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通山海關”:資本潮湧大東北,找準門道才能尋得紅利

上週(11月13日)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吉林一號”高分02A衛星從這裡升空後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這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商用遙感衛星星座“吉林一號”的第十四顆組網衛星,由長春的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製。後者也是中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

“贯通山海关”:资本潮涌大东北,找准门道才能寻得红利

對東北關注度的升溫已不止一日。今年7月16日,馬雲率領阿里巴巴團隊前往哈爾濱。隨之而來的,社會上開始出現“抄底東北”的聲音。

馬雲、王健林、馬化騰、許家印等先後親身實踐“投資必過山海關”後,吉林省委副書記、省長景俊海可以說是信心爆棚。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月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景俊海說,“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已經觸底,上升的過程是增值的過程,增值的空間非常大,所以他們才在吉林投入巨資。這是對東北地區的認可,是對吉林商業環境的認可。

按照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一軍的話來說,現在的遼寧經濟走出了最困難的時期,開始跟上全國發展的步伐,進入了平穩健康發展的軌道。

投資黑龍江省,則要抓住“王文濤機遇”——因為一般人們認為東北地區的思想比較保守,開放意識不夠。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文濤在上海、雲南、江西、山東有任職經歷,思維敏銳,作風硬朗。例如,在濟南的三年,給濟南帶來很大變化。同時,招商引資是王文濤在黑龍江省親手抓的重點工作。

在今年全國“兩會”黑龍江省的媒體開放日上,王文濤大力推介黑龍江。他說,“去年三月,我到黑龍江工作。黑龍江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除了農業,就是原生態。大森林、大草原、大溼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這些原生態資源得天獨厚。”

“贯通山海关”:资本潮涌大东北,找准门道才能寻得红利

投資巨頭紛至沓來

絡繹不絕的是嗅覺靈敏的龍頭企業。

先看吉林。10月8日,恆大集團(中國恆大,03333.HK)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率恆大地產、旅遊、健康、高科農業四大集團高管,到長春洽談合作項目。恆大集團在吉林省的投資總額將達到1000億元。

10月9日,長春市政府與科大訊飛集團(002230.SZ)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科大訊飛將在長春市著力打造東北亞區域總部,建設科大訊飛東北亞研究院和人工智能小鎮。

同日,長春市政府與韓亞銀行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推動中韓國際合作示範區建設。

此前,萬達集團與長春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決定投資1000億元建設影視文旅項目;紅星美凱龍(01528.HK,601828.SH)聯合上海綠地集團(600606.SH)決定投資200億元進行“夢吉林”項目建設;總投資500億元的中瑞聯創滑雪小鎮項目正在規劃設計。

一個個項目背後的投資數據相當亮眼:今年上半年,吉林省有資金新到位項目766個,到位資金1150.38億元,同比增長34.55%。其中,今年新簽約、有資金新到位項目408個,到位資金687億元,同比增長103%。

再看遼寧。今年10月,由遼寧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舉辦的“重點項目銀企對接暨招商推介會”上,推介了1000個重點項目,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萬億元、融資需求超過4000億元。

今年3月,華錦阿美石油化工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投資總額超過100億美元,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引進外資的最大項目。

此外,德國寶馬集團、法國雷諾集團、日本歐力士集團、美國英特爾等世界500強企業先後在遼寧投資。萬達、騰訊、恆大也紛紛到來,並簽署了相關投資協議,分別舉巨資投資文旅、“數字瀋陽”和新能源汽車項目。

而王文濤履職黑龍江省之後的這兩年,主要見了哪些企業家?這一方面反映了黑龍江更需要哪方面投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業家們的投資判斷。

最近的一次是今年8月王文濤會見了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魯勇。去年底,黑龍江省政府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依託華為技術創新和技術服務能力,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合作,尤其是確定共同開展哈爾濱“智慧供暖”試點。

今年7月,王文濤會見了廈門象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水利。象嶼集團目前已在黑龍江富錦、北安、綏化建設三個產業園區,經營領域從糧食收儲到玉米深加工,再擴展到糧食種植及貿易流通,規模不斷做大。

去年11月,王文濤會見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益海嘉裡集團總裁郭孔豐和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濟武。

去年6月,王文濤會見了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孫丕恕說,浪潮將以產業園為依託,建設浪潮東北和東北亞運營總部,打造具有影響力的“雲+數”產業基地,助推數字龍江發展。

黑龍江吉林都在盯住文旅與農業

黑龍江正在制定《黑龍江省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此前國家層面也發佈了發展冰雪體育產業的規劃,這對黑龍江尤其是個契機。預計2021~2022年冰雪季,旅遊人數將達到3.4億人次。由冰雪旅遊帶來的冰雪特色小鎮、冰雪文創、冰雪運動、冰雪製造、冰雪度假地產等產業產值近3萬億元。今年冰雪季公佈的十大旅遊熱門目的地,黑龍江佔了4個,分別是哈爾濱、雪鄉、亞布力和牡丹江。

這也代表著將來政府的扶持方向。

黑龍江方面稱,到2025年,全省力爭年接待遊客量達到5億人次以上,年旅遊總收入達5800億元以上,全域基本實現宜居宜行宜遊宜養。要實現這一目標,黑龍江在旅遊業的軟硬件方面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吉林省吉林市去年10月31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利用外資工作的實施意見》中說,“積極引導外資投資吉林市重點發展產業規劃中的旅遊、健康、航空、信息、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六大新興產業,引進一批外資龍頭型、旗艦型企業和項目。”

旅遊業被排在了第一位。

從近來簽約的大項目看,資本對吉林省的旅遊產業情有獨鍾。這包括上述的恆大及萬達的文旅項目。文旅產業也被確定為吉林省新的支柱產業。打造冰雪旅遊強省、避暑休閒名省、新興旅居大省,這是吉林省旅遊業發展的目標和著力點。

而另一大空間則來自農業產業現代化。

“贯通山海关”:资本潮涌大东北,找准门道才能寻得红利

玉米產業是吉林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的抓手。吉林的糧食主要是以玉米為主——吉林農業的70%來自於玉米,農民收入的70%來自玉米,玉米的種植面積也是70%。

下一步,吉林省要做好三大產業的深度融合,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目前,吉林省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經超過6500家,將來,近50%的玉米、80%的稻米、60%以上的畜禽產品都要經過加工轉化。

“黑龍江省委把發展壯大綠色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業作為一個戰略定位,打造成為第一支柱產業。我們正在按照這樣一個部署推進實施,通過一產連接二產,來擴大三產。”王文濤表示,“精深加工,我們目前是不夠的,農產品綜合加工轉化率是53.6%,比全國低12個百分點。當然,差距也就意味著潛力和空間。”

相關數據表明,基礎農業投資還是“短板”。根據黑龍江省招商引資項目庫,從三次產業投資分佈看,第一產業佔0.9%,第二產業佔48.2%,第三產業佔50.9%。

黑龍江今年7月印發了《黑龍江省百億級企業成長行動計劃》《黑龍江省千億級產業培育行動計劃》《黑龍江省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開發及精深加工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行動計劃》《黑龍江省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行動計劃》等。這是黑龍江轉型升級的著力點,對外界來說也是投資方向。

“面向高端”與勇敢改革

今年的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稱,要再造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新優勢,努力把先進裝備製造、醫藥健康、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前者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後者是在新興產業方面創造競爭優勢,兩者都瞄向了高端。

吉林省稱,將大力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光電信息、生物製造、衛星及航天信息、通用航空、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機器人、大數據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

作為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商用遙感衛星星座, “吉林一號”衛星工程被稱之為“千里慧眼”。與之相關的CMOS圖像傳感器、飛輪、碳纖維結構件等關鍵核心部件已實現省內配套,配套企業已達百餘戶,從而帶動了吉林省光學制造、精密加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同步發展。

“贯通山海关”:资本潮涌大东北,找准门道才能寻得红利

而投資遼寧的兩條主線已經明朗。第一條的關鍵詞是“國資改革”。

遼寧省稱,下一步要抓好國企國資改革重頭戲,加快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東北特鋼、東北製藥等一些企業,已經通過混改實現了扭虧為盈。

其中,東北製藥引進了民營企業遼寧方大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控股經營。去年上半年,遼寧方大參與東北製藥定增項目,此後又在二級市場增持股票,在東北製藥上市公司持股比例達到26.02%,依法依規入主東北製藥成為控股股東,國有資本退居為第二大股東,從而企業形成由民營控股、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股、員工持股的全新股權結構。

今年5月,遼寧省國資委集中拿出涉及資產總額近2000億元、就業職工8萬多人的52戶省屬企業,在產權交易所公開推介,吸引各類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遼寧省承諾不設准入門檻,不限持股比例,並在混改中推動體制機制變革。

第二條的關鍵詞是“飛地經濟”。

今年年初,遼寧出臺了《關於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市縣和區域之間聯合共建“飛地經濟”園區,同時以“飛地經濟”模式鼓勵外省產業向遼寧梯度轉移,進而調動各鄉鎮的招商引資積極性,形成大招商格局。截至今年9月末,遼寧全省“飛地經濟”共落地項目超過800個,項目簽約總投資額達15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