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長征期間寫的最後一首詩詞,氣勢恢宏,雋異豪放,雄視千古

毛澤東主席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也是一位享譽中外的傑出詩人。毛澤東詩詞不僅為中國人民喜愛,在全世界也頗有影響,一些外國的領袖政要更是經常引用,讚不絕口,充滿敬佩。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個說不盡的話題”,他的詩詞內容博大精深,意蘊深刻,展現了一部中國革命史的宏偉畫卷。

毛澤東長征期間寫的最後一首詩詞,氣勢恢宏,雋異豪放,雄視千古

今天與大家一同分享毛澤東一首著名的詩作《清平樂·六盤山》。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清平樂·六盤山》是毛澤東1935年創作的,最早見於1938年11月27日毛澤東贈李公樸、張曼筠夫婦的手跡,1941年12月5日非正式發表在上海出版的文學刊物《奔流新集之二·橫眉》上,建國後正式發表於1957年出版的《詩刊》1月號上。這篇作品的手書至少有九幅。

六盤山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和甘肅省東部,南北走向約240公里,海拔2938米,六盤山陡峭險峻,需盤旋而行,自下而上約六十餘里山路。六盤山是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前翻越的最後一座高山,《清平樂·六盤山》是毛澤東在長征期間寫的最後一首詩詞。

毛澤東長征期間寫的最後一首詩詞,氣勢恢宏,雋異豪放,雄視千古

1935年9月,紅軍越過岷山後,進入長征的最後階段。十月初連續突破了蔣介石在六盤山一帶設置的多種軍事封鎖線,10月7日,毛澤東帶領紅軍在六盤山附近的青石嘴,殲滅敵騎兵的兩個連,當天下午到黃昏,紅軍一鼓作氣登上了六盤山主峰,《清平樂·六盤山》這首詩寫的就是翻越六盤山時紅軍戰士氣衝霄漢的壯志豪情。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詩人站在六盤山巔峰之上,只見秋高氣爽,天空晴朗,淡淡的白雲自由的飄浮,南飛的大雁已飛出了天際。這兩句情景兼容,意蘊豐富,令我們感受到詩人博大的胸襟與豪邁的氣魄。詩中的“望斷”飽含詩人對遠在南方的戰友和親人們厚重的情感與濃濃的思念。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由前兩句的寫景,轉而寫情。這兩句抒發的是詩人的豪情與壯志。“長城”指六盤山附近的古長城,在這首詩中借指長征的目的地,即陝北和抗戰前線。

“不到長城非好漢”以氣壯山河之勢,表明了紅軍戰士抗擊反動派的堅定信念和錚錚誓言,這句話在今天依然是人們鼓舞士氣激勵自己的豪言壯語。

“屈指行程二萬”,詩人說,屈指算算,我們已經走過了兩萬五千里路了。這是詩人對歷經千難萬險的行程的回顧與感慨。“屈指”兩字,輕鬆而又自然,但卻顯現了偉人樂觀豪邁而又從容不迫的凌雲氣魄。

毛澤東長征期間寫的最後一首詩詞,氣勢恢宏,雋異豪放,雄視千古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在六盤山高聳的山峰上,鮮豔的紅旗迎著西風漫卷飄揚。紅軍在六盤山又取得了新的勝利,山上紅旗飛揚,戰士們興高采烈,勝利的場面給大家新的鼓舞,也預示了新的征程即將開始。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長纓”指長的繩子,“蒼龍”,毛澤東特意為這兩個字做過註解,“蒼龍,蔣介石,不是日本人。因為當前全副精神要對付的是蔣不是日”。

今天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已經緊握住了捆綁敵人的長繩,什麼時候才能將國民黨反動派消滅呢?這裡詩人對強大的革命力量充滿必勝的信心,我們有經過長征歷練身經百戰的黨和軍隊,我們有自己的人民武裝,“縛住蒼龍”不過就是個時間的問題而已。

毛澤東的《清平樂·六盤山》,色調明麗,境界高遠,全詩情景交映,氣勢恢宏,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邁宣言,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不懼艱險,勇往直前的豪情壯志,以及徹底打敗反動派和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

毛澤東長征期間寫的最後一首詩詞,氣勢恢宏,雋異豪放,雄視千古

敬請關注“詩詞與文學”,一起品讀詩文,欣賞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