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樑何利獎科學獎頒發,耿美玉、胡海嵐等56為科學獎獲獎

11月18日,2019年何梁何利獎名單出爐,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胡海嵐耿美玉楊輝等35人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劉真等20人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共56人獲獎。

何梁何利獎科學獎頒發,耿美玉、胡海嵐等56為科學獎獲獎

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吳偉仁

何梁何利獎科學獎頒發,耿美玉、胡海嵐等56為科學獎獲獎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創立,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公益性科技獎勵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的宗旨是通過對我國取得傑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進行獎勵,營造全社會尊重知識、重視人才、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激勵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學技術高峰,促進祖國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

基金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每年評獎一次,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不超過5名,每人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100萬港元;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總數不超過65名,每人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20萬港元

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既授予長期致力於推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貢獻卓著,歷史上取得國際高水平學術成就者;也授予在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科技突破,攀登當今科技高峰,領先世界先進水平者和推進技術創 新,建立強大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實現我國民族產業居於當今世界前列者。

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授予在特定學科領域取得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者,按學科領域分設數學力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天文學獎、氣象學獎、地球科學獎、生命科學獎、農學獎、醫學藥學獎、古生物學考古學獎,和機械電力、電子信息、交通運輸、冶金材料、化學工程、資源環保、工程建設技術獎等17個獎項。“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的評選主要考察被提名人近10年所做出的突出貢獻。“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授予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而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創建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和著名品牌,創造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傑出貢獻者。

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分設“產業創新獎”、“區域創新獎”和“青年創新獎”。其中,“產業創新獎”,授予依靠重大創新,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創建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民族品牌者;“區域創新獎”,授予在內地、邊遠、艱苦地區,紮根基層,通過區域科技創新成果,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傑出貢獻者;“青年創新獎”,授予年齡在45週歲以下,在相關領域作出重要科技創新成果,取得突出經濟、社會效益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自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成立以來,何梁何利基金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評選原則,共評選產生25屆科學與技術獎得主1306人,其中38位傑出科學家榮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057位優秀科技人員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11位優秀科技創新人才榮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鼓勵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學技術高峰。同時,基金以科學性、權威性和公信力的評選結果,得到內地與香港、澳門各界的肯定和好評,國際影響也與日俱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