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虹嘉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650億投資大佬的那些年

​ 13日下午,海康威視突發公告稱,公司董事胡揚忠先生、龔虹嘉先生於2019年11月11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稽總調查字191303號、稽總調查字191304號),《調查通知書》稱胡揚忠和龔虹嘉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

接著,中源協和、富瀚微的公告也發佈一條類似公告稱,本次立案調查事項系針對龔虹嘉先生個人的調查,不會影響其在公司的正常履職,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亦不受影響。被立案調查的事件是涉及當事人為海康威視核心經營層設計實施的股權激勵方案,與本公司和本公司其他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無關。

海康威視

提到海康威視的創立就不得不先提一下當年的三位“中國合夥人”——陳宗年、胡揚忠和龔虹嘉。

1986年,從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外圍設備專業畢業的陳宗年和同樣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的胡揚忠一起進入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以下簡稱五十二所),不同的是陳宗年走的是技術+管理路線,而胡揚忠走的是技術路線。

1997年,經過國家公關項目和民品橫向項目的探索,胡揚忠累積了從存儲到芯片的開發與應用技術,掌握了產品研發、製造、營銷的前過程,並對市場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夠從市場出發,把握市場節奏,可以說胡揚忠已經完成了從一名工程師到一名企業家的蛻變。而這時的他嗅到了數字監控的巨大潛力,在所領導的支持下,他帶領研發小組從數碼監控產品的核心——視音頻壓縮卡入手,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2000年前後,中國企業逐漸開始擺脫模仿、仿製產品,進入自主知識產權研發的階段。

2001年,中國國有經濟改革大潮興起,大量的事業單位開始設立自己的營利性單位,位於杭州的五十二所也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同年的美國正沉浸在 9.11 恐怖襲擊事件的陰霾中,國內安防產品應用由銀行等金融機構佔主導的市場, 逐漸向社會治安、公眾場所擴展應用。“城市治安監控”等議題也成為各種安防論壇的主題。2001 年的冬天,出於對數字音視頻監控系統的熱情,當時還是五十二所工程師的陳宗年和胡揚中毅然放棄了事業單位的“鐵飯碗”,帶領同樣懷揣夢想的另外 26 名工程師,脫離事業編制,初創“浙江海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在海康威視成立之初,由陳宗年主導,用資本的手段拉來了第一位天使投資人,同樣是華中科技大學的香港校友——龔虹嘉,他的出現不僅解決了資金問題,還填補了編解碼技術的缺失。不過,當年國內安防還處於萌芽階段,相關音視頻監控公司不被看好,2001 年 11 月,作為戰略投資人,龔虹嘉出資 245 萬元,與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控股的浙江海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了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有限公司。

海康威視是目前全球排名第一的安防企業,除安防設備外,同時經營消防產品、飛行器、機器人、智能裝備、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車用電氣信號設備裝置的研發、生產。2018年,海康威視實現營業總收入498.3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93%;整體毛利率為44.85%。2019年10月18日,海康威視發佈的最新公告顯示,其前三季度營收為398.39億元,同比增長17.86%;淨利為80.27億元,同比增長8.54%,繼續領跑全球安防營收榜。

在海康威視2010年上市之後的7年時間裡,龔虹嘉也只是少量套現,依然高比例持股(截至最新數據,龔虹嘉持有海康威視比例高達13.43%,為海康威視第二大股東)。

截至三季報披露,胡揚忠是公司第二大自然人股東,其個人持有1.82億股,持股比例為1.95%。

中源協和

2018年12月8日,A股上市醫療器械公司中源協和細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因工作調整原因,公司董事會收到李德福先生辭呈,其向公司辭去董事長和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

2018年以來,多個公司發佈高管、獨立董事、總經理以及總裁的辭職公告,但董事長直接辭職的,這個還是今年第一個。

據中源協和官網信息,1993年,中源協和即在A股上市。

其號稱是中國較早開展“生命資源”存儲的企業,也是一家以“細胞+基因”為主營業務,雙核驅動發展的上市公司。目前其主營業務包括:新生兒幹細胞存儲業務;基因檢測、先進基因測序設備開發、生化試劑研發生產及銷售業務;免疫細胞存儲、脂肪幹細胞存儲等成人細胞存儲業務。

需要注意的是,中源協和是目前國內滬深兩市中唯一一家以“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為主營業務的企業。

上述辭職公告發出後,中源協和的公司簡況介紹顯示,董事長的職位已變換為龔虹嘉,李德福為副董事長,持股比例10.51%,為中源協和實際控制人。

早在去年2月1日,剛經歷復牌後股價大跌的中源協和,敲鑼打鼓地發出《關於龔虹嘉先生增持公司股份計劃的公告》,稱龔虹嘉基於價值投資原則和看好公司未來發展前景,擬增持不少於3%的股份,期限為6個月。

2018年7月23日,香港籍的龔虹嘉以其境外自有資金2.47億通過QFII方式完成中源協和股票的專項增持,買下了中源協和3%的股權。

大手筆增持、擔任董事長,有不少股民在股吧中討論稱,中國最牛的天使投資人怎麼就一眼看上了中源協和和李德福,且李德福把其堅守了18年的董事長之位讓給了前者而屈居副董事長和總經理的位置,其中緣由值得玩味。

而實際上,根據此前一些報道,龔虹嘉與中源協和與之間的交集緣於一項併購。

2018年1月,中源協和發佈了重組方案:以作價12億向深圳嘉道成功投資公司、王曉鴿發行股份購買上海傲源醫療用品有限公司100%股權。同時,擬募集不超過5億元的配套資金用於精準醫學智能診斷中心建設及腫瘤診斷試劑研發。

“深圳嘉道成功”實際為龔虹嘉家族控制的企業,龔虹嘉本人為這家公司的執行合夥事務人。

而該收購標的上海傲源是一家在2015年11月註冊成立,無實際經營業務的“殼”公司,其主要經營業務是通過全資子公司OriGene Technologies, Inc.(傲銳東源)開展。

富瀚微

眾所周知,被譽為“中國最優秀的天使投資人”的龔虹嘉是海康威視副董事長、第二大股東,同時龔虹嘉還擔任了富瀚微董事一職,且富瀚微第三大股東陳春梅,為龔虹嘉的妻子。

2008年轉做安防產品和圖像處理芯片,曾經做DDR硬盤處理芯片和海思PK。

2010年起,開始進入安防視頻監控前端設備——安防視頻監控攝像機芯片的研發及市場銷售。

2011年,開發的圖像信號處理(ISP)類芯片,加速了“CIS+ISP”方案替代傳統的“CCD+ISP”方案,成為模擬攝像機市場的主流方案。在中小企業客戶市場取得成功,在華南市場供不應求。

2013年起,安防視頻監控行業“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趨勢日漸明朗,公司發佈高清網絡攝像機(HighDefinition-IPCamera,HD-IPC)芯片(SystemOnChip,SoC)。

2017年登陸創業板,股價高峰是304元,隨後在2017年下半年有過一個小高峰258元,2018年4月以後一路走低,最低85元,2019年9月開始上漲目前160元。

根據富瀚微2019年半年報顯示,富瀚微2019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9億元,淨利潤3,701.08萬元。其中,富瀚微與海康威視關聯交易金額約1.38億,佔富瀚微同類交易金額比例的66%。

公司第一大客戶是全球安防巨頭海康威視,而且雙方深度綁定。海康被美國製裁後,海康董事長和機構開了一個發佈會,重點提了海康將支持國產供應商,點名了富瀚微。

國產替代走上風口,對國產廠商支持力度將更大。同時疊加大基金二期啟動,芯片股有望迎來春天。

從業績來看,2018年是一個低點,2019年下半年業績進入快速提升期,有望迎來拐點。公司目前市值70多億,估值在芯片股裡面也不高不低,性價比也比較合適。

德生收音機

1986年畢業後,龔虹嘉進入了一家位於深圳的國企,從事電子產品貿易。那時候,香港與廣州算不僅是產品進出口的重要港口,同時也是中國最先接受創業與技術浪潮洗禮的一個聖地,後來的不少民營企業家發家的第一站就選在了這裡。

接著到了1994年,這時恰逢鄧小平南巡不久,黨的十四大正式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開始了真正的市場化進程,“十億人民九億商”的理念這時候在許多知識分子心中蔓延,經商,成了他們對未來的一大重要規劃。

這一年,龔虹嘉已經通過產品代理積累起了不少的原始資金,他的兩位領導劉俊峰和梁偉也看中了他的才能與人品,於是三人便各自出資100萬,成立了東莞市德生通用電器製造有限公司,並在後來打造出了中國收音機第一品牌——德生收音機。

當年,市場上的收音機大概分了兩類,一類是以索尼、松下為代表的洋品牌,一臺就要賣到上百元的價格,另一種則是國產由每個省無線電廠做出的產品,最便宜的不過七八快,平均下來也只有十二三元一臺。兩者不僅品質有差別,價位與利潤空間更是差之甚遠。

最終,德生將產品定位對準了高端市場,而定價則選在了五十元左右。相較國產收音機,德生的質量與外形更好,而相對洋品牌,德生則價位更便宜。據龔虹嘉後來回憶,當時沒過多久,德生就做到了收音機市場的全國第一,在中高端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高達70%。

德康通信

1995年,龔虹嘉投資了德康通信。這是一家由三個人均年齡60+的老教授創業組成的中國第一家開發手機即時計費系統企業。

儘管技術含量高,但這完全是一個草臺班子,創始人們在研究所幹了大半輩子,不僅沒做過公司,也沒有所謂的市場化經營概念。甚至一度因為歷史鬥爭的原因,拒絕了摩托羅拉伸來的橄欖枝,覺得對方是來搞自己的。

而這時候杭州的東方通信(600776)也看上了移動計費這一塊市場,時任東方通(300379)信董事長施繼清猛砸3000萬,在德康的馬路對面租了1000平方米的寫字樓專門用來挖人,不僅將德康技術骨幹和市場經理以上的人全給挖走,甚至連文檔也給帶走了,只剩下龔虹嘉與一位管市場的副總經理。

正值用人之際,寧波電信局的一位領導向德康的創始人推薦了老部下丁磊。但丁磊志在互聯網,最後跑去了廣州選擇創辦網易。不過在拒絕的同時,丁磊向德康推薦了他的中學通過——張濤,用人不疑的龔虹嘉選擇連夜提拔入職不足四個月的張濤為公司總工程師,負責重組公司的技術團隊。

最後,張濤不僅成為了挽救德康的最大功臣,還帶領德康逐步復興並且完成與亞信的合併以及股權置換,而在他背後,龔虹嘉則逐漸退出這家公司的一線。

2000年5月,亞信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價100美元每股,這也成為了龔虹嘉人生第一次通過公司上市退出的公司。

龔虹嘉其人

1982年,龔虹嘉考入華中工學院計算機專業,他說,這其實十分偶然。龔虹嘉中學時代很喜歡文科,尤其擅長寫作。高考時,龔虹嘉的作文拿了滿分,是當年全省唯一的一篇滿分作文。但後來因為和一位老師的一番長談,改變了人生方向,憑藉運動健將(國家標槍三級運動員)和優秀學生幹部等加分,進入了華中工學院。

在華中工學院求學的四年時間裡,最令龔虹嘉自豪的不是他的專業成績,而是組織了校級足球俱樂部聯賽。

進入大學後,理工科成績並無優勢的龔虹嘉不甘平庸,決定要幹出一番特別的事情。那時學校酷愛足球的學生很多,各院系的官方足球隊,是最受學生歡迎的社團組織,也吸納了校園裡最優秀的運動員。還有不少學生雖然水平並不突出,但同樣對足球十分有激情。

有人評價龔虹嘉是最特立獨行、非主流的“土八路投資人”,他回應稱,他確實基本不投具有優秀背景的創業者,常常找一幫“平凡的人”幹“不平凡的事”,這與他“不爭”的個性一脈相承。

喜歡另闢蹊徑的龔虹嘉,一向偏愛投資“冷門”項目和背景“平凡”的管理人。他有一個著名的三不原則:別人不想做、不願做、不敢做的東西,才可以去做。

1990年代,每個省都有無線電廠,全國有幾十家做收音機的,誰都沒想到要去做一個國產品牌收音機。龔虹嘉和創業夥伴投資了100萬做德生,現在該品牌已成為中國收音機第一品牌。

2001年,安防技術並不普及,龔虹嘉投資創立海康威視。後來隨著城市對安全設備的重視和智慧化城市的升級,視頻監控等安防技術受到追捧,海康威視成為中國安防視頻監控領域最領先的企業,其估值和股價一路上揚,直接促使龔虹嘉上榜福布斯。

2002年,市場還停留在功能手機時代,2.5G上的流媒體應用還很少被人提起,富年科技的編解碼技術還缺乏這演示的平臺,龔虹嘉卻做起了H.264的編解碼芯片,並且一口氣圍繞這個產業鏈設立了5家關聯公司。2005年,3G牌照的發放被提上日程,富年科技已經成型的移動流媒體技術,受到業內巨頭的追捧。

龔虹嘉投資的企業中,一般都沒有特別優秀的背景。他認為,背景亮眼的職業經理人是眾人爭搶的香餑餑,而他以自有資本投資,與人拼搶這些職業經理人並不划算。他更青睞有激情、夠堅持,同時在所在領域有深厚積澱的“老土”企業家。

龔虹嘉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說過,他認為風險投資人首先要有天使一般的心情,慈悲、仁慈、感動、感性,即使看到賺錢的可能性為10%,賠錢的可能性為90%,也願意幫別人實現夢想。有了這樣的心態,才能有正常的投資。

在很多人眼裡,龔虹嘉已經非常有錢了。可龔虹嘉這樣衡量屬於自己的財富:“我們在計算一個人財富的時候,總是看他獲得了多少,沒有看他用出去多少。當一個人用自己的錢在扮演一個投資者的時候,這個人一定是窮的。”

成功的回報並不總是豐富的。不論是創業還是投資,龔虹嘉希望關注的是,在推進夢想的過程中逐步排除困惑和迷茫,最後你完成並達到預想的效果。“那種快感才是真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