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嘯虎教你20分鐘搞定投資人

朱嘯虎(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作為滴滴、餓了麼、映客、去哪兒、小紅書和蘭亭集勢等項目的投資人,分享了他對投資的見解,老闆悄悄話為你呈現朱嘯虎演講的主要內容。

朱嘯虎教你20分鐘搞定投資人

一、怎麼在20分鐘內打動投資人?

我一般跟創業者見面就聊30分鐘左右,有的投資人可能聊一兩個小時,不論聊多長時間,一般10-20分鐘就會形成第一印象,之後就很難改變。所以對創業者來說,最關鍵的就是在最開始的10-20分鐘內打動投資人。

其實,你不需要準備非常複雜的BP,關鍵是去感染投資人,讓他相信你所在的市場非常大,讓他認為你對這個行業的理解非常深刻。

實際上,BP的核心就兩句話:你是什麼人;你想做什麼事情。

這兩句話能打動我,我才會看BP,如果一上來就很難理解,我根本不會打開。如果這個方向的市場很大,切入點又非常好,我肯定會看。

創業者一定要比投資人更懂自己所在的市場,深刻地知道這個行業的核心成功要素是什麼,而且你的團隊要具備這些要素。這樣你才能打動投資人。

比如滴滴創始人程維

,他當時把王剛給的天使投資基本花完了,馬上沒錢。但他見我的時候氣場很足,先晾了我半個小時。他對滴滴模式有充分的信心,這種信心不是盲目的。他的戰略和邏輯都很清晰:要做專車,先切出租車,等做成出租車市場的老大之後再升級做專車。不像易到,那時候一直在做專車,做的很慢,而搖搖那時一直在專車和出租車之間搖擺。

朱嘯虎教你20分鐘搞定投資人

再說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他是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但他打動我的是商業敏感性。起初餓了麼交易規模很小,一天才兩三千單。我問了他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從每筆交易中抽成嗎。因為餐飲老闆很在乎被抽成,如果抽成,他會和用戶說,你下次不要從平臺下單了,你打電話下單,我多送你一個茶葉蛋,這時候就很容易飛單。

張旭豪非常敏感,對我說,現在不能抽成,因為規模太小,“我估計一年能給店裡帶去多少業務,算一個比例收年費,這是合理的,用戶黏性會很強,餐廳老闆也會主動推銷這個平臺。”

張旭豪有一種天生的敏銳性,這非常有價值。我第一次見到他是在一場大學生創業比賽上,他當時是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生,我評他為第一名,比賽後我給他一張名片,說畢業以後來找我。他後來回去寫論文用了一年時間,也沒找我,而是去找了美國Uber的A輪投資人,那個投資人和我們很熟,他投了美國的外賣網站,但他在中國不投,於是就把這個商業計劃書轉給我們。所以說,我一直說和張旭豪是有緣分的,總歸逃不出我們的手心。

朱嘯虎教你20分鐘搞定投資人

映客是一個特例。老奉(映客創始人奉佑生)是我們最近一年投的互聯網創業者中年齡最大的一個。現在互聯網基本上都是80後的天下,程維是1983年的,張旭豪是1985年的,小紅書毛文超也是1985年的。但(1979年出生的)奉佑生打動我的是,直播行業什麼時候是關鍵時刻、成功的關鍵要素有哪些,他講得非常清晰,我所想到的關鍵層面他不僅想到了,而且開始做了。那時候做直播的也就四五個公司,另外幾家根本想不明白到底什麼是直播的核心。

朱嘯虎教你20分鐘搞定投資人

二、投資人青睞的商業模式:風險小、進可攻、退可守

要打動投資人,你要有好的商業模式。

首先是風險小

互聯網公司早期創業風險很高,投資人最討厭風險,我們希望能夠量化這種風險。

我們把風險分成三種類別: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團隊風險。對互聯網公司來說,技術風險比較小,一般都能解決,相對來說是可控的。

我們更關心市場風險和團隊風險。什麼叫市場風險?就是你這個商業模式有沒有被印證過,現在很多商業模式比較新,沒有被印證過,不像前幾年Copy to China的模式,那些商業模式在美國大都被驗證過,在中國大部分也會成功,投資人就非常願意在中國投一個類似企業。今天中美互聯網創業幾乎同步,最多晚幾個月,很多時候中國甚至比美國領先,創業者和投資人都沒有機會驗證這個商業模式是否可行,這就一定會有風險。

比如,為什麼滴滴從出租車切,專車市場在中國太新了,教育用戶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而藉助傳統市場的力量從出租車切入非常好。所以中國和美國的文化及市場差異,會導致類似商業模式的具體執行路徑有很大差異。

商業模式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一定要“進可攻、退可守”。

在美國,一個產業的各個環節都可以活得很滋潤,但在中國尤其是互聯網,只有上下游通吃或壟斷整個產業鏈才能賺錢。像旅遊這樣上萬億的市場,攜程是從供應鏈端往前打,去哪兒是從用戶入口端往後打,這樣兩個公司也只有合併了才能賺錢。

所以,創業者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模式是否“進可攻、退可守”。

另外,中國有一個戰術叫“未慮勝、先慮敗”,你要提前想到可能會被誰打敗,可能會被什麼方向來的敵人打敗。

上海曾經有一個做優惠券的公司維絡城,起初風聲水起,現在這個公司已經沒有了。它的切入點——優惠券這個市場是根本守不住的,因為優惠券和團購切的市場是一模一樣的,從每一筆交易中切的比例也比較小,可能只有1%—2%,團購打得很厲害的時候能切5%-10%,點評和美團合併以後能切10%—20%,這時候優惠券的商業模式肯定打不過團購。

e代駕也是,曾經是很賺錢的公司,三年左右時間發展得非常好,覆蓋了上百個城市,但是滴滴切入代駕後90天就把它打趴下了。因為高頻打低頻,低頻企業肯定守不住。2016年滴滴又開始了租車業務,租車業務就三個高峰期:春節、五一和十一,滴滴從一個日常打車軟件切入一個非常低頻的用戶場景是很容易的,所以租車這種模式也守不住。

我們對市場的判斷很簡單,就是3個S。

第一,市場規模是否足夠大(Significant)。

現在中國互聯網很明顯,第一名和第二名如果打不出勝負就可能會合並,第三名可以賣給上市公司,但如果在一個小池塘裡,即使做成第一名也沒什麼意思,因為這樣也只能賣給上市公司。這個市場最好是千億人民幣級的,這是比較有意思的市場。像本地出行是四千億級,餐飲行業是上萬億級。

第二,可擴張性(Scalable)。

互聯網賺第一個一千萬可能要投入一個億去搭建一個平臺,賺第二個一千萬投入就少很多了,賺第三個一千萬可能只需要投一百萬,它是一個高度非線性、指數型的增長,這是互聯網打贏傳統企業最大的優勢。

第三,可防守(Sustainable)。

你最好是高頻的、不依賴於其他平臺的流量,同樣一筆交易,你的商業模式切的比例比其他類似商業模式更高,這樣才能守得住。

三、高命中率靠的是紀律

我們每年投的項目不多,差不多就10個,這樣必須講命中率,事先就要做很多功課。我們投的餓了麼、滴滴和映客都是熱門企業,說實話,90%以上是運氣,10%可能是我們的紀律性,項目必須要符合我的3S標準,創業團隊必須能和當初的程維、張旭豪相提並論。

很多時候,看到這個方向有點意思,但只是滿足了一兩個條件,沒有滿足三個條件,我們就不願意扣扳機。比如,e代駕這個團隊我們見過,方向很有意思,團隊也還可以,但我們清楚地知道這是一個小眾市場,他守不住,那我們就不投,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我個人比較傾向只投大風口,因為我們最寶貴的是時間而不是錢,你給一個企業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必須堅持原則,只投最有希望成功的企業。

如果你要投到大風口上的贏家,必須要做好功課,首先要研究一下這個風口的關鍵在哪裡,然後看哪個團隊在這個方面最有優勢。在中國,只要把行業裡所有團隊都見一面,最多有兩個團隊值得投資,這時就看你的眼光了。

投餓了麼的時候,上海還有幾家,我都見了,張旭豪最年輕,但最有天分。

我也錯過一些項目。比較大的是京東,那是2008、2009年B輪的時候,正好是資本寒冬,我們基金比較小,也怕抗不動,我是真的不敢投。劉強東那時候頭髮都白了,真是非常不容易。沒人投的話他也抗不動。創始人即便沒錢了,也要裝得很有信心,這樣投資人才會願意投你,如果連你都沒信心了,絕大部分投資人也會沒信心。

創業失敗最大的問題往往在於人,你有沒有胸懷去吸引或者招聘更強的人進來。拉手網是非常典型的案例,起步非常好,領跑行業,那時候我們建議他再找一些強人進來,於是推薦了阿乾和沈皓瑜,但他都不要,後來阿幹去了美團,沈皓瑜去了京東,都做得很成功。如果這兩個人中的任何一個加盟拉手,可能最後結果都會不一樣。

像滴滴,沒有柳青就沒有今天,程維很強,超出了所有投資人的想象力,挖柳青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但他做到了,這是他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朱嘯虎教你20分鐘搞定投資人

被騙過的投資人太多了,被騙是因為你自己沒做家庭作業。實際上這個行業很小,做盡調很容易,關鍵是你沒有做自己該做的事,活該被騙。

另外被騙的最大原因是,你給創業者的錢和他的身價是不匹配的,這就容易出問題。比如創始人的機會成本是幾百萬美金,你給他一億美金,這肯定會出問題,想都不用想。創始人一看到這麼多錢,肯定會有想法的,這是基本的人性,就相當於你給一個沒吃過飽飯的人很大一碗飯,然後還告訴他不要吃。拉手網那時候拿到一億美金以後就有想法了。為什麼融資分成A輪、B輪、C輪這樣一步步來,都是有道理的。

總之,投資最重要的就是紀律,大部分的失敗都是因為你沒有嚴守自己的紀律。


文 | 朱嘯虎(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

版權聲明 |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