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韻潔:互聯網進入下半場 從消費領域駛進實體經濟

由中國商務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國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於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國深圳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劉韻潔出席“改變世界的新興科技II”交流會並演講。

劉韻潔表示,互聯網經過50年的發展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功,但是它主要在消費領域對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互聯網進入到下半場,互聯網從消費領域的成功開始進入到實體經濟,就是工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車聯網。要進入這樣的領域要面臨一次巨大的技術變革。4G以前也是在消費領域,5G也要進入消費領域,也要面臨一次巨大的變革。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專家,非常高興有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大家知道互聯網經過50年的發展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功,但是總結起來,它主要在消費領域對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互聯網進入到下半場,互聯網從消費領域的成功開始進入到實體經濟,就是工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車聯網。要進入這樣的領域要面臨一次巨大的技術變革。4G以前也是在消費領域,5G也要進入消費領域,也要面臨一次巨大的變革。

網絡經過近20年發生了一次巨大的顛覆性的技術變革,大家知道是什麼嗎?在20年以前,我們的網絡基本上還是電話網、電報網,是電路交換的網絡,是確定性的,是安全的。儘管它有很多問題,但是確定性這個特點是不可替代的。互聯網出現以後,要想替代電路交換網,當時所有的專家和學者都認為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法做到確定性的網絡,因為互聯網是盡力而為的。但是經過20多年的潛移默化的發展,一個盡力而為的技術,TCPI的技術完全代替了電路交換技術,大家想想是不是一個顛覆性的技術,但是大家沒有感覺,為什麼?因為它是漸進的變革。但是互聯網要進入到下半場,進入到實體經濟,又要面臨巨大的變革,變革什麼?就是從盡力而為的網要變成像電話網這樣是確定性的網絡,是安全的網絡。當然這不是簡單的技術迴歸,是螺旋式的增長。另外一個變革,就是我們現在進入到實體經濟,每一種應用都有非常不一樣的對網絡的需求,怎麼能滿足這樣的需求。這個變革的願景,國內國外有一批專家稱為是未來網絡,這個就類似於5G這樣的概念一樣,這是現在的網絡。這個網絡的願景是什麼?要更多的智能,要更安全,而且可定製,現在的網絡就是普通馬路,上面有沒有快速車道,有沒有高速公路,有沒有高鐵,有沒有航空?沒有。但是我們進入到實體經濟,就需要隨時能夠提供各種差異性的網絡、差異性的服務。

我舉一個例子,這個事情為什麼需要確定性的網絡,我從三個方面給大家提供一些數據的支持。這是ETSI國際組織制定的標準,4K/8K、AR/VR等新業務對網絡的要求,有的是15毫秒,有的是20毫秒,要1G的帶寬,現在的互聯網做不到,要適應這樣的發展網絡必須要變革。Gartner預測未來十大重大戰略技術,其中一項就是全息通信、全感通信,大家不要覺得這是遙遠的未來,我今天參加會,我在北京,我不用飛過來,就一個虛擬的人在這裡演講,需要1.9Tbps的速率,而且要求1-5毫秒的延遲。現在的網絡延遲,原來設計的時候是90毫秒,擁塞的時候大於90毫秒。全感的通信,比如異地的朋友也好,戀人也好,要互相擁抱,能感到對方的心跳,送她一束花的時候能聞到花的清香,這些東西不久的將來就會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應用就會對網絡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是工業互聯網,這是3GPP定的標準,最高的抖動正負不要到於1微秒,如果大於1微秒就失敗了,現在的網絡是做不到的。

第三是自動駕駛的車聯網,不管是激動雷達還是毫米波,每200微秒就要發一條指令,要測試前方有沒有障礙物,如果這個抖動大於200微秒可以想像會產生什麼問題。

我下面談一下5G和未來網絡技術的發展情況。要做到這一點,這個網絡的架構要進行變革,現在的互聯網滿足不了這樣的要求。這個變革簡單地說,就是現在的物理網絡要從現在的黑盒子變成白盒子,所謂的黑盒子就是我們並不知道網絡是怎麼搞的,所謂的白盒子就是對我們是透明的、開放的,能夠可重構、可編程的,只有這樣才能生成高速公路,生成高鐵,生成航空,而且這是底層,要標準化。上層原來互聯網沒有大腦,是傻瓜的網,將來的網絡要有大腦,要有網絡操作系統,下面有業務編排,有開放的API,所有的應用都可以通過標準的API供用戶方便的調度使用。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一系列的我這裡列的技術都要攻關。

大家都說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其實5G既改變社會,也改變了生活,大家可以看看這個帶寬,原來峰值的速率是1G,現在要發展10-20G,用戶體驗是10M到100M到1G,大家想向這會極大地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大家都會關心為什麼5G發展特朗普限制,這麼重視中國,這麼重視華為,是不是美國有些技術沒有,只有中國有,只有華為有?我的看法不是這樣,沒有幾樣技術中國有而美國沒有的,有是有,但不是很多。在5G這方面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焦慮?這個圖大家可以看一下,這是在洛杉磯做的試驗,5G的頻譜,分6G以下和6G以上的頻譜,6G以下的頻譜資源,這是3.4G赫茲覆蓋的範圍,這是28G毫米波覆蓋的範圍,美國的頻譜6G赫茲以下都分給軍隊和國防用,只能在毫米波,毫米波就是小的覆蓋範圍,這個我算了一下,大概在10幾倍,在6G赫茲以下建5G比4G的投資成本2-3倍,因為基站數越來越多,耗電也是2-3倍。現在中國就是用6G億以下赫茲的商業模式探討,何況美國如果用毫米波,而且美國又地廣人稀,他的覆蓋成本沒法去做。所以這個挑戰才產生特朗普比較焦慮的原因。

這裡面還有一個基礎,一會要高速公路,一回要高鐵,就是所謂的切片技術,但切片技術不僅是大家現在知道的軟件切片,將來要發展到硬件切片,因為它要確定性網絡,硬件也需要進行切片。怎麼做是確定性、可控制的網絡?這幾個層都要發生變化,第一層是FlexE/Flex0網絡。第二層是TSN,在TSN這方面,鵬城實驗室,我的一個團隊已經研製了設備,能夠做到10納秒,公佈的標準我們已經全部實現,就是為了迎接網絡的變化。要做到這樣,就是要端到端的。大家都判斷將來要雲網一體,都要上雲,但是中國上雲的比例比美國、歐洲都要低,儘管我們的技術很小,但這兩年增長率開始下滑,什麼原因?將來上雲的需求不是上一朵雲,而是會上多朵雲,80%的用戶都需要多雲的服務。我們中國提供的服務是什麼?阿里雲要談兩三個月,騰訊雲再談兩三個月,上中國聯通的雲又以談,用戶非常不方便。我們能不能一次上雲,整個雲可以共享,整個資源可以切片,端到端地做。這些工作我們都在做。網絡的人工智能也是一個發展方向。網絡的安全,現在的網絡安全,如果不解決,將來的工業互聯網、車聯網都會遇到災難性的後果。

下面我彙報一下面對這樣的挑戰,中國在做什麼事情,中國的專家在做什麼事情。面對這樣的挑戰,有一批專家在12年以前就意識到這樣的網絡變革,這是大科學裝置實現的示意圖,其中有一個平面完全用白盒交換機。一開始設計這個網絡的時候,大家在質疑,一個是很難做到,第二個是就算做到了也未必是發展方向,很多人在質疑。但是我告訴大家,9月27日AT&T正式宣佈他在美國的全國骨幹網,包括全球的骨幹網也要白盒化技術路線。我相信AT&T做出這個決定以後,全球的運營商都會按照這個方向去做。但是我們慶幸的是什麼?我們十多年以前已經在按這個方向進行準備,而且現在已經取得一些成果。

這個問題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就是網絡的操作系統。大家知道手機操作系統和電腦操作系統,因為我們起步比較晚,基本上是被國外壟斷,包括華為手機操作系統遇到的困境。如果網絡操作系統我們再起步晚,大家可以想像這個後果是什麼。我們完全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已經在一個大的網上穩定運行三年以上。但這個版本的操作系統,1.0的版本是數據中心的,2.0版本是整個大網的,3.0版本是微服務的,明年就會完成3.0版本的工作。這個網絡操作系統的特點不僅要支持骨幹網,還要支持邊緣網,還要支持數據中心,另外對所有的設備廠家要全兼容,對延遲也好,對帶寬也好,對不同的需求尋找不同的路徑。這個就是我們這個操作系統在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一個生態環境,三大運營商都在使用這樣的系統,而且包括一些互聯網公司。這個是今年5月22日從深圳富士康工廠到南京5G+8K機械臂的演示,通過普通互聯網和新架構的網絡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得到驗證。另外我們把這個結果在大灣區15個城市部署,今年就可以部分城市開通,包括香港、澳門。另外在長三角也在做這個事情。在工業互聯網方面,我們用新的架構來做工信部一個新的標杆網絡。美國針對6G部署衛星互聯網,我們中國也在計劃,也是我們進行衛星互聯網的準備。大家看到中國啟動6G研究計劃,這個6G怎麼覆蓋,除了地軌衛星以外,我們在試驗平流層。

我認為對5G也好,6G也好,中國已經有充分的準備,而且我們現在有這樣的大科學工程,我想經過大家的努力,跟全國朋友們共同的努力,跟全球的業界共同努力,我們一定會在這個過程中取得成績,對人類做出我們中國的貢獻,謝謝大家。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