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港的前世今生

据考证,石器时代的人类曾用小木船或小木筏,从米洛斯岛将黑曜石运入古希腊南部的弗朗契洞穴里,时值公元前7000年-8000年,开启了人类航海文明的启蒙时代。在随后约1万年的时间中,无数的港口在人类向未知世界波澜壮阔的探索中,扮演着桥头堡的角色。一座港口的兴衰,往往是一个地区乃至国运盛败变迁的晴雨表。

庄河港的前世今生

在浩瀚恢宏的历史背景下,大连庄河港的嬗变或许显得微不足道。可是当你走进黄海北岸,俯瞰那条曲折蜿蜒的海岸线,明亮的港湾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不禁让人感叹,庄河港湾以其兼容并包的特质使其魅力无处不在。《庄河县志》这样描述:“有突出的海岬和深入的海湾,岛屿罗列,岬湾相同,岸线曲折。在波浪作用下,海峡出现海蚀崖和岩滩。海岸地质主要为前震旦纪石英石、矽质岸板、石灰岩、结晶片岩和片麻岩。沿海多阶地与复杂多样的陆域地貌类型滩涂底质结构。海岸东起南尖镇单坨子,西至尖山乡碧流河口……”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庄河有许多天然良港,自南尖湾、青堆湾、庄河湾到明阳湾,自然口岸有20多处。在这些自然良港中,青堆子可谓是“以港兴镇”的佼佼者。从清乾隆八年(1743年)青堆子正式开埠,民间曾流传“青堆兴,孤山浪,庄河不赶趟”的俗语。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被列为商贸特区时,经济发展达到鼎盛状态。青堆子不仅兴起得早,而且一度在庄河三镇中最为兴旺。难怪会有“先有青堆子,后有庄河”的说法。据1928年统计,青堆子街里有商业资本1000万元大洋,工商业企业300余家。在当地最为繁华的鱼市街上,仅鱼商就有40多家,除了供应本地居民,青堆子的水产品还批发销往外地。商船来往于青堆子与济南、烟台、青岛、大连以及朝鲜半岛之间。后来青堆子的没落也和港口脱不掉干系,其港口河道狭窄,河床浮浅,从1931年以后,港口淤泥沉积严重,日渐荒废,来往的船只越来越少。

说到庄河港口的崛起,还要追溯到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那时庄河港年吞吐量仅为几万吨,打拉腰港只能停泊木帆船8只到10只。从1960年开始,庄河开始了大规模的港口建设,使庄河港的年吞吐能力达到20万吨,打拉腰港年吞吐能力达到4000吨。至此,庄河加大了港口建设的步伐和投入,尤其是1992年撤县设市以来,“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已成为庄河历届领导班子的共识。港口是庄河重要的自然资源,自然也成为庄河人关注的热点。

打开地图,位于黄海之滨的庄河港,地处大连、丹东两大城市之间,拥有215公里海岸线,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东距丹东180公里,西距大连184公里。距韩国仁川港270海里,距日本长崎港560海里,距日本九州港610海里。其是我国黄、渤海距日本、韩国最近的港口,是东北亚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不仅为经济发展繁荣带来先机,长期以来也是军事要地。早在唐朝,唐王李世民亲率大军东征,便在庄河港登陆,“观驾山”一名也是由此而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倭寇的战舰便是从庄河花园口登陆。二战时,日军又故伎重演。1945年9月,八路军先遣队从庄河打拉腰港登陆,智取庄河。此后,又有大批兵团的指战员陆续从打拉腰等港登陆,迅速挺进辽东、辽南和北满各地,开辟和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并最后取得了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庄河港的重要位置,可见一斑。

从20世纪90年代末,庄河人就开始为港口建设而奔波,但由于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港口建设举步维艰。2002年,总投资4.6亿元的庄河港工程正式被国家批准。至此,庄河港建设终于突破了坚冰,几代庄河人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庄河人对港口寄托了太多的期待,因为他们深知,随着庄河港的建成使用,庄河的经济将从相对封闭转向开放,由内陆型经济转向沿海开放型经济,由单纯的农业县市转变为口岸经济型城市。2007年投入使用的庄河港,是庄河面向未来开放姿态的形象标志。这个拥有一个万吨级泊位和一个5000吨级泊位的港口,承载着庄河几代人的梦想。庄河人对以港兴市的梦想远不止这些,自2013年8月 《大连港庄河港区规划方案》获得国家交通部批复后,庄河港口建设已呈现“多点开花”局面。一批专业化泊位正在全速推进,庄河计划通过“适度超前”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临港产业布局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庄河港将军石作业区13个泊位开工建设,航道、防波堤及码头后方陆域基本形成,王家、石城陆岛码头升级扩建,3个万吨级泊位竣工投产,集装箱航线开通,年吞吐能力增加300万吨。作为大连港的组合港,庄河港区即将形成一个千万吨级的地方综合性港口。这一切仅仅用时3年多,创造了港口跨越式发展的新纪录,创造了“庄河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