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經常"光顧"的5個器官

什麼是淋巴瘤?

淋巴瘤是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全身各組織器官均可受累,伴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症狀。

根據瘤細胞分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兩類。病理學特徵在霍奇金淋巴瘤為瘤組織內含有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漿細胞和特異性的裡-斯(Reed-Steinberg)細胞,HL按照病理類型分為結節性富含淋巴細胞型和經典型,後者包括淋巴細胞為主型、結節硬化型、混合細胞型和淋巴細胞消減型。NHL發病率遠高於HL,是具有很強異質性的一組獨立疾病的總和,病理上主要是分化程度不同的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或網狀細胞,根據NHL的自然病程,可以歸為三大臨床類型,即高度侵襲性、侵襲性和惰性淋巴瘤。根據不同的淋巴細胞起源,可以分為B細胞、T細胞和NK細胞淋巴瘤。

淋巴瘤經常

在惡性腫瘤中,淋巴瘤算是知名度不高的一位,但它卻能以極快的速度搶佔各個器官和組織,讓全身淪陷。淋巴瘤最愛亂"逛",以下這5個器官經常被"光顧"!

淋巴瘤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全身各組織器官都可能被侵犯,常常伴有發熱、盜汗、消瘦、瘙癢等全身症狀。

相比其他腫瘤,淋巴瘤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誤診。同時,它可以分佈在人體各個部位,有人甚至稱之為會"跑"的腫瘤。

1、淋巴瘤到脾臟上

脾臟是人體淋巴器官,也是淋巴瘤最常"光顧"的器官,有些淋巴瘤會誤診為脾臟腫大。

有些淋巴瘤起病隱秘,表現為內臟器官如脾臟腫大,同時血小板下降,容易誤診為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減少,這類病人往往需切除脾臟行病理檢查才能明確診斷。

有時病情進展較快時,會出現脾臟迅速增大,血小板、白細胞明顯下降,甚至引起發熱,而手術切脾明確診斷的手術風險較高。

2、淋巴瘤到肺上

淋巴瘤可連累結外器官如肺臟,影像學很難區分。很多患者出現咳嗽、低熱、盜汗,以為是肺病,反覆治療卻無進展。

其實,這可能是肺部長了淋巴瘤,有惰性的,如肺黏膜相關淋巴瘤,也有侵襲性的,如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需要結合病理及影像學評估確定病理類型和分期制定不同方案。

3、淋巴瘤到腹腔上

胸悶、呼吸困難有可能是淋巴瘤作祟。

淋巴瘤起病症狀多種多樣,有的患者起初以反覆低熱、皮疹就診,但後來病情進展迅速,出現淋巴結腫大,造成呼吸困難,甚至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拍CT後顯示為淋巴結腫大。

4、淋巴瘤到睪丸上

淋巴瘤常常有深部淋巴結腫大或腹腔腫塊,壓迫會導致輸尿管阻塞以及阻塞性腎病,引發腎功能損傷,累及睪丸。

但病人常常以睪丸腫脹就診男科,沒有效果,這時應考慮到淋巴瘤的可能,進行胸水抽液流式細胞儀檢查和淋巴結活檢,明確診斷。若治療及時,腎功能可完全恢復。

5、淋巴瘤到甲狀腺上

患者常在檢查中發現甲狀腺、頸部有腫塊,且腫塊明顯增大,並出現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等症狀。

若為甲狀腺的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是臨床過程發展較快的淋巴瘤類型,短短數天壓迫症狀就非常明顯。

壓迫氣管可導致氣管移位、聲帶受壓,出現聲音嘶啞,甚至呼吸困難。若及時進行明確診斷後給予免疫化療,患者腫塊可完全消退。

廣州仁愛腫瘤醫院溫馨提醒:如果不幸被診斷為淋巴瘤,患者也不必過分擔憂和悲觀。淋巴瘤是為數不多的可以通過藥物治療而得到治癒的惡性腫瘤之一,以最常見的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為例,早期患者的治癒率已經達到5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