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有這樣一群人,

以祖國需要為畢生最大使命;

有這樣一群人,

終身踐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有這樣一群人,

把科學視為生命、

把生命視為科學。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中國科學家

又是一年清明時,

移風易俗寄哀思。

在這緬懷的日子裡,

我們精心選取了12位

為中國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人,

以紀念他們的百年誕辰。

這些歸於天地的不朽靈魂,

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棄文從理,轉攻水利

林秉南,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水力學學科重要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林秉南(1920.4-2014.1)

林秉南長期從事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的應用研究,無論是在明渠不恆定流研究方面還是在高速水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開創性的成果。

他是我國最早對長江三峽水庫潰壩問題進行試驗研究的學者。1958年,他發表的題為《長江三峽水庫水體突然洩放問題研究》《三峽洪水演進計算方法研究》的論文不僅為三峽工程論證提供支持,而且為潰壩問題研究打下基礎。

他是我國最早運用數學方法模擬不恆定流流場的科學家之一。他指導並參與的浙江河口海岸研究所開發出了二維潮汐水流的數學模型和一維潮流輸沙的動床模型,為錢塘江河口開發與治理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是高壩水流寬尾墩新型消能工的發明人之一。1985年,他主持完成的《寬尾墩、窄縫挑坎新型消能工及摻氣減蝕的研究和應用》獲得全國科技進步二等獎,這項研究找到了解決我國高壩建設中出現的極高高速水流對水工建築物更為嚴重的空蝕及沖刷問題的方法,為中國高壩建設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使中國在高壩洩洪消能方面走進了世界的前列。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我國流態化學科的奠基人

郭慕孫,化學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流態化學科研究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郭慕孫(1920.5-2012.11)

郭慕孫長期從事化學工程-流態化技術方面的研究,他在理論上有著獨創的見解並自成體系,提出了“理想流態化”和“無氣泡氣固接觸”的概念,並進行了統一關聯。他通過延伸“散式流態化”的特徵,設想了一種完全均勻的“理想流態化”體系,用較簡單的數學模型描述這種理想體系中各種參數之間的關係,從而分析許多工程計術問題,這一成果已在生產實踐和科研中得到應用。1982年,他的《化工冶金中的散式流態化》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為改善聚式流態化中的氣固接觸,他研究開拓並建立了“稀相流態化”“快速流態化”“淺床流態化”三者能相互貫穿的理論體系和實施方案《無氣泡氣固接觸》,該理論於199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8年,在科學界享有盛譽的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評選出的開創時代的50位傑出化工科學家,他是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國人。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中國半導體學科和紅外學科創始人之一

湯定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半導體學科和紅外學科創始人之一。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湯定元(1920.5-2019.6)

湯定元研究發現了金屬鈰的高壓相變起源於原子半徑的突然收縮現象;首創了國際上高壓物理研究的重要儀器——金剛石高壓容器;在我國開創了窄禁帶半導體分支學科;參加和指導研製了硅太陽能電池、高能粒子探測器等多種光電器件;研製了硫化鉛、銻化銦、鍺摻汞、碲鎘汞等各種紅外探測器的材料和器件;在把半導體紅外器件成功地應用於中國空間探測方面有開拓性貢獻。

他曾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次,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次,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兩次,中科院重大成果獎一次,上海市科技二等獎兩次;各種榮譽獎十次,包括全國科學大會先進工作者獎狀,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和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等。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中國生物力學帶頭人之一

康振黃,工程流體力學家、生物力學家,我國早期生物力學的開拓者之一。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康振黃(1920.6-2018.12)

康振黃領銜建立了我國最早的生物力學實驗室,是我國首批生物力學學科碩士、博士生導師之一。他在生物力學領域與心臟瓣膜研究中取得三大具有開拓性的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創立心臟瓣膜流體動力學新學科;提出雙葉翼型人工心臟瓣膜的設計思想和原理並據此研製成功人工心臟瓣膜;提出新的人體心臟瓣膜的關閉理論。

他在運用工程科學,特別是力學、結構工程等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技術,進行醫學、生命科學的新興邊緣性學科研究方面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為我國傳統工程開闢了新的研究領域並且豐富和發展了工程學的理論和方法。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中國航空鈦合金奠基人

顏鳴皋,材料科學家、金屬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空鈦合金、中國航空材料的創始人與奠基人之一。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顏鳴皋(1920.6-2014.12)

顏鳴皋開創了中國鈦合金研究,組建起中國第一個鈦合金實驗室。他系統開展了航空鈦合金研究,建立了中國航空用鈦合金系列,領導參與高溫合金、鈦合金和一些新材料的應用基礎研究,在微觀結構分析、合金強化機理、金屬超塑性理論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創造性成果。他曾擔任中國航空學會常務理事,材料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航空材料學報》、《材料工程》主編等職務。

1991年4月,在航空工業創建40週年之際,他榮獲航空航天部的最高獎勵——“ 航空金獎”。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

謝家麟,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謝家麟(1920.8-2016.2)

謝家麟曾成功研製世界上第一臺以高能量電子束治療腫瘤的醫用加速器、中國第一臺高能電子直線加速器、中國第一臺對撞機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亞洲第一臺產生遠紅外自由電子激光的北京自由電子激光裝置,以及新型電子直線加速器等多項位列世界前沿的項目。其中,有兩項是世界首創,另三項填補了國內重要空白。他發表科研論文40多篇並出版數部專著,其中《速調管聚束理論》已成為是我國加速器方面的經典著作。

2011年,他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中國飛行器飛行力學的學術帶頭人

陳士櫓,飛行力學專家、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航天事業和航天教育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之一。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陳士櫓(1920.9-2016.4)

陳士櫓長期致力於彈性飛行器飛行動力學及控制研究,被評鑑為開拓了新的學科研究分支。在彈性飛行器建模、伺服氣動彈性動態耦合、穩定性分析、主動控制系統的設計等方面形成了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和新穎的分析研究方法,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併成功地應用於飛航等型號設計。

作為我國航天科技教育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創建並長期領導西工大航天學院,1992年其主持的飛行力學學科點在國務院學位辦學科評估中獲相關27個學科點全國總分第一。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他培養飛行力學博士、碩士50多名,其中包括我國自行培養的飛行力學專業第一、二位博士和博士後。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中國自由基化學奠基人

劉有成,有機化學家,化學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劉有成(1920.11-2016.1)

1954年12月,他衝破重重阻力從美歸國,投入到祖國化學學科的建設中去。他畢生致力於自由基化學、單電子轉移反應、輔酶NADH模型形式上負氫轉移反應機理等的研究,培養博士三十餘名,碩士二十餘名,發表論文260餘篇。

2008年9月,他將自己的個人積蓄30萬元捐贈給學校,設立了“劉有成獎學金”,全力助力中國化學事業。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稀土界的袁隆平”

徐光憲,中國物理化學家、無機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徐光憲 (1920.11-2015.4)

他長期從事物理化學和無機化學的教學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學、化學鍵理論、配位化學、萃取化學、核燃料化學和稀土科學等領域,基於對稀土化學鍵、配位化學和物質結構等基本規律的深刻認識,發現了稀土溶劑萃取體系具有“恆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規律,在20世紀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適性的串級萃取理論,讓中國真正走向了稀土大國。

2008年,他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我國高溫合金的奠基人

師昌緒,材料科學家、戰略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師昌緒 (1918.11-2014.11)

1955年,師昌緒排除萬難回到祖國,畢生致力於材料科學研究,在高溫合金、合金鋼、金屬腐蝕與防護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他主持研製出多項國家急需的戰略材料及部件,豐富和發展了凝固理論、相變理論、性能評價方法;引領和推動了我國納米科學技術、碳纖維、金屬腐蝕與防護、生物醫用材料、鎂合金等學科的快速發展;造就和培育了大批材料與工程科學的傑出人才;就我國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新材料研究等重點科技領域發展向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多項重要建議,為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由於他在高溫合金的成就和材料界的領導地位,美國礦物、冶金與材料學會(TMS)授予他榮譽會員。2010年,他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冶金科技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肖紀美,材料科學家、金屬學專家和冶金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肖紀美 (1920.12-2014.4)

肖紀美於美國密蘇里大學礦冶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後曾三次被美國阻攔,歷經七年的蹉跎,才於1957年回到祖國的懷抱。回國後,他先後開設了金屬材料學、合金相理論、金屬物理、腐蝕金屬學、金屬的韌性與韌化、斷裂力學、合金能量學和材料學的方法論等課程,出版了10本專著;繼續其在美國開創的節鎳不鏽鋼研究,結合中國實際繼續研究節鎳不鏽鋼和耐熱鋼的新鋼種,對中國鉻鎳氮不鏽鋼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開展斷裂分析,發展斷裂學科,解決了一批工程中的斷裂問題和產品的質量問題,獲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南京氣象學院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

王鵬飛,大氣物理學家、氣象史志學家、氣象教育家和氣象科普專家,中國近代氣象事業從起步至騰飛進程的參與者和見證人之一。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王鵬飛 (1920.12-2011.3)

王鵬飛參與創建了南京氣象學院,並長期從事雲霧物理學、人工影響天氣、環境汙染氣象學、大氣聲光電學和普通氣象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許多開創性的研究成果。

他是著名的氣象史學家,著述《中國古代氣候學史》《大氣科學發展簡史》等,在培養我國氣象史志人才、提出氣象史志研究範圍和方法、評價史志研究成果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著名的氣象術語學家,在氣象術語的標準化、規範化、系統化和促進海峽兩岸氣象術語的統一等方面有許多開創性工作成就。

他是著名的科普活動家,為《十萬個為什麼》《科學大眾》等撰稿,為氣象科普實踐作指導,在普及氣象知識、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有這樣一群人:把科學視為生命,把生命視為科學

沿著這些科學家們開拓的科學之路,

走出新的輝煌,

是我們對他們最好的紀念。

薪傳不止,爝火不息,

這些科學家的學術精神,

將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學人,

奮力向前。

作者:採集工程項目辦公室/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

參考文獻:

1.《劉有成:中國自由基化學奠基人》,蘭州大學

2.《他讓中國走向稀土大國 給我們足以談笑風生的底氣》,環球人物

3.《肖紀美院士:三次被美國阻攔,七年蹉跎,終回祖國》,中國科學報

4.《風雲人物——郭慕孫:慢慢液態路 追夢赤子心》, 新華網

5.《陳士櫓:永遠的航天情結》,中國科學報

6.《沉痛悼念王鵬飛老師》,中國氣象報社

7.《水利專家林秉南院士去世 曾對三峽工程進行論證》,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網站

8.《“紅外奠基者”湯定元 上天入地為衛星開路》,東方網

9.《中國航空鈦合金奠基人顏鳴皋院士:人若無求情自高》,材料牛

10.《謝家麟院士:物理學家的“加速”夢》,人民畫報

11.《師昌緒》,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官網

12.《99歲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康振黃逝世,習總書記專門囑託悼念》,澎湃新聞

13. 本文圖片來源於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中國科學報、《湯定元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