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網站上的崗位工資是10000—15000,那麼公司實際想給的工資是多少?

我的深圳365


你管他實際想給的是多少!現實點說,你能力強,經驗豐富,要價超過15000都可以,我相信企業也會給你破例。但是你啥都不會,經驗缺乏,我估計你只要10000企業都不答應!

與其糾結這種問題,不如先考慮下自己的身價如何?

就這個話題,我個人說三點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招聘網站上的工資往往只能信一半,具體還是要面試瞭解

職場上的企業五花八門,招聘人員的素質也五花八門,我說幾個自己經歷過的事情。

有次我代表公司去招聘會擺攤,看到隔壁有個保險公司掛著“誘人”的招聘海報,寫著“招保險業務人員,月薪10000以上,五險一金福利齊全!”

我心想,這保險公司看似名氣不大,招聘待遇還挺不錯嘛!空閒時,我就找了他們的hr小姐姐聊了下。

這位小姐姐告訴我,實際上月薪10000是要達成他們的業績指標以後才有的數字,基礎的工資底薪就只有2500,剩下的全靠做出來!

那我就再問,為啥會寫10000呢?寫高一點不是更好嗎?

小姐姐說,10000是他們公司業績不錯的業務人員都可以達到的收入,才這麼寫,寫太高了應聘者會質疑。

我心想,這樣寫不是忽悠人嗎?別人看了還以為你是底薪10000呢!

後面我還了解到,他們所謂的五險一金福利齊全,都是要轉正以後才有,試用期啥都不給交!

這坑人不說,還公然違反勞動法了!(勞動法要求試用期開始就要繳納社保)

所以,只看招聘廣告的薪資數字往往都不可靠,最好還是當面問清楚細節比較好,否則很可能浪費時間白高興。

二、招聘廣告上的月薪區間,往往是就低不就高

我自己做了這麼多年的招聘HR,對招聘廣告上發佈薪資的套路還是懂的。

很多老闆或者HR,是喜歡故意把數字報高一些的,比如明明這個崗位的待遇只能給10000,就寫成10000-15000,當然,這也有部分招聘網站本身設置的問題,即HR只能填區間不能自定義數字。

而在求職者看來,心理上正好是反著的,他們會更加看重那個上限,即“15000”這個數字,15000*12=180000了,再拿個年終獎啥的,一年20萬+就還是挺不錯的!

實際上,企業真實的待遇也許是10000*12=120000,來回的差距有8萬之多呢!

你說這是不是空歡喜一場?

所以,我個人的風格是不喜歡虛高薪酬數字去吸引候選人的:

一方面,如果對方問到薪酬數字,意識到廣告上的“區間遊戲”,內心一定會怨恨企業浪費他感情,不利於企業僱主品牌的傳播。

另一方面,這樣模糊的區間概念,會增加許多溝通和解釋的成本,這些無形中都是企業的招聘成本了,所以沒必要這麼做。

還有個別的企業就更加無良,一個崗位明明只能給5000的工資,要寫個10000以上騙人家來面試,然後在面試中不斷再去洗腦忽悠候選人。這種做法不誠信最終也不利己!

三、對求職者來說,也要善於運用勞動法保護自己

一些求職者應聘時很小心,會向HR反覆詢問薪資待遇,對方可能也承諾了會給到10000這個數字。

然後真的入職以後,卻發現兌現不了!

前幾天我就有個的朋友來找我訴苦,說她不想幹了!因為入職一個月後發現老闆給她的工資才6000,當初offer時明明談好給她8000的,現在感到自己被騙了,要去投訴去。

我說,你勞動合同是怎麼約定的?

她說,勞動合同都不在她手上,上面也只寫了“薪資按照公司的制度執行”這種話。

我又說,那HR當初給你的offer有書面或者郵件的嗎?

她說,啥都沒有!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發現,求職者只聽信企業的口頭承諾,完全不可信,你要麼拿到有保存記錄的offer(郵件的話最好是企業官方後綴發出的),要麼勞動合同上約定清楚月薪數字和結構等信息。

否則到頭來啥都說不清楚,一通電話信誓旦旦說得再好也不頂用!關鍵時候還是自己吃大虧了!

這個案例其實在職場上很普遍,希望大家都可以引以為戒!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建議,希望對各位朋友有幫助!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教育領域自媒體營銷號TOP5,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培訓師,資深職業規劃師,多家頭部平臺簽約作者,碼字很辛苦,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估計8000,因為我之前找工作時碰到很多,都是說4000—6000最後來了個底薪2300,即使加上提成,拿的也就四千左右。你說坑不坑,找個文員工作寫的3500—5000,什麼五險,想著離家近,低點也算,去了成了3000,轉正後3300沒有福利待遇。還比最低的少了兩百。社保也沒有的。聽了我瞬間整個人懵了,面試的也不怎麼愉快。意料之中沒過,想著進廠去掙錢


限制麻麻多


前兩天面試一家津橋國際的移民留學機構,剛進去就看到兩個面試官在那面試,等待的過程中,聽到一位求職者在和麵試官爭執。大意就是,既然你看我的簡歷明明知道不符合你們的崗位,為什麼還要讓我跑一趟,浪費彼此的時間。然後面試官被追問到最後無語,只得回一句,那你說怎麼辦。那個女求職者氣呼呼的走了。那個面試官也打算回去,我猜此時他心情肯定不好。

然後另一個面試官提醒他,這邊還有一個面試的呢,就是說我。我過去了,面試官大概有點有點感冒,我把簡歷遞過去,他看了一眼,說和投的簡歷不太一樣啊,我一愣,想起我在智聯招聘上投的簡歷是按照他們的模式框架寫的,給他的簡歷是我自己整理的,解釋道,但是工作經歷崗位和公司都是一樣的,可能格式不太一樣。然後他也沒問我以往的工作經歷,簡單聊離職原因的過程中,面試官還在玩手機回覆消息。

後來說到薪資,說他們那個崗薪資是7-8K,然後智聯招聘上明明寫的10-15K我才投的,我直接回那我就不考慮了。


梔子觀


工資和實際給的是否相符,主要看公司資質。比如一些大企業或者本地有名氣辨識度高的,他們給的工資待遇不錯,但要求也高的,這樣的大公司基本不會大幅度虛誇。一些招聘信息尤其銷售類可靠性就很低,大都給出“能力突出者月薪過萬,月薪多少萬等等”字眼的,非技術類崗位,基本就是一些不切實際的工作,不穩定並且很累,壓力很大,尤其不合適剛畢業的大學生。

記得當時自己畢業時候,把每一份簡歷都投給看著很不錯的公司,並且都做認真準備。思想很單純,幻想著為還公司做一番努力,做一番貢獻。但到頭來基本是徒勞,首先是可能那個公司並不值得你拚命,也可能是你去了公司,發現你對該公司來說就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的存在。關於應聘,平常心去,一句話,合適就幹不合適就拉倒。不要因為失敗,被拒絕而懷疑自己,懷疑生活。


妖經


我就是從事招聘工作的,我可以很負責的跟大家說,招聘網站上寫的崗位工資是10000~15000,那麼公司實際想給的工資就是這個數,不會變的。下面我將給大家做一個全面的分析,以供大家評判。

我之所以說招聘網站上的崗位工資寫的是10000~15000,公司就會按照這個數發,是因為工資出自於招聘公司的薪酬制度,只要公司的薪酬制度在,工資就有支付的依據和標準,是不可能匡大家的。此其一。

其二,招聘網站上的崗位工資寫的是10000~15000,從實際的公司執行來講,存在三種可能的情況,且都是比較合理的,具體如下:

  1. 招聘崗位工資是10000~15000,公司實際可能會執行試用期工資10000、轉正後工資15000的做法。這種可能性非常大,因為月工資上萬的崗位一定不是普通的崗位,要麼是管理崗,要麼是技術崗,這兩類崗位都很有價值,所以試用期和轉正後的工資有一定的區間很正常。

  2. 招聘崗位工資是10000~15000,公司實際可能會執行該工資區間內的某個價位,比如實際給員工開12000的工資。我之所以認為有這種可能,是基於兩個場景,一是該崗位比較高端或有價值,工資一定是彈性的,也就是員工和公司可以在這10000~15000的工資區間內進行談判,最終雙方能談多少就會是多少,但不會低於10000的。二是招聘崗位的工資之所以設為10000~15000,主要是考慮到崗位的市場價位大多集中在10000到15000之間,所以公司只是採取了工資跟隨策略而已。

  3. 招聘網站上的崗位工資是10000~15000,公司實際可能會按10000~15000的80%執行。因為很多公司在招聘網站上寫的工資價位都是轉正後的綜合工資,且是稅前工資,但公司實際上還有一個試用期的規定,所以員工真的進了公司,必然會在10000~15000的某個價位上實行打八折的做法。所以,公司實際給員工開的工資開始的時候可能會低於10000,轉正後才會超過10000。

以上三種工資執行情況都有可能發生,而且現實中也都存在,因此當公司招聘網站上的崗位工資寫的是10000~15000的時候,只要員工的實際工資不會有特別大的差距並且工資的發放符合法律規定,那麼最終發多少工資都是合理的。

其三,招聘網站上的崗位工資寫的是10000~15000,必定是綜合工資,並且工資結構裡面很可能存在績效工資,所以公司最終支付的實際工資有多少取決於員工績效完成的情況。簡單說,員工績效完成的足夠高,那麼實際工資越接近寫的工資價位或談的工資價位;員工績效完成的越差,那麼實際工資可能越接近扣除績效後的工資價位。這種情況下,如果員工績效工資佔比越大,那麼員工實際的工資收入可能跟寫的10000~15000很接近,或者差距很大。

綜上,公司招聘網站上寫的崗位工資是多少,公司實際想給的工資就是多少,並不存在欺瞞行為。因為公司的工資都是有制度依據的,何況崗位工資是多少還必須考慮市場價位,公司如果給的工資低於市場價,是沒有人願意幹的。因此,我斷定招聘網站上寫的是10000~15000的工資,公司最終必須按這個價位給。


Sir聊HR


其實,崗位工資真的是一個參考。我以我自己的兩個例子告訴您,有時低的不一定低,標的高的也不一定高。

我前一段時間想離職,然後就投簡歷,一個說明12000一個月,一個寫著年薪50萬。於是我兩個都去了,結果12000那個談的很好,薪資直接漲到40萬一年,而這個年薪50萬的,結果最後只給到30萬。所以說,這只是一個參考。

1.正規企業會根據你的表現合理評估

很多標示的工資雖然不高,但很多情況下,那只是一個參考工資。如果你表現優異,能達到公司的要求,公司會按照您的要求適當提高待遇的。

2.有著公司為了招人,故意寫高年薪

有著公司不好招人,於是就在招聘網站上故意抬高價格,吸引人去應聘,然後再採用各種手段去忽悠你,故意壓低價格,讓你上當。

3.我有話要說

其實,網站標註的薪資只是參考,你需要關注的是公司的資質,在行業內的評價等。只有一個好的公司才值得你去應聘,也不容易受騙。


我看職場


從業HR工作多年,先來解釋下每個崗位的薪資區間是如何確定下來的。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以崗定級、以級定薪”吧,企業內部所有的崗位都會對應一定的職級和薪級,而薪級一般是一個區間(例如:10000—15000),如此,我們要發佈崗位的薪資區間就確定下來了。

然而,雖然外部看到的該崗位薪資區間是10000-15000,但企業內部一般會將這個區間劃分為更細的檔級。如: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七個檔級。

那又是依據什麼確定候選人落在哪個薪級呢?這時候就輪到“任職資格”登場了。

它由以下三部分構成:

A、學歷/現職崗位/行業、崗位經驗

B、能力素質

1) 專業知識技能

2) 通用管理能力

3) 人格特質、求職動機等

C、與公司文化價值觀的匹配度

嗯?是不是感覺有點熟悉?對了,你打開任何一個招聘職位,基本都是按照上面A、B、C三點來描述具體崗位要求的,不信可以驗證下……

鋪墊了這麼多,現在開始回答你的問題,企業到底想給多少呢?其實,企業是這個區間內的薪資都可以給到,關鍵是看候選人與該崗位任職資格的匹配度。

現在我們粗略假設下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實際可以分得更細,不贅述了)

1、 基本匹配,一般會給到10000/11000兩個檔級的入職定薪;

2、 比較匹配,一般會給到12000/13000/14000兩個檔級的入職定薪;

3、 非常匹配,一般會給到14000/15000/16000兩個檔級的入職定薪;

報告,題目中不是封頂15000嗎?你怎麼還來個16000?

對了,這裡主要想說明一下一種小概率出現的特殊情況,16000更多是一個象徵數字,還可以更高高高……

企業的管理理念、人才市場狀況決定了其對某一個崗位的重視程度以及階段性稀缺程度,如果兩樣都佔,那麼這個崗位的薪資實際是開放的,多少完全看你怎麼談。

PS:我曾經面試過一家地產公司的崗位,薪資區間給的是12K-18K,最後通過績效、獎金、油補等方式,將年度薪酬包談到了34萬。

總結一下,其實你不應該太關注企業到底想給多少工資,而是按照上面任職資格中的A、B、C三點,不斷提升自己與意向職位的匹配度,薪資也許就會變得水到渠成了。

關注我,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上的那些人和事。有關人力資源、職場社交、職業發展的問題歡迎隨時交流,共同進步。

職場百態1020


作為一名人事從業者,很願意回答你的問題,招聘網站上寫的崗位工資是10000~15000,那麼公司實際想給員工多少呢?其實實際薪資就是這個範圍,但是或多或少這裡面有些坑!

  1. 薪資是稅前,執行在成為正式員工後。可別小看稅前稅後,這中間差距可不小,比如拿10000的薪資來說,稅前薪資10000,上海社保個人部分10.5%,公積金7%,共計1750,個稅97.5(不考慮累計和專項扣除),到手8152.5。如果是稅後10000,則實際薪資接近12300,公司承擔的成本更多。就不具體說明了,有興趣的可以問我。試用期同樣如此,試用期可能給到不低於80%的某個薪資,轉正才能拿足額。


  2. 薪資結構很關鍵。什麼是薪資結構?也就是工資的構成,第一種底薪加提成,比如銷售或者計件工作,他們會告訴你,只要你努力,月薪幾十萬都沒問題。這時候往往會拋出高薪吸引眼球,比如某安保險公司,某皮革廠。月薪大部分都是靠業績的,都是要拼命!第二種基本工資加績效,很簡單,績效部分是浮動的8000基本工資,2000績效,如果績效不合格,2000就不能拿全,就會扣一部分。第三種就是月工資加上各種補貼各種獎,比如住房補貼,交通補貼,年終獎等都給你算進去,加上月工資每月平均下來達到這個範圍。第四種年薪制,一般情況下一部分會年底考核後再發給你,每個月工資低於這個值。第五種其他,這種月薪比較複雜,可能是各種混合,也可能是薪酬方案,或者又是股票期權等,就不具體說明了。

  3. 真的就是坑。公司就是為了吸引眼球,來一個算一個,能坑一個是一個,用高薪吸引你面試,結果說只能給60%,甚至給你洗腦,萬一有人入坑了呢?或者有各種奇怪扣款,罰款條例,各種扣扣扣,到手就只有一半了,甚至有可能會遇到包皮公司的騙局也說不定。

一般在招聘薪資範圍內都是可談的,至於最後能拿到多少,就看雙方的談薪技巧和個人價值了,當然一般招聘過程中都會在候選人中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所以談薪時會壓低薪資,降低成本。因此自己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公司是否正規,薪資是否有坑,畢竟社會套路深,處處要小心!

工作那些事


如果你認為招聘網站上的崗位工資寫的是10K-15K,公司想給的工資至少在這個範圍內的話,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對於中小型企業而言,這種工資是養不起的,在網站上掛比較高的工資,僅僅是為了吸引求職者面試。至於公司實際想給多少工資,取決於你上份工作的工資、你自身值多少工資和未來你可能值多少工資。
關於求職面試的薪資問題三大幻覺,你必須要了解:

1、這家工資給這麼高,肯定是個好公司。

很多人都認為好公司才會給高工資,那麼低工資的都是公司在壓榨員工。
這個觀點是大錯特錯的。
工資的高低取決於崗位的技術性和稀缺性。如果這個崗位的技術性較高,同時稀缺性較強,那麼 一定需要高工資才能夠吸引求職者投簡歷,工資寫低了壓根沒人看,因為這並不符合市場行情。
工資高不一定是好公司,好公司更偏向於科學的薪酬管理,而不是小公司靠老闆一個人說了算。
所以,工資高不高和公司好不好,沒有直接關聯。而且公司好不好也沒有直接的判定標準,每個人心中的好公司都不一樣,很難去評定。

2、這家工資給這麼高,肯定是個大公司。

前面講到大公司更具備科學的薪酬管理,即使有工資高的崗位,也是通過行業狀況來評估的,並不是老闆一個人拍腦袋想出來的。
事實上,排除一些稀缺性崗位以外,大公司的薪酬普遍居中,不會過高,也不會過低。尤其是是一些國內巨頭的公司,本身就有公司優勢,對於一些普通的職能崗或者銷售崗,工資都不會給的特別高,對於員工來講,能進到大公司鍍金已經算是公司的成本了,即便員工未來離職,身價也至少會漲一些的。
所以,大公司和工資高扯不上關係,只能說大公司更加科學管理一些。

3、網站上掛這個區間工資,我就可以拿到這範圍內的工資。

其實我們應該學會分辨真偽,比如一個初創公司,人員規模在50人以下,成立不到1年,這樣類型的公司如果出價這麼多,就需要注意了。這個類型的公司很有可能是招不到人,才出高薪去引誘的。自己這個行業平均工資是多少,心裡也應該有個概念。別看著高工資就貼上去,很有可能就是過去跟你聊聊天,從聊天中竊取你的知識。
如果是符合行業平均水平的工資範圍,那基本上工資還有可能是在這個範圍內,大致分為合格、滿意與非常滿意的級別,比如薪酬5000-7000元,合格可能就會給5000元,滿意可能會給6000元,非常滿意可能會給7000元,每家公司的薪酬標準不等。
當然這樣不是固定的,比如可能你僅僅是合格,但是你通過面試表現為自己贏取到7000元的工資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我們更應該去練習下面試技能。
總之,崗位工資一定要擦亮眼睛,如果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許多,建議就不要放在心上。如果和行業平均水平差不多,那就好好練習面試技能,爭取拿到最大值。

-END-

歡迎點擊上方關注【銀桑筆記】,上市公司數據分析師,十年職場人,專注職場乾貨分享,感謝閱讀、點贊與評論,歡迎關注向我提問


銀桑筆記


我們先說目的:月薪過萬對大部分求職者來說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一個崗位如果標出月薪過萬的信息,相對會吸引到更多的人。

至於題主問“實際想給的薪資是多少”,我認為如果想獲得確切的薪酬標準,每個公司的標準不一樣,所以無法給你一個“正確”答案。

單從我的角度而言,我會從以下幾種情況去分析這個薪酬的真實性。

1、公司規模。

現如今,我們基本上都是通過網絡投遞簡歷的方式求職。如果我們想了解一個企業,就閱覽招聘網站上的“公司簡介”,裡面會闡述公司的背景、規模、產品、願景等信息。我們就能從中分析,這個企業標出的薪酬範圍是否合理。

我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二線城市,某企業的人事經理崗位標出的薪酬範圍是10000-15000,那麼我會通過公司介紹去分析這個薪資的真實性。如果企業規模很大、人數很多、利潤很高,我會覺得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個企業只有30來人,年利潤只有300萬,那我不認為這樣的企業願意花10000元請一個人事經理。

所以,公司簡介可以適當作為參考。

那麼,如果沒有公司簡介怎麼辦?我認為這樣的企業就別去了。一個連公司的名片都不用心打造的企業,你認為這樣的公司前景會好嗎?

2、崗位重要性。

如果你從事技術類、管理類、研發類、策劃類等高層職位,月薪過萬十分正常。你能給公司創造效益,公司自然就會給予你匹配的薪資,這是等價交換。

但如果你從事的崗位是基層,你自己也明白該崗位底薪是難以達到1萬的,需要有附加值:要麼依靠加班,要麼需要業績,才能獲得月薪過萬。

簡單說,一個人的付出和收入是成正比的,你給公司創造價值,公司才會給予你相應的回報。想想看,如果你不能給公司創造任何效益,公司還給你發10000元的無責任底薪,公司將如何存活?

綜上所述,作為求職者的我們,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事情,那些隨隨便便就標出10000-15000的公司,我認為他們的招聘方式也不會太嚴謹,畢竟他們是依靠欺騙的方式請你去面試,那你覺得這樣的企業,管理模式能優秀嗎?

-End-

作者簡介:重燃石,多年中小型企業高層管理,擅長向上管理、企業機制的構建、企業內部管理。關注我,和你分享職場小技巧,讓你在職場中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