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未來科學大獎高峰論壇舉辦 跨學科對話使科學思想“激盪”

2019未來科學大獎高峰論壇舉辦 跨學科對話使科學思想“激盪”

2019未來科學大獎周13日至17日在北京舉行。在此期間,北京大學聯合未來科學大獎,特邀2019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得者、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左三)等舉辦學術報告會。 主辦方供圖 攝

2019未來科學大獎周13日至17日在北京舉行。在此期間,北京大學聯合未來科學大獎,特邀2019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得者、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左三)等舉辦學術報告會。 主辦方供圖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張素)2019未來科學大獎周13日至17日在北京舉行。此間舉辦的2019未來科學大獎高峰論壇上,24位國內外知名院所和高校的學者,針對具備前沿、交叉、應用特徵的學科或領域進行探討。

研討會聚焦未來生物技術、黑洞、未來精準醫療、枚舉幾何和超弦理論、智能系統、量子器件與材料、未來計算、新分子製造等時下最前沿的話題,共有8場。上述主題亦圍繞未來科學大獎獎項設置的專業領域,囊括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和研究方向。

2019未來科學大獎高峰論壇第一場研討會“未來生物技術”專場上有三位演講者。其中,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致力於真核基因組編輯、功能基因組學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研究癌症、感染等重大疾病的發生機制,為發展高效的治療手段提供了新的藥物靶點和思路。

研討會“天體物理—黑洞”專場上,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臺長沈志強進行分享。他致力於甚長基線干涉測量技術及其在天體物理中的應用研究,曾證認了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參與了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的拍攝工作。

研討會“未來精準醫療”專場上,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頴宇介紹,今年9月所投資的一家公司在前瞻性早篩早期肝癌患者上取得重大進展,“能夠比現有診斷金標準提前6至12個月篩查出極早期肝癌患者,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望提升5倍以上”。

而在以未來計算為主題組織的兩場研討會“智能系統”和“未來計算:無所不在的應用”上,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未來論壇青年科學家創新聯盟成員陳海波等主題講者介紹了智能學術研究如何影響未來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相關進展,斯坦福大學計算機音樂和聲學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戈介紹了計算機如何影響藝術和工藝設計。

“邀請全世界前沿領域的科學大咖們,來到這裡和我們分享不同學科間的跨界問題,傳播自由求真的科學精神。”怡和(中國)有限公司主席、未來論壇理事許立慶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北京大學聯合未來科學大獎,特邀2019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得者、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陸錦標,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室主任邢志忠共同舉辦了學術報告會。(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