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水域豐沛的鄭州,為何成了缺水城市?

用戶61403323


如果你問鄭州就在黃河邊,還缺水嗎,這可就錯了,事實上,黃河與鄭州關係不大,黃河的存在並沒有給鄭州帶來用水的方便,在今天看來,儘管鄭州守著一條大河,依然加入了缺水城市隊列。這是為什麼呢?看下圖:

上圖中鄭州周邊的河流很有趣,河流非常多,有汝河、潁河、賈魯河、渦河、惠濟河等,這些河流幾乎發源於黃河大堤,死活背離黃河,他們集體往南奔流,入淮河水系,什麼原因呢?原來黃河劈開太行以後,出了山口,泥沙淤積,不斷淤積,形成了一條地上河,黃河河床高,成了黃河與淮河的分水嶺。

而鄭州位於黃河南岸,嵩山東麓,賈魯河很多支流源於嵩山,向東北流去,與黃河近在咫尺,也沒流入黃河,反而轉向東南方向匯入了淮河。所以說,鄭州的水源是賈魯河,而嵩山成為了鄭州的“水塔”,黃河與鄭州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下圖

賈魯河,為淮河支流沙潁河的支流。因時常有洪水氾濫,古人又將它稱為小黃河。發源於新密市穿鄭州城區而過,整個城市依賴於這條河流而發展起來的,建國初期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口少,工業生產剛剛初期萌芽,完全依靠農業生產,是一個典型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社會,那個時候水消耗也不大,賈魯河能夠滿足城市用水的需要,當地人稱之為“母親河”,而且歷史上還有很高的航運價值。

改革開放以後,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的腳步加快,大量農村人口迅速集聚到城市,人口迅速增多,工業生產迅猛發展,對水量的需求急劇增長,同時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加之四十多年來黃河流域持續乾旱,降水急劇減少,而需求還急劇增長,曾經水域豐沛的鄭州,卻成了缺水城市。

鄭州缺水,賈魯河名存實亡,很多地方河道乾涸,再也擠不出水來了,如何解決呢?大家還是把目光投向黃河,畢竟近水樓臺,引水方便,儘管黃河也鬧水荒,下游稍不注意就會斷流,各省對黃河水的紛爭已進入的白熱化,面對近千萬人口的城市也不能置若罔聞,為此在黃河上游牛口峪引水至黃河,總投資25億元,設計引水規模15立方米/秒,設計年引水量8505萬立方米,這將大大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它既承擔著給包括賈魯河在內的鄭州市區河道生態供水的任務,也具有改善灌溉效益和城市供水應急備用的作用。

這次年引水還不到1億立方米,只能用於城市生活用水,並承擔了一些生態環境改善,並沒有恢復賈魯河的航運計劃,我們還是從實際出發,黃河沒有多餘的水,來開發賈魯河航運,如果說黃河水富富有餘,這個夢想還能實現,現在北方生態環境乾旱到這個程度,只能用於城市用水了,航運的開發還是遙遙無期。


地理縱橫


鄭州本不是一個水域豐沛的城市

鄭州地勢西高東低,建國後水源是非常匱乏的,像尖崗水庫、常莊水庫、西流湖等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修建的目的就是解決鄭州的水源問題。像金水河、賈魯河、十八里河等這些流經鄭州的河流,以前是鄭州用水的主要取水地,但也沒有經常氾濫的記錄,除了1938年人為的花園口決堤。

日益增長的城市人口讓用水量急劇增長

根據鄭州市統計局的數據,1978年,鄭州城區人口僅有125萬人,到了2018年,鄭州城區人口已有522萬人,翻了4倍之多。並且在人口數量增長的同時,工業、商業也在不斷髮展,除了人們所需的生活用水外,還要有工業用水,前幾天還有一條新聞講的就是一個高中生測出鄭州工地一天的用水量十分驚人。如今,鄭州雖然已經建成水庫,但用量還是十分緊張,目前也正打算從洛陽的陸渾水庫調水。

總之,在我國北方,很少會有富水型的城市,北方地區的降雨量較小,人口激增、工業發展,用水量日益增多,所以大型城市一般都會開挖大型水庫作為城市供水水源地。目前鄭州西邊有尖崗和常莊兩大水庫,但用水依然非常緊張。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對鄭州情況不了介,但城市發展大同小異,現在城市化進程,除核心城市外,城市發展不是越大越好,發展要攷慮綜合因素,尤其是水資源,這是自然條件,人為地改善,都要付出加倍代價,也不可靠,城市發展只能因地置宜,根據現有條件進行佈局,有水有電有資源,才能發展,脫離實際都將產生後果,大旱之年缺水,對大城市來說,都是致命的,高樓大廈百萬人口,一旦斷水如何應對,所以城市發展,水源是先決條件,今年的大旱就是撿驗,不足之處,需要補救,還應引以為戒。


福星高照67803271


曾經?多曾多經?遠古時代?沒關係我們不缺水,天天灑水車很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