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寒而慄的數字!香港的損失有多大?

香港,曾經被人們稱為全世界最繁榮、最文明的自由港,是世人心中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美麗的“東方之珠”。然而,自修例風波以來,香港給人的印象陡然劇變——暴力亂象充斥街頭、打砸燒搶愈演愈烈,社會混亂撕裂、經濟民生重傷。

若不盡快止暴制亂,香港經濟將面臨難以承受的損失。

若不盡快止暴制亂,每個香港家庭恐難獨善其身。

一个不寒而栗的数字!香港的损失有多大?

產業衰 失業漲 信心落

“近幾個月的香港局勢確實讓本地人的生計以及經濟陷入讓人憂心甚至危險的處境。”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說。

此話絕非危言聳聽,讓我們從一組數據說起:根據香港旅遊、零售、餐飲及出入口貿易的官方數據,6月至9月,四大行業按年少收的經濟收益超過3000億港元。雖然10月的最新數據仍未出爐,但業界估計跌幅更大。相信連同10月份,過去5個月少收的經濟收益或高達4000億港元。

癱瘓機場、破壞港鐵、打砸商鋪、毆打市民……暴徒們的行為令旅客對香港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不敢赴港旅遊。據香港入境處統計,今年6月至9月的訪港旅客數字較2018年同期減少逾378萬人次。而受動亂影響最大的行業正是和入境遊相關的餐飲、零售和酒店業。入境遊客劇降和頻發的暴力滋擾雙重因素疊加,讓這三個行業明顯呈現一個月比一個月更嚴重的收縮狀態。

以零售業為例,6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錄得352億港元,按年少收25億港元,之後每月跌幅擴大,理應屬消費旺季之一的8月也錄得294億港元的總銷貨價值,較2018年少收87億港元,按年下跌22.9%,創下有記錄以來最大單月跌幅。6月至9月香港總的零售銷貨價值只有1289億港元,較2018年少收224億港元。

聖誕節零售旺季的銷售情況也蒙上陰霾。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不排除10月的零售數據會再錄得逾2成按年跌幅,甚至打破8月再創最差記錄,並警告稱11月及12月的銷售情況也不容樂觀。

多米諾效應也延伸至香港四大產業之一的貿易與物流業。一方面,激進暴力行為造成機場停運、交通癱瘓,甚至在爭執中暴徒還會出手毒打“私了”司機,這些都大大增加了物流時間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入境旅客人數大幅下降也直接導致消費減少、貿易需求降低。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字,香港9月的進出口貿易總貨值僅7270億港元,較2018年同期下跌近9.5%。

產業不興往往帶來失業上升。首當其衝的零售、酒店、餐飲行業合計失業率已升至4.9%,為兩年多以來最高水平,其中餐飲行業失業率更高達6.0%,成為六年高位。香港工聯會近日的問卷調查顯示,44%的受訪者擔心未來開工不足,收入下降,甚至被裁員。而如果失業率繼續飆升,勢必會對香港整體消費信心產生較大影響,進而導致投資下滑,內部增長動力進一步弱化,令香港經濟雪上加霜。

事實上,消費信心受挫、投資意向下跌都已顯現端倪:據統計,香港第三季度私人消費開支與上年同期比較實質下跌3.5%,為超過10年以來的首次;8月,估算企業投資意向的“香港中小企業業務收益現時動向指數”已經急跌至32.1,創2011年6月有調查以來紀錄新低。

一个不寒而栗的数字!香港的损失有多大?

陷入技術性衰退不可避免

一般而言,一個地區的GDP增速如果連續兩個季度環比為負值,就意味著經濟運行出現技術性衰退。眼下的香港正是如此: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近日公佈,繼2019年第二季度GDP環比實質下跌0.4%後,第三季度GDP環比跌幅擴大至3.2%。數據發佈當日,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經濟已步入技術性衰退。

我們來分析一下兩個環比負值的成因——

香港屬於高度開放的外向型經濟,極易受到外部環境變化影響。同時,香港作為外向型城市經濟體,因自身迴旋餘地小,受外部因素波動的程度也極易被放大。去年以來,由美國挑起的中美經貿摩擦,使香港內外部投資意願有所降低。今年一季度,香港固定資產投資同比降低7%,貨物出口總額同比下降4.2%,進口總額同比下降4.6%。截至今年7月,香港出口連續9個月下降。這也就導致了今年上半年香港經濟增長幅度逐級而下,第一季度GDP僅同比上升0.6%,第二季度同比升幅進一步降為0.4%。因此,二季度GDP環比實質下跌0.4%,雖不盡如人意,但也算可以理解。

如果說今年上半年的增長疲弱是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那麼第三季度的負增長則主要歸因於持續數月仍未平息的暴力亂象:

首先,6月以來,違法暴力事件在香港多區持續升級,破壞公共秩序,踐踏社會法治,市民人心惶惶,旅遊、零售、餐飲、運輸等各行各業都受到嚴重衝擊,從中小企業運營、個人消費意欲到投資者信心都受到很大打擊。正如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說,“當出口、零售以至投資都疲弱時,整體經濟數字將難以被寄予厚望”。

進一步分析,外部環境會影響香港經濟,但暴力亂象疊加才會形成對香港經濟沉重的打擊。最能說明真相的是香港迴歸22年來的GDP變化。1997年,香港GDP約為13650億港元,到2018年上升到28453億港元。也就是說,自1997年迴歸以來,香港經濟翻了一番還要多,而且,這還是經歷過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兩場大危機後的結果。可見,外部環境對香港經濟影響有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說暴力事件對旅遊、物流等行業的影響是較為顯性的,更讓人擔憂的就是暴力事件帶來的隱性影響,即對香港形象的汙損、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難以估量的。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安全、穩定之於香港的意義不言而喻。資金是最厭惡風險的,只有營造安全、穩定的市場環境,資金才會願意持續流入香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才會穩固。

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並不可怕,當務之急是要淨化香港的發展環境,儘快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社會長治經濟才能久安,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一个不寒而栗的数字!香港的损失有多大?

一人 一天 一年

一條視頻在網上受到一致點贊:一位頭髮花白的香港阿婆看到香港一條主幹道被暴徒們設置路障堵塞,她邊清理地上散落的磚頭,邊質問暴徒“你們在做壞事,你們知道你們這樣做是在擋別人的生計嗎?”

正如阿婆所說,暴徒們在“攬炒”心態下無差別的攻擊和破壞行為是在擋所有香港人的生計,是在傷香港整座城的經濟前途。一個混亂蕭條的香港是每一個熱愛香港的人不願意看到的,一個混亂蕭條的香港卻要每一個生活在這裡的香港人買禍亂之“單”。

暴力亂象下,一個香港人的損失會有多大?

香港旅遊業吸納就業達27萬人之多。6月至9月,旅客減少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在4個月內已經高達183億港元。事態日下,旅遊業在10月前半月更面臨遊客數量同比減少約半數的局面。

據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介紹,旅行社業務普遍自7月起開始停滯,8月內地旅客開團數量更是斷崖式下降超過4成,眾多旅行社超過兩個月沒有收入。於是,5個月來,旅遊從業者未獲新的訂單已是司空見慣,給員工放“無薪假期”成為不少旅行社的無奈之舉。

“無薪假期”就意味著零收入,而每一個旅遊業者的背後都牽動著一個家庭,他們生計受損,他們的家庭也難免池魚之禍。兩個月沒收入、三個月、四個月……如果亂象持續更久,後果不言而喻。

暴力亂象下,香港這座城一天的損失能有多大?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世界最繁忙的空港之一。自1998年7月6日正式啟用以來,香港國際機場平均每天有近800架次航班升降,2018年客運量達到7470萬人次。同時,香港機場已經連續八年蟬聯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全年貨運吞吐量超過500萬噸。

而從8月9日至8月13日,亂港分子連續5日圍堵香港機場,作為重要亞太航空樞紐的香港的基本運作陷入癱瘓。香港機管局統計數據顯示,香港機場癱瘓一日,會導致客運量損失20.6萬人次,空運貨值損失101.6億港元,機管局盈利減少2285萬港元。而暴徒圍堵的五天裡,光是機場的損失就接近千億元。另外,有超過80萬人的生計都是倚仗香港國際機場產業鏈。

這還只是香港機場一天的損失,如果將各行業受損累加,損失之大令人震驚。

暴力亂象下,香港一年的損失究竟有多大?

受持續暴力亂港事件影響,香港第三季度的GDP在近10年以來首次按季同比下跌。對此,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更嚴峻的形勢是,目前經濟未見起色,儘管特區政府8月已將全年增長預測從2%-3%調低至0%-1%,但是2019年達到此預測值的難度極大,不排除全年經濟負增長的可能性。

先拋開全年經濟負增長的可能性不說,我們按照特區政府之前的預測“全年增長預測從2%-3%調低至0%-1%”來算筆賬:2018年香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453.17億港元,如果2019年香港的GDP保持零增長與2018年持平,那麼暴力示威對於香港經濟全年的直接損失就接近千億港元。這是一個讓人不寒而慄的數字!

過去幾個月,特區政府不斷推出“撐企業、保就業”紓困措施,動用資金超過200億港元。但正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所說,“這些都屬於治標的工作,治本的工作一定是儘快遏止暴力,讓香港恢復平靜。恢復平靜後,我們還有大量重新啟動經濟的工作要做。”

一个不寒而栗的数字!香港的损失有多大?

過海客輪幾乎無乘客

一筆賬需要香港市民買單

為擾亂香港秩序,激進示威者可謂“絞盡腦汁”,諸多暴力違法行為包括衝擊和闖入立法會綜合大樓、圍堵政府建築物、在街頭及港鐵站出入口縱火、堵塞道路,以及毀壞政府建築物和交通燈等公共設施。而暴徒們無所不用其極破壞的後果就是,全體香港市民要為公共設施損毀的恢復“買單”。

近日,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就公共設施在遊行示威活動期中遭受暴力破壞的情況公佈了一組統計數字:

截至10月29日,在93個港鐵車站及68個輕鐵車站之中,累計有85個港鐵車站及60個輕鐵車站先後受破壞,大量設施損毀,包括出入閘機遭破壞約1600次、售票機、八達通增值機及查閱機及客務中心設備960次、輕鐵月臺八達通收費器915次、閉路電視鏡頭約1100次、扶手電梯75次、升降機約50次、車站出入口玻璃幕牆約1060次及車站出入口卷閘130次。

街道設施方面,自今年6月以來截至10月底,全港一共約有460組交通燈先後約850次受人為破壞或干擾、40盞路燈被破壞、45600米路旁欄杆被拆除及約2900平方米的行人路路磚被拆走。食物環境衛生署約有670個廢屑箱遭破壞。路政署亦有超過900個臨時膠護欄和1500個水馬遺失。

公共文化場地使用也受到嚴重影響。6月至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康樂場地(包括公眾游泳池、體育館、運動場、公園等)因受遊行示威活動影響,累計臨時關閉超過1900次。至於康文署轄下的文化場地,亦曾因應有關情況及安全考慮而臨時關閉超過500次。

公共交通方面,截至10月底,共有超過300條專營巴士路線、超過300條專線小巴路線及所有電車路線曾受影響而需改道或停駛。

公共設施的損毀不僅造成市民生活極大不便,還要公帑埋單找數,而這些錢本就是取之於民的:立法會大樓修復工程約需1億港元、由路政署負責維修或重置的設施所涉及的費用超過1000萬港元、食環署重置廢屑箱的費用約56萬港元,港鐵設施被破壞損失雖仍在計算中,但受損多達5790次,費用數額料定不菲……

一个不寒而栗的数字!香港的损失有多大?

暴力只會把夢想帶得越來越遠,

甚至走向無盡噩夢。

止暴制亂、恢復秩序,

東方之珠才能繼續璀璨,

香港經濟社會才能打開更好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