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我們一家在西院11號整整住了八年。清華八年是我一生中最安定、最值得回憶的一段也是我一生的頂峰。”

說這句話的是清華大學教授楊武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父親。

大部分人認識楊武之先生,可能是因為楊振寧的書。8歲跟隨父母進清華西院11號的楊振寧回憶,在父親一生中最風光的那八年,度過了他最美好的童年:

“清華園的八年在我回憶中是非常美麗,非常幸福的。”

1929年秋,楊武之從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剛一年,他受聘為清華大學算學系教授,住進清華園西院19號。(1933年,西院向南擴建,新舊門牌號重新編號,西院19號稱為11號,沿用至今。)

1929年,楊振寧入北平成志學校讀小學。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楊振寧與父母

晚年的楊振寧對清華園西院的童年生活記憶猶新:

“我跟我的小學同學們在園裡到處遊玩,幾乎每一棵樹我們都曾經爬過,每一棵草我們都曾經研究過。父親常常和我自家門口東行,沿著小路去古月堂或科學館。那條小路特別幽靜穿過樹叢以後,有一大段路,左邊是農田與荷塘,右邊是小土山,路上很少有行人。”

只是楊振寧萬萬沒有想到,當年在小路上與父親一起走路的時刻,竟成為他們爺倆一生單獨相處最親近的時刻。

中國首位數學博士:

楊武之,這個名字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學術界、清華園、西南聯大,如雷貫耳。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楊武之有比楊振寧父親更顯赫的身份,他是中國現代數學先驅,是中國第一位留美的數學博士,是一位優秀的數學教育家,華羅庚、陳省身等大數學家全部是他的學生。華羅庚曾講:“引我走上數論道路的是楊武之教授。”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楊武之祖上曾是官宦世家的大家族,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他僅用3個學期就取得了學士學位,次年秋天轉入數學一流的芝加哥大學,師從世界數學大師L.E.地克森。用不到2年的時間,他又取得碩士學位,兩年後順利博士畢業。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1928年秋,楊武之回國後,先在廈門大學任教一年,次年被清華大學聘為數學系教授。抗戰爆發後清華、北大、南開南下長沙,後來又在昆明合併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楊武之任數學系主任,住在昆明文化巷。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當時西南聯大數學系大師雲集,教授熊慶來,楊武之,鄭之蕃、孫光遠四人,而學生有陳省身、華羅庚、柯召、閔嗣鶴、許寶騄、段學復……

包辦婚姻的好丈夫:

楊武之與夫人羅孟華,本是舊時代的包辦婚姻,但他一生都不後悔父親為自己“指腹為婚”。

楊父曾染重病,遍尋名醫無果,是一位羅姓醫生一藥而癒,於是兩家皆為秦晉之好。

雖然羅孟華也念過幾年私塾,但丈夫是留洋博士,巨大的差距,她心裡總是擔心自己的婚姻。

當時合肥老家附近有一間天主教堂,裡面有一些修女,都是一生不結婚或者被丈夫拋棄的女人,合肥老話叫“吃教”,羅孟華曾盤算著,如果楊武之留洋歸來拋棄她,她就帶著楊振寧去吃教。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楊武之回國後,確實很吃香,被清華大學等頂尖名校爭著聘任,如此風光得意的他並沒有拋棄髮妻,反而對妻子獨自撫養孩子這麼多年感到十分愧疚,楊武之對妻子更好了,這讓她感到壓力很大。

在清華園,楊武之同事的妻子,大多都是大學文憑,留過洋的也不少,羅孟華曾經非常自卑,她憋住一股勁兒要把家裡家外收拾得乾乾淨淨,曾在清華園贏得“治家整潔有方”的好名聲,一度讓楊武之非常驕傲,總在同事前誇耀妻子:

“找夫人就得找我家裡這樣的。”

諾貝爾獎楊振寧的父親:

做丈夫讓妻子心甘情願傾其所有,做父親也毫不含糊。

教育子女,楊武之很有一套,他認為孩子要成才,必須先學文再學理,所以他很注重孩子的國學基礎,自己親自擔任孩子家庭教師,一有空就教孩子念中國古文和白話文。

長子楊振寧被寄予厚望,“寧”安慶的別稱(北師大大學畢業後楊武之曾在安慶教書)。楊振寧從小聰明,不到六歲就跟母親學會了3000多漢字,初中時候,12歲的楊振寧就表現除了超常的數學天賦,多次向父親求教解析幾何和微積分等數學問題,他不但不教,還讓人教楊振寧學《孟子》。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楊振寧晚年感慨,父親當年讓自己背下的那些儒家哲學對他後來整個的人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他對待數學沒有其他同事那種功利主義,全得益於此。

一有空,楊武之還愛給孩子們講他9歲喪母12歲喪父,寄人籬下,閱盡人間冷鍛中,發奮讀書的經歷,為的是培養孩子不怕艱苦、努力讀書、正直做人的精神。

楊振寧受父親影響,從小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這對他後來搞物理學起到了決定性影響,父親是他一生的啟蒙。

路漫漫:三次赴日內瓦爭取兒子回國未果

2017年2月21日,“楊振寧、姚期智兩位教授放棄外國國籍,由中科院外籍院士正式轉為中科院院士”的消息已經走出,引發全國輿論。

尤其是楊振寧,他是1964年春加入美國國籍的,再此之前,新中國曾數次放出明確信號,邀其回國,其父親楊武之更是三次赴瑞士日內瓦與其團聚,主要任務就是勸兒子回國。

1983年,父親去世十週年,楊振寧講道:“我的父親到臨終時都沒原諒我放棄中國國籍。”

是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中國剛剛建立,百廢待興,為實現“科學救國”的夙願,一批批海外科學家響應新中國號召,紛紛回國,像鄧稼先、錢學森等。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但是在1957年就獲得世界諾貝爾獎的楊振寧卻不僅沒有選擇回來,還加入了美國國籍。後來這成了很多人詬病楊振寧的把柄,而他自己卻說“決定申請美國國籍並不容易。對於一個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成長的人,做這樣的決定尤其不容易。遷居別國曾一度被認為是徹底的背叛。”

1957年夏,楊振寧應邀到瑞士日內瓦工作幾個月,作為二戰中立國,瑞士在1950年1月就已經與新中國建交,楊振寧發電報希望父親能來日內瓦團聚,見見還從未見過面的兒媳婦和孫子。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楊武之寫信給周恩來總理,“請求去瑞士與兒子見面,並打算趁機說服他,要他不要去臺灣,最好回到中國大陸來。”

1956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1957年,理論得到的實驗證明,在國際上引起巨大發現,同年10月,楊振寧、李政道獲得世界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獲此殊榮,在國內引起極大震動。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新中國政府當時派出西南聯大時期二人的老師張文裕勸其回國,當時李楊二人正處於事業上升期,而國內正值1957年“反右”運動,這對楊、李二人產生了思想顧慮,他們回應:“我們還年輕,爭取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時間,到一定的時候再回去。”

1957年8月9日,在離開日內瓦之前,楊武之給兒子兒媳留下兩句話:

“每飯勿忘親愛永,有生應感國恩宏。”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兒媳婦杜致禮,她的父親杜聿明是原國民黨高級將領,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1941年1月,在淮海戰役中,成了戰俘,那時杜聿明將軍正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改造。

功德林原是北京德勝門外的一座佛寺。民國時期,改建為監獄,蔣介石國民黨在此關押了許多愛國人士、異見者。建國後,功德林監獄改為"戰犯管理所",專門關押、改造重要戰犯,先後有上百名國民黨被俘高級將領在此接受“教育"。如:黃維、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廖耀湘、沈醉、鄭庭笈、康澤、董益三等人。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回國後不久,楊武之第一次探訪了功德林,見到親家杜聿明,他希望這個岳父能動員女兒、女婿回國,為國家服務。

杜聿明立即向領導寫報告,訂了《人民畫報》按期寄到美國,以供女婿、女兒閱讀,以期他們多多瞭解祖國建設的新貌。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1960春,楊振寧再次赴日內瓦工作,這次他們的任務還是說服兒子回國,當時新中國建設社會主義 建設正在遭遇曲折:大躍進、大鍊鋼鐵、人民公社等。

楊武之希望兒子回國效力,但是國內的環境讓他非常矛盾。

“我現在很矛盾,國內各方面有些失序,我怎能勸說楊振寧回國來呢?他回國來怎麼還能繼續做研究?但是老是留在美國,美國政府又老是以中國為敵,我們又都在國內,長此以往,如何是好?”

所以,這次很失敗。

1962年夏,楊武之和夫人第三次赴日內瓦看望楊振寧,楊武之這次熱情地向楊振寧介紹國內情況:

“新中國使中國人真正站起來了: 從前不會做一根針,今天可以製造汽車和飛機。從前常常有水災旱災, 動輒死去幾百萬人, 今天完全沒有了。從前文盲遍野, 今天至少城市裡面所有小孩都能上學。”

楊先生正說得高興, 楊夫人卻打斷了他的話說:

“你不要專講這些。我摸黑起來去買豆腐, 站排站了三個鐘頭, 還只能買到兩塊不整齊的, 有什麼好?”

楊武之很生氣, 說妻子專門扯他的後腿, 給兒子錯誤的印象, 氣得走進臥室,“砰”的一聲關上了門。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此時的中國,確實正處於“大躍進”的遺患和三年自然災害的影響之中。但是,父親盼望兒子回國的心情,百感交集。

對於父親三次日內瓦之行的使命以及父親的矛盾而痛苦的心理,楊振寧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他說:

“父親三次來日內瓦,尤其後兩次,都帶有使命感,覺得他應當勸我回國。這當然是統戰部或明或暗的建議,不過一方面也是父親自己靈魂深處的願望。可是他又十分矛盾:

一方面他有此願望,另一方面他又覺得我應該留在美國,力求在學術上更上一層樓。”

楊振寧的二弟楊振平參加了1960、1962年在日內瓦與父母的團聚,他回憶說:“當時中國科學需要人才,父親希望能爭取已經在物理學界成名的大哥回中國。大哥雖然非常願意替中國服務,可是覺得中國當時的情況不利於他的個人的學術進展。回去之後,科研工作很可能有停滯的現象。他才40歲,如果繼續在美國做研究,將來對中國的作用和增進中美科學界的關係恐怕會更有效果。父親對兒子的看法也覺得有些道理。因此他心理上有點矛盾。他和大哥曾經有多次辯論。終於父親沒能說服振寧。”

在爭取兒子回國這個問題上,楊武之是極度痛苦的。這是他與兒子無法逾越的矛盾,所以楊振寧說:“父親至死都沒有原諒我。”

代兒子向李政道道歉:

1972年,李政道回國,楊武之當時已經病得非常重了,住在華東醫院裡,李政道後來回憶楊振寧的楊武之曾代楊振寧向他道歉。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武之先生臥在病床上,病得相當重,說話發音均頗有困難。幸好楊振寧的妹妹楊振玉女士在旁。武之先生覺得事屬重要,每一句話,他說後,均由振玉女士重複。 ”

“ 武之先生請我去他病床旁,緊緊地將他的手握住我的手,慢慢地一個字、一個字忍痛地向我說,振玉女士再全句重複武之先生說的話。武之先生說:“很清楚振寧和你62年破裂的經過,振寧對不起你,請你原諒。”

“武之先生再次說:“你們是天下的奇才,為了中國下一代的學子,雖然振寧對不起你,請你原諒振寧。”然後他更緊地握著我的手,反反覆覆地、一遍又一遍地說這幾句話。”

後來雖然楊武之去世後,楊振寧和楊振玉登報否認,但是不管真相如何,楊武之在天之靈應該是希望兒子能與朋友和解,希望他正直、真實,受人尊重的,像他自己一生那樣。

至死對清華園念念不忘:

西南聯大數學大師,至死沒原諒兒子入美籍!曾代他向“敵人”道歉

1973年楊武之糖尿病惡化,數次病危,永遠回不去清華西院11號成了楊武之最後的牽掛,他心心念念地對兒子楊振平說:

“奇怪,我怎麼會記不起我們家住在什麼地方呢?一回憶怎麼就是昆明大西門、文林街和文化巷?北平清華園11號是一定不會想不起來的呀!七七事變前幾天我們還在院子裡搭涼棚呀!我死前,你們要送我回家。”

至死,僅住了八年的清華園西院11號,是楊武之記憶中唯一的家。

參考文獻:

① 《讀書教學四十年》,楊振寧,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5年。

② 《楊振寧傳》,徐勝藍、孟東明編著,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

③ 《楊振寧文集(上、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④ 《晨曦集》,楊振寧著,商務印書館,201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