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我是歷史的記憶,也是人間的鄉愁。這裡有遠古的故事,也許,更有你的深情!

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箔竹古村、雙井、硃砂、鄉愁的記憶、古老的

鄉間、鄉愁:有味道!


“武鄉山口,是一方雄鎮,百年群族。閱盡滄桑寒暑景,歷數煙雲篁竹。往日繁華,邊陲形勝,兵甲常相逐。舊墟商旅,每談豪傑爭鹿。丁卯暴動槍聲,精英熱血,忍看千家哭。萬壽宮前鐮斧舉,從此周天翻覆。紅色軍旗,飄揚湘贛,喚醒青山木。彈痕依在,猶言牛耳誰孰?”這首無名氏的《念奴嬌》,以簡潔的語言,真實反映了山口的滄桑歷史。

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山口古稱三十二都,位於我縣南部,武寧水穿境而過,這裡青山聳翠,良田萬頃,市井繁榮,人煙稠密,水陸運輸發達,上可船通銅鼓大塅,下可揚帆彭蠡,與寧紅原產地漫江相鄰,是舊寧州重要茶市之一。多條古驛道,南達銅鼓、宜豐,西達平江、瀏陽,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從黃州往高安看望其弟子由,就是經山口來蘇村,過何市、戴溪到達高安。來蘇渡口,至今保留蘇公亭、蘇公渡等遺蹟和文字記載。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為兵家必爭之地,據義寧州志載,為“以制橫暴,以弭盜賊”,山口為義寧州六大哨之一。1927年8月下旬,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和平江、瀏陽農軍等負責人在此召開會議,組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1939年10月初,黃沙橋戰鬥失利的日軍,退卻何家咀,有竄擾山口、與大塅附近之敵會合動向,王陵基部新十四師奉命進駐山口秣馬厲兵,以防堵敵軍,部隊駐守山口河背王家。

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山口老街曾稱武德鎮,也稱山口市,建鎮有較長曆史。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可見其歷史原貌,可惜1973年的一場特大洪水,古街受到一定損害,但基本建築保留完好,昔日輝煌尚能見證。山口老街總共有八段,所謂“八街裡”,應稱為“八甲裡”,不知者多有誤解,細究才知不讀“街”,應是保甲制度的“甲”。保甲制度是元代以後國家一種建制,山口這個街道稱呼,是義寧州所僅有,說明歷史由來已久。山口老街為東南、西北走向,長若三華里,呈Y字形狀,中間有五條巷子橫過長街,四甲裡五甲裡最為繁華,最熱鬧的公館巷就座落在此,是全鎮中心地帶。甲是最基層單位,約二十戶一甲,山口老街總共八甲,如果人口以一戶十人計算,山口鎮常住人口應有近二千人,加上流動人口,山口可說是義寧重鎮,也可見當時閭井之興旺。

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石板路,合面街,青磚黛瓦,天井廂房,贛西樓臺之古色,徽派建築之真傳,在這裡表現得最為完美。從一甲往南,到五甲再分出二支,一往千工陂,一往八甲裡。發源於上桃坪的關山水,由南往北,從街背流過,與武水乾流和街道走向並肩而行,流過一甲後,匯入武水。千工陂的來由無法考證,從字義上說,應是勞動力集散地。這是條內河,可以行船,沿途停泊竹排與船隻,水上人家,搗衣洗菜,為千工陂增添不少景觀。河水從觀音橋沿街背流過,約一華里長,再匯入大河,街後清一色的吊腳樓相互連接,途中橫跨五座木橋呈半弧形,古樸典雅,真正的小橋流水人家。街道距武水乾流也約一華里,沙洲、水井、灌木、垂柳、虯龍般的楓楊樹隨處可見,遮天蔽日。成群結隊的小孩則在河邊,捉魚摸蝦,追逐嬉戲。市井炊煙,歸舟楫棹,細語黃鶯,晚霞夕輝,構成了一幅迷人的水鄉畫卷。

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鎮中有名的古建築,當數萬壽宮、後天宮、百記棧、石門框、山口義學幾處。萬壽宮從年代考證,應在明朝前後,義寧州志記載的萬壽宮多達53處,標註始建年代的多是建於清朝,山口萬壽宮沒有始建記載,應在之前就有。萬壽宮一進四重,蔚為大觀,黨史上著名的山口會議,就在這裡召開。後天宮座落在千工陂附近,是福建移民寧州的懷遠紳民捐建,是紀念媽祖的地方。百記棧則是復原雙港財主陳仲華所有,是山口最大的建築,包括解放後區工委、糧站及倉庫所在地,陳仲華樂善好施,做了許多好事。而石門框則是龔滿堂先生父親、高安人龔經友所有,信記裡南雜店,大昌生布鋪都是他經營,他抗戰爆發前來到山口,通過十幾年努力,成為了山口有名的富戶,而石門框則成為了他的代稱,可謂無人不知。山口義學座落千工陂,建於道光二十八年,前有講堂,後有齋舍。

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調查中,肖家厚先生提供了一個線索,使我感到十分驚訝。原供銷社老商場也稱城牆下,一甲裡有修水門,八甲裡有銅鼓門,也就是說山口歷史上有過城牆。而在老商場旁邊,有個“萬民祠”,原稱“難民祠”,是南昌、上高會戰時,大量難民湧入山口時的收容之所。他們中很多人,一個包袱一把傘,就在山口做老闆,所以山口開店鋪的老闆,來自樟樹、高安、奉新等地的移民佔了相當比例。山口老街店鋪林立,行客南來北往,永生祥米鋪、德和仁南雜、大昌生南雜、保泰和藥店、茶行裡、協昌南貨店、祥南廣雜店、好古齋等字號,彰顯一時輝煌。至今鎮中故老,談起當初往事,回憶山口上街頭到下街頭,二十四家水酒鋪,四十八家肉鋪時,仍然津津樂道,眉飛色舞。山口傳統集市非常有名,吸引了周邊市縣的大量小商小販,和農家小買小賣在這裡交易。上世紀一個時期,自由貿易受到限制,商業以國營為主體,自發形成的每月兩次趕集,分別是1日15日,為了阻止交易,供銷社、食品站遵上級指示放假,而大家則自動延遲一天,改為2日到16日,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了修水,乃至全省有名的集市,是山口靚麗的名片之一。

遇見山口老街,記憶中最美的深情


歷史每天都在更新,山口老街的背影,隨著歲月的流逝漸行漸遠,步履蹣跚,看到不遠處升起的幾縷炊煙,目睹許多的建築遺存,細數滿是屣痕的青色石板,傾聽老樹發出的喃喃風語,像是向人敘述一個遠古的故事,一段濃濃的鄉愁,一幅底蘊深厚的人文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