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城,曾經的輝煌如今卻被黃沙掩埋,只有這茫茫大漠見證著悽美

在內蒙古額濟納旗境內的納林河東岸的荒漠中,有一座孤城殘址,戈壁、大漠,藍天、流雲,在這幅渾厚的背景下,滿目滄桑,靜靜佇立——

黑城


黑城,曾經的輝煌如今卻被黃沙掩埋,只有這茫茫大漠見證著悽美



它是“古絲綢之路”以北保存最完整的,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遺址。黑水城,蒙古語稱為哈拉浩特,又稱黑城。


黑城,曾經的輝煌如今卻被黃沙掩埋,只有這茫茫大漠見證著悽美



黑城坐落在一片視野開闊的戈壁上,地勢高凸,周邊空曠,數十里之外一覽無遺,周圍還有黑河環繞保護,是個易守難攻的防禦型軍事重鎮。


黑城,曾經的輝煌如今卻被黃沙掩埋,只有這茫茫大漠見證著悽美



據史料記載,明初洪武五年,將軍馮盛西征將黑水城圍困。黑城是元朝時期的最後一個城池,由於城堅池深再加上城內補給充足所以久攻不下,後來明軍在黑城西南方向將黑城的唯一水源截斷,黑將軍在城內挖井但均未挖出水源,所以決定在城北挖洞突圍。後黑城被攻陷,明軍進城大肆屠殺搶掠,之後黑水城就變成了一座死城,在茫茫荒漠裡顧忌了數百年,直到19世紀末俄國探險者的闖入,是這座神秘古城重新聞名天下。


黑城,曾經的輝煌如今卻被黃沙掩埋,只有這茫茫大漠見證著悽美



在西夏建國以前,黑水城一帶就已有大量党項居民,在這裡耕耘牧獵、繁衍生息。儘管城市規模較小,但因它是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必經之路和交通樞紐,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黑城,曾經的輝煌如今卻被黃沙掩埋,只有這茫茫大漠見證著悽美



到西夏鼎盛時期,黑水城已不再是一座單純的軍事城堡,逐漸變成一座經濟、文化都較為發達的繁榮城市。當時的黑水城內,佈滿了官署、民居、店鋪、驛站、佛教寺院以及印製佛經、製作工具的各種作坊,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黑城,曾經的輝煌如今卻被黃沙掩埋,只有這茫茫大漠見證著悽美



歷史上的黑水城三面臨水,在我國史籍中,這裡最早叫弱水流沙。因為匈奴人在這裡遊牧,它的名字逐漸演化成了居延。其中古居延海,就有726平方公里,水域遼闊,煙波浩渺,天下聞名。王維的著名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出自這裡。


黑城,曾經的輝煌如今卻被黃沙掩埋,只有這茫茫大漠見證著悽美


現存城牆為元代擴築而成,平面為長方形,東西兩面開設城門,並加築有甕城。城牆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約13米的覆缽式塔一座,城內的官署、府第、倉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遺蹟仍依稀可辨。城外西南角有伊斯蘭教拱北一座,巍然聳立地表。


黑城,曾經的輝煌如今卻被黃沙掩埋,只有這茫茫大漠見證著悽美



城內,荒涼滿目,流沙下遍佈官邸、寺廟和民居的頹垣斷壁,到處都散落著各種瓷器和碎片。黑釉刻花、白釉褐彩,以及鈞瓷和南方的龍泉瓷等等。城外還有幾座殘缺不全的喇嘛塔,像是守城的衛士肅然而立。


黑城,曾經的輝煌如今卻被黃沙掩埋,只有這茫茫大漠見證著悽美



在黑水城眾多的建築中,宗教建築是這座古城的一大特色。在西北角的城牆上,至今還聳立著5座寶瓶似的佛塔。最高的一座達13米。佛塔是用土坯壘成,雖經數百年的風沙侵襲,今天依然聳立雲端,成為黑水城獨具魅力的標誌。


黑城,曾經的輝煌如今卻被黃沙掩埋,只有這茫茫大漠見證著悽美



現在看到的黑城是蒼涼而又壯闊,古城的規模只是依稀的輪廓,剩下的最多就是無垠的黃沙。滿眼望去都是戈壁、沙山,通過幾座保存完好的佛塔還能看出古城昔日的繁華,很有歷史的滄桑感和穿越感。


黑城,曾經的輝煌如今卻被黃沙掩埋,只有這茫茫大漠見證著悽美



黑水城最佳遊玩線路:黑城遺址入口—黑城遺址—怪樹林景區東入口—生死相依—戰神—夫妻樹—千年羊圈—涅槃棧道—止戰之殤—怪影魅林—鬼門關—出口


黑城,曾經的輝煌如今卻被黃沙掩埋,只有這茫茫大漠見證著悽美



本文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