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打進來怎麼辦?聽完林徽因的回答,兒子感覺這是別人的媽媽

七七事變後不久,林徽因在給她的女兒梁再冰寫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

“你知道他們(日本)老要我們的華北地方,這一次又是為了一點小事,就大出兵來打我們,我們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來佔領北平,我們都願意打仗……我覺得我們中國人,應該要勇敢,什麼都不怕,什麼都有決心才好。”

這封信中展現出的是林徽因的另一面,表現出了崇高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在這封信中,她不再是寫《你是人間四月天》的溫柔女性,而是一位鐵骨錚錚、敢於抗擊外敵的愛國人士。

日本人打進來怎麼辦?聽完林徽因的回答,兒子感覺這是別人的媽媽

圖|林徽因與梁思成

戰爭對林徽因的影響是巨大的,戰爭爆發後,林徽因與梁思成和家人一路南下來到最後來到四川宜賓的一個小鎮——李莊。

而且在一路南下的過程中,不僅極度勞累,他們也數次經歷了危險,他們的女兒梁再冰曾回憶:

“有一次,事先沒有警報,日本轟炸機就到了頭頂上。爹爹以為是中國飛機,直到炮彈爆炸才急忙跑回房間把我抱起來。媽媽也立即抱起小弟,攙扶著外婆往樓下跑。當時整個樓房震動,到處都是碎玻璃。當我們跑到樓梯拐角時,又一批炸彈落下,抱著孩子的媽媽在剎那間被震到了院子當中。後來我們跑到街上,聽到飛機再次俯衝,那時毫無戰爭經驗,竟然不知道臥倒,全家人都站在那裡,幸好這批炸彈沒有爆炸。”

用九死一生來形容一路的遭遇一點也不為過。

日本人打進來怎麼辦?聽完林徽因的回答,兒子感覺這是別人的媽媽

圖|林徽因(左)

因為長期的顛沛流離以及氣候等原因,林徽因的身體每況日下,而且當時物資極為匱乏,林徽因早年得的肺病不斷的加重。

她的好友費慰梅(著名漢學家費正清的妻子)多次勸她去美國治療,都被林徽因拒絕,林徽因在給費慰梅的回信中說道:

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我不能離開她,假如我們必須死在刺刀或炸彈下,我們也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

大家不要以為林徽因只是說說,她當時的身體狀況確實很嚴重,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林徽因很有可能會撐不過去,梁再冰回憶:

我們到達李莊是在1940年的12月。1941年春節前,媽媽的肺結核症復發了。她的病症來得極為兇猛:連續幾個星期高燒到40度不退,夜間盜汗不止……。

她早年的肺病在此期間多次復發,嚴重的肺病也是他後來離世的原因。但她此時沒有選擇退縮。

戰爭、疾病、困苦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她,但她依然沒有退縮,依然寫出了死也要死在祖國土地上的壯語。

日本人打進來怎麼辦?聽完林徽因的回答,兒子感覺這是別人的媽媽

圖|林徽因與梁思成

身體上的打擊還不算完,一邊與疾病作鬥爭的林徽因又遭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打擊。

1941年4月,林徽因的三弟、空軍飛行員林恆在成都上空迎擊日機時陣亡了。林徽因聽聞這個消息,傷心欲絕。

在悲憤交加之際,林徽因寫出了悼亡詩《哭三弟恆》:

“別說是誰誤了你,是時代無法衡量;中國還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你永不會回來了,我知道;青年的熱血做了科學的代替,中國的悲愴永沉在我的心底。”

親身經歷過戰爭的人,如果沒有被嚇到,那他就會變得更為堅強。林徽因就是如此。

日本人打進來怎麼辦?聽完林徽因的回答,兒子感覺這是別人的媽媽

圖|林徽因

1944年,日軍進入貴州,直逼重慶,此時林徽因一家還在四川宜賓的李莊。

12歲的梁從誡問母親林徽因:“如果日本人真打進四川,你們打算怎麼辦。”林徽因答道:“中國唸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嘛,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梁從誡又問:“我一個人在重慶上學,那你們就不管我啦。”林徽因握著兒子的手說道:“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顧不上你了。”

梁從誡第一次覺得,自己溫柔的母親,變成了一個“別人”。

日本人打進來怎麼辦?聽完林徽因的回答,兒子感覺這是別人的媽媽

圖|林徽因

林徽因的人生在1937年是個分水嶺,之前的林徽因,是傳說中的林徽因:出身名門、事業順利、婚姻美滿、兒女雙全,那時她的生活是詩意的。

1937年之後的林徽因,人生是不斷地失去,失去了健康,中斷了事業、失去了親人。但這一切都沒有將她擊倒,反而更加堅強。1937年之後的林徽因,才是真正的林徽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