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化與女真本位的矛盾,淺析大金明昌盛世短折的深層原因

在金國的歷史上,金章宗完顏璟一直被譽為漢化最深的皇帝,他在位時期把金國推向明昌盛世,同時,他又被指責為金國走向衰落的罪魁禍首。

金章宗是金國衰亡的罪魁禍首嗎?仔細分析金國各方面的原因後,就會發現,把鍋甩給章宗實在太冤枉他了,真正應該揹負責任的是他那個人稱“小堯舜”的好祖父金世宗完顏雍。(可以直接跳過枯燥的前兩節看第三、四節)

漢化與女真本位的矛盾,淺析大金明昌盛世短折的深層原因

01,明昌盛世

金國在世宗、章宗在位期間,統治區域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人民生產和生活水平得到有利提高,糧食儲備和人口呈現出成倍增長的勢態,生產力和物質生活水平比前代有很大的提高。

章宗在位期間徹底完成向封建制的轉化,完備各種制度,不管是政治層面、思想文化層面的,還是經濟、法制方面,都有很大改變,對鞏固政權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政治方面完備科舉,通過科舉選拔官員,讓各族人都可以通過科舉之路躋身到統治階層,把各民族的地主士人階層籠絡住。

在思想方面就是尊孔、完備禮樂制度,向各族人民特別是漢族人表明,俺們女真人也和你們一樣尊孔愛學習,大家都是文化人,是一國的,通過取悅漢族民眾淡化異族的統治敵意。

漢化與女真本位的矛盾,淺析大金明昌盛世短折的深層原因

經濟方面則奉行“以農為本”的重農政策,為了提高糧食產量,推行區田法、推廣水利,通過改進耕作方法和興修水利來保障日益增多的人口對糧食的需求。對於官員在任期內有增加水田、改造水利的,統統有賞還優先升遷,對地方官提高工作積極性有很大的鼓勵作用。

另外,世宗設置不久就廢止的常平倉也被章宗恢復,到章宗明昌三年就有519處,見積粟三千七百八十六萬三千餘石,可備官兵五年之食,米八百一十餘萬石,可備四年之用。常平倉的儲量和平抑糧價功能對當時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也說明當時的糧食產量處於增長階段。

在法制方面,先制訂《明昌律義》,又在《唐律》的基礎上修成《泰和律》,完備金國的法制,更定”奴誘良人法”,廢除奴隸制,明確禁止把良人引誘為奴。

對周邊國家的外交方面,章宗奉行和平共處原則,你好我也好,你想威脅到我的領土安全,我也不是吃素的,打你丫的,打到你服為止,他的一手和平、一手不畏戰政策對於金國的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積極作用,也成為金國社會發展到全盛局面的重要保障。

經過大定明昌的治理,金國出現建國以來最繁榮的局面,人口也從大定初年的三百餘萬戶,到大定二十七年增至六百七十八萬九千四百四十九戶,四千四百七十萬五千零八十六口,堪稱明昌盛世。

漢化與女真本位的矛盾,淺析大金明昌盛世短折的深層原因

02,盛世下隱藏的隱患

和其他盛世一樣,金國的繁榮局面並沒有持續多久,章宗統治後期,社會矛盾就開始激化,各種隱患浮出水面,當然,章宗時期出現的各種隱患又是封建王朝衰落的共性問題。 

首先,是土地佔有嚴重不均,從女真官僚到猛安謀克的普通軍戶,都在通過侵佔其他各族人民的民田來獲取更多利益,嚴重損害了其他民族的利益,再加上繁重的賦稅,日益繁重的各種稅額都分攤到非女真族百姓身上,更激發了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

經濟困乏引起的財政危機,因為自然災害頻發,水災、旱災、地震、冰雹等等,致使農業減產或者絕產,使政府的財政收入減少,為了解決災害問題,政府要賑濟災民,修河堤、防蟲害,哪一項都要錢,政府在收支上的差距越大,入不敷出就越嚴重。

除此之外,還有龐大的軍費和軍事防禦工程,更加重國家的財政負擔,章宗時期可不是建國初期,軍費依靠掠奪佔領區補充,如今全靠政府積累,政府的錢哪裡來的?還不是來自老百姓。

漢化與女真本位的矛盾,淺析大金明昌盛世短折的深層原因

在陷入經濟的惡性循環後,為了應付危機,章宗開始通過濫發貨幣來緩解危機。金國建立後,境內通行貨幣是遼宋舊錢,到了海陵王時期才模仿宋國交鈔,發行紙幣,因為金國境內銅資源短缺,所以遲遲沒有發行銅幣,雖然海陵王和世宗都發行過銅錢,但還是以交鈔為主,到了章宗時期交鈔發行越來越不規範,老百姓就開始儲藏銅幣,交鈔不值錢,當然收藏銅幣。

面對這種鬧錢荒的局面,政府又鑄造泰和重寶銅錢和承安寶貨,但寶貨只發行三年就停廢,章宗朝的幣制紊亂,引起貨幣貶值,物價更是飛漲,經濟陷於混亂之中,徹底動搖國家的統治基礎。

除此之外,還有官僚集團的冗贅,章宗為了提拔人才,大力提倡選舉賢能,但同時,又規定收錄功臣子孫,准許職官讓蔭兄弟子侄,許納粟補官,讓門蔭制度得到蓬勃發展,形成龐大又腐敗的官僚集團,泰和末年的官員是大定年間的三倍,疆域還是那麼大疆域,官員卻成倍增長,這除了能產生更多弊端外就只能加重了財政負擔。

在這些衰亡跡象中,章宗一直在出臺應對政策,就像救火隊一樣去縫補國家的問題,雖然沒有挽救衰落的趨勢,總是減慢衰亡的速度。

但是,因為章宗沒有兒子繼承皇位,最後所託非人,繼任者永濟沒有能力做救火隊,最終導致國家的進一步衰落,最終亡國。

漢化與女真本位的矛盾,淺析大金明昌盛世短折的深層原因

03,女真金國的艱難進化路

做為一個低級的、落後的文明——女真部落,面對看上去龐大的遼國,居然摧枯拉朽的幹了一場滅國戰爭,居然把騎在女真人頭上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的契丹人擊垮了。落後的女真人也從部落聯盟形態進化到酋邦政治形態,隨後又跟玩似的消滅北宋,十來年的時間消滅兩個南北對峙的大國,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面對如此的逆天成績,女真貴族們意外驚喜之餘就是不知所措了,地盤大了,人口多了,大金自己的國情就跟不上時代步伐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自然不知所措。

消滅了遼國時見識到遼國的多元政治體系,消滅了北宋時又見識到中原漢王朝的中央集權體系,對於剛上路還不知所措的小孩子來講,模仿是最好的老師,在原有的舊制上對著遼宋制度去比葫蘆畫瓢。

因此,金國初期的制度是各種混亂,有金國舊俗,還有遼宋的制度,既有勃極烈制度,還有樞密院元帥府等等,國家機器處於渾噩的運轉狀態,始終沒有從氏族政治轉變到國家形態。

漢化與女真本位的矛盾,淺析大金明昌盛世短折的深層原因

最關鍵的是,建國初期的金國一直沒有出現有強硬手腕的領袖,來引導他們學習進化並轉型,因為皇帝的軟弱,國家一直處於內訌之中,總是在氏族酋邦政治和國家形態之間搖擺不定,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國家秩序。

各種制度並行,自然引起消化不良,為了消除不良,只有變革,因此,熙宗時代就開始似是而非的漢化改革。

因為熙宗的軟弱,無力彈壓來自貴族的反對勢力,更沒有能力應付繁雜的政治局面,熙宗開始倦怠朝政、沉溺酒色,變得瘋狂嗜殺,最終引起海陵王完顏亮弒君自立。

在某看來,海陵王完顏亮是金國所有皇帝中最有手腕的強勢者,他奮起弒殺暴君,結束無秩序的亂政,又用血腥的殺戮屏棄女真舊俗,提高君權,真正的形神合一的實行漢化,如果歷史給予他消化的機會,一統疆域的機會不是沒有。

漢化與女真本位的矛盾,淺析大金明昌盛世短折的深層原因

04,淺析大金盛世短折的原因

海陵王的失敗在於他的激進,他本來該循序漸進,把國家帶到有秩序的軌道上,但過於激進,還是消化不良慘遭兵變。如果繼任者完顏雍和他一樣是個強有力的領導者,繼續他的政治路線,也尚有可為。

但是,具備天時人和的世宗完顏雍雖然繼承了堂兄的改革,卻沒有堂兄的魄力,反而把女真本位定為國策核心,通過提高女真特權來鞏固他的統治基礎。

世宗最大的矛盾就是一邊接受前任完顏亮的漢化治國政策,一邊又堅持女真本位路線不動搖。

為了讓女真人不忘遺風,世宗禁止女真人穿漢服,禁止與漢人通婚、改稱漢姓,竭力提倡女真舊俗,強行通過國家機器採取行政手段塑造女真人的民族優越感。

漢化與女真本位的矛盾,淺析大金明昌盛世短折的深層原因

然而,女真舊俗在皇位傳承上是兄終弟及制度,熙宗和海陵王漢化廢除了勃極烈制度,實行漢王朝的父死子繼制度,通過立太子加強皇權,世宗也延續兩位堂兄的思路,立嫡長子允恭為太子,太子死了,立太孫章宗,這卻和女真舊俗相悖,烏祿,這時候你咋不堅持女真舊俗了?

章宗承繼世宗,其本人更是在世宗的各種影響下長大的,全盤繼承了世宗小富即安的治國思維理念,自然也繼承了祖父的矛盾思維。

從小接受漢文化薰陶的章宗,和祖父一樣,一邊堅持漢化以文治國,一邊為了維護女真本位,不惜犧牲其他民族利益來滿足女真階層的需求。

通過章宗時期完備各項制度的標準看,他所構建的制度體制和漢王朝的制度體制是一致,再從金國以“中國”自居的心態,更可以看出他們對正統王朝地位的強烈渴望。偏偏他們祖孫的治國核心是女真本位,這是怎樣的一種矛盾存在啊!

漢化與女真本位的矛盾,淺析大金明昌盛世短折的深層原因

的確,女真人們當初為了生存下去,形成了頑強、勇武的生活態度,質樸而勇鷙,但是,這種優秀的品質在建國後就迅速腐化,從而喪失進取向上的精神,這種追求安逸享受的態度,在太宗熙宗時期就已經初見端倪,到世宗章宗時期更加不可抑制。

世宗就是察覺女真人喪失了勇鷙的精神,才提出女真本位,希望族人不忘傳統,還保持過去的質樸,然而卻是事與願違,並沒有朝著世宗期望的方向走,反而成了激化民族矛盾的導火索。

世宗一邊搞漢化發展封建化,一邊禁止女真人對漢文化有深入接觸,這不是讓人扭曲分裂嗎?正是他這樣的矛盾做法,才是漢化催生的明昌盛世短折的最大原因。

堅持女真本位是世宗的鍋,不能給章宗來背,不管章宗多喜歡漢化,堅持以文治國,但是,一旦觸及祖父制定的核心國策——女真本位的利益,章宗都只能退縮,不能從國家層面去提拔人才,而是受民族感情的支配,依靠腐朽的女真大貴族,這樣的做法,什麼樣的盛世都得短折。

就是這樣。

參考資料:金源女真的英雄時代,金朝由盛轉衰的原因考察等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有喜歡遼夏金元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當然,還有後宮八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