後,雖然我們依然可以學各種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但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花時間學這個就肯定壓縮了學那個的時間。

因此,工作後就不能盲目地見啥學啥了,而是要從工作需要出發,以用為目的來學習。

其實,你如果真能做到根據工作需要來學習,就越有多餘的時間去學你感興趣的內容。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方法就是功利性學習。

也就是聚焦學習工作中馬上要用或近期要用的內容(更詳細的功利性學習策略請閱讀《學習力:顛覆職場學習的高效方法》第一章)。

學以致用:避開低效學習的陷阱

對咱們這些已被證明不是天才的普通人而言,功利性學習可以說是最佳的職場學習策略。

有了功利性學習,我們這些普通人至少可以解決學以致用的兩大障礙。

① 解決學了忘的障礙

學以致用的障礙之一就是學了會忘。

比如,辛辛苦苦看了一週的書,隔了不到一個月跟人聊起來,甚至連書名都沒想得起來。

應對學了忘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多地間隔重複。

功利性學習就是一種很好的間隔重複。

因為它要求根據工作需要來學習,學了後就會不斷地在工作裡用,自然就能做到間隔重複了。

② 解決淺層學習的障礙

學習致用的障礙之二是學得不深入,用不起來。

比如,一個沒有實操經驗的人,我請他給我做一個數據透視圖,哪怕他看三天的Excel操作手冊,也十有八九做不出來。

但功利性學習就會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這是必須完成的工作任務,他在學習時自然會在數據透視圖這個知識點上深入鑽研下去,直至能將這個透視圖做出來。

二信:先信後疑

有了第一步按需學習的基礎後,要做到學以致用的第二步就是要建立先信後疑的學習態度。

先信後疑指的是,在學習一個工作所需的新方法時,先對這個方法完全相信,嚴格地生搬硬套。

生搬硬套後就有了實際的反饋和自己的理解,這時你就會發現各種問題,產生懷疑了:到底是自己沒學好,還是這些方法原本就不靈?

帶著這種疑問再去探究這個方法,就能發現它的使用前提和應用假設,這時你對這個方法的理解和應用就又上一層樓了,甚至你還可能迭代出更合適的方法出來。

假如我們不先信後疑,而是先疑後信會怎樣呢?

舉個例子:

假如你對我上面說的功利性學習持懷疑態度,於是你就會顧著挑各種毛病,分析這個功利性學習策略到底行不行,而不是首先去用了看看。

結果別人都已經從功利性學習中受益良多了,你可能還在找我討論功利性學習的各種不可行呢。

只有等你再度遇到某種挫折後,才會猛然想起來“哦,原來這個用功利性學習就能解決”,這才相信這個方法原來真的有效,終於願意去用了。

先疑後信雖然學習效率低了點,但還是能接受的,因為最後還是去用了。

還有一種光疑不用的學習態度就要不得了。

採用這種學習態度的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但就是不做任何實踐,卻又偏偏自以為看得很透,還常常以“批判性思維”自傲。

對這種學習態度,我最想說的是“這不叫批判性思維,這是隻有批判沒有思維”。

疑而不用是學以致用的大忌,因此為了更好地學以致用,我們一定要建立先信後疑的態度,先嚴格地生搬硬套,有了應用反饋後再全面質疑。

三解:分解學習

有了按需學習的出發點,樹立了先信後疑的學習態度後,學以致用的第三步就是分解學習了。

前面我們說了學以致用的兩個障礙:學了忘、學不深。

這兩個障礙還都是學了之後的問題,其實學以致用的第一個障礙是畏難不敢學。

學習最大的敵人就是複雜性。

一複雜就會難,一難就沒信心去學;一複雜就難依葫蘆畫瓢,就沒動力在工作裡用。

比如,有位同學在學習BLM(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華為和IBM使用的戰略規劃方法)時,堅決不滿足於我給他的第一份資料,一定要我一次性給他全部的資料。

我反覆跟他說“你先不用一下子就去學習所有的資料,BLM這個思考框架太龐大了,你先看我給你的第一份入門資料是最合適的”。

在苦勸無果的情況下,為了讓他親身體會下學習的挫折,我就將更多深入講解和應用BLM的資料給他了。

結果,拿了資料後人就“失蹤”了。

在我持續不懈的追問下,終於回我了:“老師,我覺得BLM太難了,不適合我用….”

於是,我重新給他打氣,再帶著他從粗到細、從易到難地做了六輪的學習迭代,還是同樣的學習資料,他不到三個月就很好地掌握了BLM,還順便將自己公司的戰略規劃給更新了。

因此,要做到學以致用,就要掌握分解式學習的方法,將複雜的內容拆解為多個更簡單的步驟,然後從最簡的步驟開始,最簡入門。

這麼多同學參加YouCore的訓練營,之所以會覺得很有效果,秘訣之一就在於我們對學習內容做了科學的分解。

私教就做得更進一步了,哪怕對相同的學習內容,也針對不同私教同學的學習基礎和特性做了不同的步驟分解,這也是私教效果更好的原因。

四用:及時應用

經過了第一步按需學習,第二步先信後疑,第三步分解學習之後,學以致用第一階段的“學”就完成了,下面就要及時應用了。

學習的內容如果不能及時運用,會產生兩個弊端:

① 會忘

學的內容不及時用的話,就會忘。

比如你背會了10個單詞,如果你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工作裡用不上這10個單詞的話,不到一個月估計10個單詞你還能記得兩個就不錯了。

因此,你之前為背這10個單詞所投入的時間就浪費了,下次要用的時候又要再學一遍。

② 缺少反饋

不去及時用的話,你就會缺少反饋,從而無法真正對所學的內容形成理解。

還以功利性學習策略為例,如果你不真正照著這個策略去做一遍的話,你就很難理解這個學習策略的本質就是知行合一。

你也很難理解,如何在功利性學習之下不造成知識的碎片化,而是能構建出一個系統化的個人知識體系。

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證學的內容能及時被用,你在學習前就要面向工作所需來選擇學習內容,這樣學了後就有應用的地方了。

同時每學完一個內容,就要告訴自己第一時間就找一個應用場景去實踐。

像我在學習了一個應對異議的溝通方法PAUSE模型後,就會去找了一個朋友練手,針對他的異議用這個PAUSE模型來套。

這樣一是更熟練不會忘(這個PAUSE模型是我2010年學習的,到現在我都記得很清楚),二是通過應用我發現其中的關鍵點就是:將對方的關注焦點轉移到對我有利的地方。

五迭代:重複迭代

經歷了前四步:一需、二信、三解、四用之後,你就已經完成一輪完整的學以致用了。

但這個時候的學以致用還僅僅是剛及格的學習致用,它只是幫你做到了入門某個方法或技能而已。

如果你要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這個方法或技能的話,還要不斷地重複應用,根據反饋再理解和改進這個方法或技能。

為什麼要採用這種重複迭代的方式來掌握一個方法或技能,而不是一步到位地完美掌握呢?

因為這樣:

1、可以大大降低應用的門檻

2、可以更深入地掌握一個方法或技能

① 降低應用的門檻

採用重複迭代的方法,一開始的應用就不會複雜,我們就更願意去學去用了。

更為重要的是,因為我們知道這個不是最終的結果,因此就更能接受“先完成再完美”的做事方法。

這個方法對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同學而言,將會極大地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像我們YouCore的豔豔老師,以前就是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她2017年剛開始學習寫公眾號文章時就很痛苦。

因為她總是想著要一次性寫出來很出色的文章才行,所以就遲遲不敢動筆。

要麼覺得自己的觀點不夠深刻,要麼覺得自己想到的舉例不夠生動,要麼覺得自己的文筆不夠優美。

她曾經領了一個主題的寫作任務,糾結了有差不多三個星期後,忐忑不安地來找我:

“王老師,我可不可以不寫文章?我發現我根本寫不出來,然後每天還很痛苦,都影響我的其它工作了!”

後來我讓她不要管文章質量怎麼樣,乾巴巴地先寫一稿出來,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既不要管例子是否生動,也不要管文筆是否優美,寫出來後再改。

通過這個方法,就有了你在YouCore公眾號裡讀過的豔豔老師的很多篇精彩文章了。

② 更深入地掌握一個方法或技能

你想象一下在室外跑步的場景。

第100米的時候跑得挺輕鬆的,速度也挺快。跑到3公里的時候,腿就有點軟了,人也累得發喘。

這時我要求你加把勁,以前100米的速度再跑3公里,你是會瞬間精神抖擻,還是會絕望得不想再跑了呢?

但如果我讓你跑完3公里後歇一天,明天再繼續跑3公里。同樣是6公里,第二天再跑3公里的這個做法,是不是會讓你覺得更輕鬆,平均時速也會更快呢?

重複迭代就是第2天再跑3公里的做法。

每一輪迭代你都是一次重新出發,心就沒那麼累了,也就更願意在每一輪的迭代中更深入地鑽研,從而將某個方法或技能掌握得更深刻。

因此,要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就一定要相信迭代的力量,多做幾輪重複迭代。

小結

學了很多,但會得很少,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掌握學以致用的方法。

結果就是看似很努力、愛學習,但實際對工作幾乎沒什麼用,甚至還將自己陷入到了無謂的知識焦慮當中。

其實,只要你按照學以致用的方式來學,你就會發現自己學得更少了,但卻會得更多了。

因此,趕緊來實踐下這五步吧:一需、二信、三解、四用、五迭代。

----------------

我是YouCore,持續分享乾貨文章,主要解決工作三年以上的共性問題:晉升瓶頸、缺乏深度思考、知識不成體系、表達不清等。

歡迎關注@YouCore,一起學以致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