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京劇重流派,可這位“沒派”的大家,照樣成就非凡

京劇自清朝產生,傳承至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了,從最初的徽漢合流慢慢發展成有系統的行當、流派,從最開始的草臺班子下九流到今天的國粹藝術,是一代又一代京劇人的付出與努力。

都說京劇重流派,可這位“沒派”的大家,照樣成就非凡

在京劇發展中,最重要的一個標誌之一,就是流派的產生。生行有餘言高馬譚楊奚唐麒葉等、旦行有梅尚程荀張王宋筱趙李龔等、淨行有裘金郝袁等、醜行有蕭葉劉馬等。其中尤其是旦行,流派紛呈,僅青衣行當就有大大小小十餘個流派。

現如今坐科唱戲的,都會拜在一個或多個師父門下,工一個流派,學一家之長,這似乎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不管是剛剛入行的小演員,還是已經功成名就的名家,都得拜個師父。著名京劇演員於魁智,早期一直沒有師父,在已經成為名家的情況下,於2009年拜在了葉蓬先生門下,至此,的、關於於魁智流派的爭論終於塵埃落定,於魁智正式成為楊派老生。

都說京劇重流派,可這位“沒派”的大家,照樣成就非凡

由此可見,京劇演員們對流派是十分重視的。

可是,卻有一位“沒派”的大家,一生都沒有歸派,可照樣是成就非凡。她就是李維康。

都說京劇重流派,可這位“沒派”的大家,照樣成就非凡

李維康先生今年已經72歲了,原來是國家京劇院的青衣演員,是家喻戶曉的京劇界泰斗級人物。李維康是新中國成立後,戲校培養的第一批演員,1958年進入戲校,向程玉菁、華慧麟、趙桐珊、李香勻、雪豔琴、荀令香、於玉蘅、張君秋、李玉茹等多位名家學習。1966年畢業後,就進入國家京劇院工作。

都說京劇重流派,可這位“沒派”的大家,照樣成就非凡

李維康先生的戲路很廣,擅演劇目有《秦香蓮》、《霸王別姬》、《風還巢》、《四郎探母》、《紅鬃烈馬》、《玉堂春》、《斷橋》、《荀灌娘》、《刺蚌》、《宇宙鋒》、《魚藻宮》、《楊門女將》、《謝瑤環》、《四川白毛女》、《黛諾》、《革命自有後來人》、《紅嫂》、《紅燈記》、《紅色娘子軍》、《平原作戰》《李清照》、《李鳳姐》、《寶蓮燈》、《蝶戀花》、《恩仇戀》等。

都說京劇重流派,可這位“沒派”的大家,照樣成就非凡

李維康先生學眾流派的戲,並化自己所用,能結合自己的條件進行表演,雖未拜入哪個流派門下,可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自己的戲路不受束縛,兼百家之長。李維康先生的成就可以說是非常大的,被觀眾們稱讚為“金嗓子”。她與丈夫耿其昌的“梨園伉儷”組合,更是頗受觀眾們喜愛。

都說京劇重流派,可這位“沒派”的大家,照樣成就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