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工程上能不能把長江和黃河連接起來?可行性有多大,利弊都有哪些?

封塵


通過興修水利工程實現將長江和黃河連通的偉大設想,不是不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是卻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預測的潛在隱患。



黃河和長江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滋養著流域兩岸的百姓。孕育出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但是黃河和長江卻又是兩條完全不同的獨立河流。兩條大河都發源於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區。但是出三江源後,黃河馬上流向了我國的西北地區,橫臥在我國北方的廣袤大地上,而長江則流向了我國的西南地區,橫臥在我國南方的廣袤大地上。


儘管在歷史上黃河經常改道。但是黃河和長江還是保持著互不干擾的基本原則。黃河在泛濫時只不過是會侵入到淮河或者北方的海河流域。對於侵犯南方的長江河道,氾濫下的黃河也無能為力。

修建一些水利工程用來連通黃河和長江的設想其實古來亦有。比如說修建於隋朝時期的京杭大運河。就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將黃河和長江連通的目的。只不過京杭大運河是以發展航運為主。並不在意運河水流的快慢和水流的流向問題。


新中國成立之後隨著中國由農業大國轉變為工業大國,再轉變為工業強國。稀缺的水資源使得中國北方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限制,華北等地區的地下水嚴重超採,黃河甚至一度出現過斷流的現象。黃河下游地區鹽鹼化嚴重,海水倒灌更加重了這一現象。

於是國家便著手修建了南水北調工程。為的就是將南方豐富的水資源調動一部分給水資源緊張的北方地區。但是南水北調工程並非是連接長江和黃河的水利工程。而且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在經過黃河之時採用的是穿堤暗渠的方式。也就是說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儘管連接著長江。但卻沒有直接與黃河發生關係。只不過是調取出來的水補給了黃河流域的缺水情況。


南水北調工程共分為三部分。其中東線和中線工程均已實施,而西線工程卻因為種種原因而遲遲沒有上馬。實際上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才是真正的將長江和黃河連接的水利工程。目的就是為了從長江和黃河的上游地區便將二者打通,使黃河全流域的缺水情況都得到緩解。

關於通過興建水利工程連接長江和黃河所帶來的利弊,則很難量化對比。首先,將長江和黃河聯通之後,可以有效的緩解中國北方地區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可以有效的保護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但是跨流域的吊水直接改變了水資源在空間上的分佈情況。進而也改變了全國各地區的區域小氣候。可能會加劇一些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同時水系的聯通也可能會給生物入侵創造途徑和通道。而生物的入侵勢必會導致原有的水生生物受到破壞甚至滅絕。





珞珈山的貓


長江徑流量豐富,多地出現澇災,水白白地流進大海,而黃河流域降水量持續減少,華北地區河南、山東、京津冀一帶持續乾旱,迫切需要引長江入黃河,實現南水北調,解決黃河流域及華北平原地區嚴重缺水問題。

就目前來看,南水北調東、中、西線就能把長江與黃河連接起來,方案可行。東線取水長江,沿京杭大運河北上,工程量小,惠及面積大,不足之處,不能實現自流,取水需要動力,需要逐級提水,揚程約40~50米,才能引入黃河,成本較高。看下圖:

目前工程已實施,充分利用黃河河道高程和東平湖儲水功能,今年已試水北線,到達山東德州,河北滄州、天津等地,年引水130億立方米。從目前引水情況來看,東線的潛力已經基本用完,更多地寄希望於中線和西線。

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引水,穿過黃河,至京津冀一帶,從工程來說,在華北平原西側,太行山東麓開渠引水,簡單易行,工程難度小,並且能實現自流,成本較低,實現年引水量95億立方米。從目前東線與中線調水情況來看,這些水對於北方來說依然不足,迫切需要從三峽水庫引入到丹江口水庫,而這段可能是大家最關心的引水工程。見下圖

從三峽水庫到丹江口水庫直線距離250公里,從兩地的海拔高程來說,三峽正常蓄水位是175米,丹江口調水水位是147米,中間相差28米,能夠實現自流。

從工程實施方案來說,橫在三峽水庫和丹江口水庫之間的是大巴山巫山山系,基本無法找到任何能夠自流的明渠,如果要修築明渠那麼必須繞很大的彎子,穿過許多河流山谷、居民區,所以成本很高。但是如果這二百五十公里全部走隧道,那麼不驚擾任何人,不需要搬遷,但地質構造複雜,施工難度大。所以說也存在著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二者之間難以做出正確選擇,這要綜合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來評價。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從長江干流通天河引水至雅礱江80億立方,雅礱江至賈曲50億立方,賈曲---達曲---大渡河--黃河40億立方米,三條河打通總計引水170億立方。解決黃河中游目前需求的水量問題。

長江干流通天河年總徑流量約130億立方米,而西線南水北調需要170億,這還沒有考慮到未來乾旱持續發展程度,繼續增加調水的可能,還不能讓通天河斷流,破壞河流的生態系統。所以不能把通天河和黃河直接打通,而是把雅礱江、大渡河、通天河連接在一起來實施調長江上游水入黃河的方案。

這個方案工程難度最大,到目前還在論證階段,還沒有實施。上游各河流之間連接起來,多數以隧道方式連接,而這些地區處於青藏高原邊邊緣地帶,地質構造複雜,多斷裂帶,還經常發生地震。另外這裡地廣人稀,高海拔,雪山冰川,後勤補給困難,施工難度不是一般的困難。所以說至今還沒有施工。

調長江水入黃河,解決北方乾旱,從長遠來看勢在必行,隨著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南水北調工程會逐一落實,實現。


地理縱橫


長江與黃河,自古就被稱為我國的“母親河”,孕育了我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都屬於我國七大水系之一。長江,世界第三大河,也是世界第三長河,年徑流量為9513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黃河,世界第五長河,年徑流量580億平方米,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長江與黃河,發源於我國青藏高原的“中華水塔三江源地區”,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均來源於三江源地區。我國水資源呈現:“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點,主要是因為我國年降水量的地區分佈不均勻所致,導致華北地區缺水形勢更加緊張。


那麼,現在在工程上能不能把長江和黃河連接起來,把長江水調給黃河,而緩解北方缺水問題呢,可能性有多大呢,利弊都有哪些呢?

我國超級工程很多,比如:“南水北調”工程,三峽大壩工程等,都是舉世聞名的,也是跟我國民生息息相關的。其中的“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南方豐富的長江水資源,通過人工開鑿河道,在不影響長江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合理調水給北方。該工程分為:東線、中線、西線。東線,藉助原來的“京杭大運河”古道,長度1156公里,分別到達天津地區和山東地區,調水量為145億立方米。中線,通過三峽大壩自流到漢江的丹江口水庫再經河南、河北到北京地區,長度為1432公里,調水量為130億立方米。西線,是通過長江上游的大渡河、通天河、雅礱江等上游興建水庫大壩,用隧洞穿巴顏喀拉山調水給黃河上游,補充黃河水資源不足的問題,解決我國西北旱情,長度1245公里,調水量為170億立方米,當然西線還沒有真正實施,只是在論證階段。



現在,我國不僅僅把長江與黃河連接起來,還把淮河、海河串聯了起來,將構成我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佈局。當然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的,長江與黃河連接起來,有利於緩解我國華北和西北地區的旱情,解決沿岸的缺水危機問題,解決了我國南方北方水資源分佈不均的問題,提供了工業、農業與生態環境用水,間接也緩解了南方的洪水災害問題,利國利民,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發展等等。當然,“南水北調”工程再給我國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兩岸的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可逆轉的危害;對灌溉、航運,水產養殖等方面也有影響;對植被破壞,耕地面積減少也有影響;也對長江水量造成影響;對長江口的崇明島面積變化也會有影響;東線調水,可能引起海水倒灌,水質變鹹,兩岸土壤鹽鹼化,肥力降低等影響。




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這個完全是可以的,而且是非常簡單的。用管道把長江和黃河連起來就可以了。利用海拔的高低差。水就可以自然地流到了黃河。一根水管不夠可以加到100根,1000根完全可以實現這個問題。


U君明閣


連起來做什莫?


對方和你是好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