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雙傑,一代傳奇

兄弟雙傑,一代傳奇

曾希聖全家

曾中生和胞弟曾希聖,堪稱一門雙傑,一代傳奇。曾中生擔任過中共鄂豫皖特委書記、軍委主席,鄂豫皖革命軍委副主席,紅四軍政委等職,是赫赫有名的軍事家、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締造者;曾希聖擔任過江西中央蘇區中央軍委二局(情報局)首任局長,是我黨情報工作的創始人、“紅色密碼”之父。1935年8月,時年35歲的曾中生被張國燾秘密殺害,1989年11月被中共中央軍委追認為33位軍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擔任安徽省委書記的曾希聖,曾在安徽全省推行“責任田”。1968年7月含冤去世。1978年7月,中共中央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

弟兄二人同入黃埔4期

曾中生和曾希聖分別於1900年和1904年出生於今天的湖南省資興市州門司鎮春牛村一個書香人家,在這裡他們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光,然後外出求學,最後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曾中生和曾希聖考入黃埔軍校第4期。此後,弟兄二人參加了北伐戰爭,並先後赴蘇聯學習。

1928年冬,曾中生回到上海,在中共中央軍事部任參謀科科長、中央軍委委員等職。1930年9月,曾中生以中央特派員身份組建中共鄂豫皖臨時特委和臨時革命軍事委員會。1931年2月,曾中生指揮部隊挫敗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二次“圍剿”。

從1930年11月到1931年4月,曾中生領導的鄂豫皖蘇區和鄂豫皖紅軍發展迅速,捷報頻傳。這期間,蘇區面積明顯擴大:西起平漢路,東至淠河,南達黃陂、羅田北部,北至潢川、固始南部,轄區包括20餘縣的全部或部分,全區人口達到200多萬,紅軍也發展到1.5萬多人。

1931年4月,張國燾以中央代表身份來到了蘇區。這年5月1日,他在河南新集宣佈撤銷原鄂豫皖特委,建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自己擔任中央分局書記兼軍委主席,曾中生、曠繼勳任軍委副主席,徐向前、鄭行瑞、沈澤民、陳昌浩擔任軍委委員。

時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和軍委副主席、兼任第四軍政委的曾中生,與軍長徐向前率部南下作戰,連克英山、蘄水、羅田、廣濟等縣城,相繼取得漕河鎮、洗馬畈等戰鬥的勝利。曾中生在鄂豫皖蘇區軍民心目中擁有極大威望,這引起張國燾的不滿和嫉妒。

據張國燾的警衛排長何福聖生前自述,他擔任張國燾警衛員後,紅四軍在今天的河南新縣召開黨代會,張國燾做報告,主要是談糾正紅四軍中的遊擊習氣,反對軍閥作風。這個報告就像一把火,馬上燒到了曾中生、餘篤三、鄺繼勳、許繼慎一幫紅四軍高級首長的身上。

“第一次目睹這種狂熱的、面對面的黨內鬥爭,我大吃一驚,在紅四軍內外有著崇高威望的曾擔任中共鄂豫皖特委書記和軍委主席的曾中生、紅四軍政委餘篤三、紅四軍軍長曠繼勳、原當過紅四軍軍長後任十一師師長的許繼慎,全都成為激烈鬥爭的對象。他們都是鄂豫皖蘇區的創始人,曾中生是張國燾之前上海中央派來的全權代表,許繼慎是黃埔一期生、著名戰將,連敵人聽到他們的名字也都懼怕幾分。”何福聖認為,後來的這場大肅反純粹是張國燾借肅反為名,剪除異己。

張國燾警衛排長憶“肅反”

天才軍事家許繼慎死得最慘,是被馬活活拖死的,並被暴屍三天三夜。許繼慎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同年加入共產黨。1926年,他任葉挺獨立團第二營營長,參加北伐戰爭攻打平江、汀泗橋、賀勝橋等戰役,之後升任第二十五師七十三團參謀長。

1931年1月,紅一軍和紅十五軍在商南會合,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許繼慎先後任第十一師、第十二師師長。他率部取得孝感雙橋鎮大捷,獲鄂豫皖紅軍首次全殲國民黨軍一個師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一次“圍剿”,展現了傑出的軍事才能。

1931年11月,他被張國燾等人誣陷為“改組派”“第三黨”“反革命”,殺害於河南新縣,年僅30歲,其妻子王望春也被殺害。據何福聖回憶:行刑隊員大概有近百人,手裡拿著大刀和梭鏢,也有槍。被殺的有三十多人,繼慎是最後一個被帶下河灘的,被馬拖死。

張國燾忌憚曾中生的威望,不敢立即將其殺掉,他以“動搖黨在紅軍中的威信”“反抗中央分局”等為由,將其調離部隊考察。1931年11月,紅四方面軍組成後,在廣大指戰員的強烈要求下,張國燾被迫讓曾中生擔任獨立師師長。

1932年10月,曾中生、曠繼勳隨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同年12月,紅四方面軍到達陝南城固縣小河口時,曾中生、曠繼勳、餘篤山與張國燾的逃跑路線和軍閥作風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並向中央反映了他的錯誤行為。據原紅四方面軍保衛局的祁德林回憶:“那天曾中生真是勇敢極了,他面對著張國燾這個誰也不敢惹的黨內霸王,列舉種種事實,進行了有根有據的批評。”張國燾表面上接受了意見,背地裡卻伺機報復。

1933年春,張國燾揮舞“肅反”大棒,餘篤山受誣陷被殺害於四川省通江縣洪口鎮。張國燾誣陷曠繼勳是“國民黨改組派”“右派”,並將其逮捕,1933年6月將其秘密處死於通江縣洪口鎮,時年36歲。

就這樣,張國燾磨刀霍霍,把曾反對過他的曠繼勳、餘篤三秘密殺害,又軟禁了廖承志,進而孤立了曾中生,最終將曾中生關押並嚴刑拷打,強令他寫所謂“自首書”,以交代小河口會議和在鄂豫皖時期所犯的“錯誤”。

紅軍名將和黃埔女傑的結合

曾中生是一位能文能武、智勇雙全的紅軍領導人。甚至連張國燾也很佩服曾中生的軍事才幹,並將他的著作指定為紅四方面軍指揮員的必讀書籍。曾中生被押期間,撰寫了近3萬字的《與“剿赤軍”作戰要訣》等軍事著作。

據何福聖回憶:一次,他奉張國燾的命令,到曾中生被關押的那座廟裡去找負責人,取曾中生寫的書稿《與“剿赤軍”作戰要訣》。他看到,書稿是用毛筆寫在一種土製的草紙上,厚厚一摞。不久,這部書稿就印刷成冊,發給全軍排以上的幹部學習。書的第一頁上有張國燾寫的一段話:“本書甚有價值,紅軍幹部應人手一冊再三探討之,並提出書中需要討論之點來討論。”不久,曾中生又寫出了另一本《游擊戰爭要訣》。

正因為曾中生有利用價值,所以直到1935年8月,張國燾才下令將他處死,曾中生被秘密殺害於四川西北部的卓克基,時年35歲。1937年2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紅四方面軍一案,錯誤的是張國燾,大部分同志是好的,對張亂殺的曠繼勳、曾中生同志應予平反。”1945年召開的黨的七大,為曾中生平反昭雪。

1989年11月,曾中生和許繼慎被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共建軍史上的33位軍事家之一(後增至36位)。2009年9月,曠繼勳和許繼慎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1930年7月,經組織批准,曾中生和黃傑結為夫妻。黃傑又名黃書蓮,1910年10月4日出生於湖北省江陵縣郝穴鎮一書香門第。1927年年初,她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女生隊學習,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批女學員。1928年年初,18歲的黃傑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松滋縣委書記等職。

他們婚後不到兩個月,曾中生就被中央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黃傑留任上海。曾中生被捕後的1933年5月,黃傑也遭受牢獄之災,化名趙映華的她在上海被敵人抓獲,後被宋慶齡等人救出。

1940年之後,黃傑擔任陝甘寧邊區延安第一保育院院長、陝甘寧邊區婦聯組織部部長等職。電影《啊,搖籃》,寫的就是黃傑和陝甘寧邊區延安第一保育院的孩子們的故事。

1946年5月,黃傑與徐向前結為伴侶,育有一子一女。20世紀80年代,徐向前出版了回憶錄《歷史的回顧》,多處記述了曾中生的革命功績,並高度評價了他的革命一生:“曾中生同志是個能文能武、智勇雙全的紅軍領導人,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對黨忠誠,待人誠懇,才思敏捷,渾身充滿革命者的戰鬥激情和力量……”2007年6月18日,黃傑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她晚年撰寫的《風雨年代》回憶錄中,記述了她和曾中生相識相戀、結婚和離別,直至丈夫被張國燾殺害的經過。

“紅色密碼”之父傳奇一生

1927年,曾希聖回國後,曾在河南、山東從事秘密工作和兵運活動,先後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秘書長、中共中央軍委諜報科科長、紅軍總司令部偵察科長等職。1931年冬,曾希聖進入江西中央蘇區,參與創建了中央軍委二局(情報局),被中央任命為首任局長,他在情報工作上做出了卓越貢獻。他領導的二局,多次截獲並破譯國民黨軍隊的無線電密碼,為紅軍反“圍剿”作戰和長征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到達陝北後,毛澤東說“沒有曾希聖的二局,就沒有紅軍”;“長征有了二局,我們好像打著燈籠走夜路”。1933年8月,中央軍委授予其二等紅星獎章。

抗戰爆發後,曾希聖先後在中共中央社會部、中央南方局、新四軍軍部工作。他負責籌建新四軍第七師,到1945年日軍投降時,七師由創建時的不足2000人發展到3萬餘人,收復領土達15萬平方千米。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參謀長、第二野戰軍副參謀長兼豫西軍區司令員等職,率部參加了淮海戰役。1949年3月任中共皖北區委書記兼第三野戰軍皖北軍區司令員、政委。

新中國建立後,曾希聖任安徽省委書記、第一書記,1960年10月又兼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二書記、中共山東省委第一書記、濟南軍區政治委員等職,1965年秋曾希聖調任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

從1961年3月6日起,曾希聖在安徽全省推行“責任田”。調查表明,施行責任田後,平均畝產比上年增長38.9%,糧食產量為歷年來最高。農民得到了溫飽,看到了希望,“責任田”被譽為“救命田”。

“文革”中,曾希聖遭迫害,於1968年7月15日在北京逝世。1973年5月22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宣佈,為李井泉、曾希聖等13位老幹部平反,曾希聖是其中唯一去世的。1978年7月,中共中央在北京為曾希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新華社、《人民日報》等都對追悼會做了詳細的報道。

曾希聖去世20週年時,他的老戰友宋任窮、陳丕顯、葉飛在《人民日報》發表紀念文章,高度評價了他的一生,充分肯定了“責任田”的推行對中國農村改革的意義,肯定曾希聖是農村改革的先驅。

曾中生、曾希聖故居始建於1896年,總建築面積為200餘平方米。2004年9月20日,資興市舉行紀念曾希聖同志誕生100週年和曾中生、曾希聖故居揭牌儀式,曾希聖之女、時任解放軍總政聯絡部少將曾小東和總參謀部高級工程師曾小紅等親屬參加揭牌儀式。2012年11月,當地政府投資修繕曾中生、曾希聖故居,現已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當地黨員教育示範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