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助力“大健康”

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助力“大健康”

【案例】

覆蓋全省醫療衛生健康系統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已建成並正式運營。山西省衛健委依託該平臺開通了“一網通辦”和手機APP政務服務系統兩個渠道,率先在省直各部門中實現了所有行政許可事項全過程“網上辦、掌上辦”。該系統平臺用戶通過山西省政府門戶網、山西政務服務網、手機APP等多種模式登錄,即可“一網通辦”“兩不見面”“最多跑一次”完成審批業務。

【剖析】

互聯網“跑腿”健康服務更貼心

張萌 太原社會科學院研究實習員

信息技術走入醫療健康領域,開啟了健康醫療領域的新模式、新業態,為公共健康醫療服務開闢了更廣闊的空間。山西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的運營對涵蓋醫療、醫藥、醫保等公共衛生信息系統與居民全生命週期的醫療、衛生保健、健康體檢等健康信息檔案聯通整合,實現健康信息跨機構、跨區域共享,真正做到惠民、惠醫療、惠政。

“功能區”完備,提供精準、便捷的健康醫療衛生服務。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聯通了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藥品管理、醫療保障等體系,形成互聯共享、業務協同的格局。平臺可為居民提供預約掛號、個人健康檔案查詢、門診和住院查詢、在線健康狀況評估、監測預警、用藥指導、跟蹤隨訪、健康管理、康復指導等服務。同時,還有助於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家庭醫生簽約等醫療改革,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緩解部分醫療資源緊張問題。

站好“服務崗”,保障全民健康醫療無後顧之憂。全民信息平臺以人口基本信息、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各類醫療衛生業務檔案、醫保信息、醫藥信息等數據庫為基礎,平臺建設應不斷加強信息安全“防護牆”,避免因信息洩露而給居民帶來不必要的困擾。要優化線上服務,做好線上指引和使用流程優化,線上平臺或者手機APP的操作應儘可能簡化,能夠讓居民快速掌握操作方法;結合各用戶使用平臺的大數據分析,不斷加強平臺配套服務功能和開闢新服務領域,滿足全民的健康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此外,健康醫療服務用好互聯網的同時,更要做好線下服務。無論是政務服務大廳還是醫療機構,都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質量,在流程辦理上保持必要的人員服務,幫助群眾答疑解難、業務辦理和就醫。同時,利用好互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提升便民服務能力,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改善就醫和服務體驗。

【剖析】

“大健康”理念引領美好生活

李晨陽 太原社會科學院研究實習員

人們常說,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0;沒有了1,後面的0都沒有意義。世衛組織曾對健康進行定義,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醫療不是健康的唯一內容,良好的心理狀態、科學的生活方式、完善的服務保障都是健康理念的應有之義。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樹立“大健康”理念,對於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健康”理念體現新時代的人民觀。健康是人生幸福的起點,一人之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之健康是立國之基。“健康中國”建設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民心工程,關涉體育、環保、教育、養老等諸多領域,既要靠醫療衛生服務的“小處方”,更要靠社會整體聯動的“大協調”。衛生與健康事業最大的短板在均衡,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更深入,讓群眾享受更多、更便捷的健康服務,才能更好地推動健康中國建設重點任務的有效落地。

“大健康”理念體現新時代的人民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求從“能看病”發展到“看好病”“不得病”,這也對衛生與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是對健康發展內在規律的深刻揭示,體現了一種新健康觀,強調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轉變,將健康作為制定實施各項公共政策的重要考量,力求將各種健康危害因素降到最低,具有鮮明的新時代特徵。

“大健康”理念呼喚新時代的治療觀。中醫有“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理念,西醫也強調“一盎司的預防勝過一磅的治療”,都突顯了預防為主、“防”字當頭的重要性。“預防為主”是我國長期堅持的重要衛生方針,隨著新形勢下人們對健康需求的多層次、多樣化發展,在健康教育中注入“防未病”“治未病”理念,扭轉一直以來的“治已病”的固化思維,普及防重於治的健康理念,推進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將更有助於培育弘揚健康文化,使群眾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強其自我保健能力和疾病的預防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