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等15車企行賄25萬,借新能源項目“騙補”再遭曝光

10月新能源乘用車僅賣出6.5萬臺,銷量下滑45%,已連續四個月下滑。仍處於補貼退坡後的持續調整期的新能源車行業,此前就曝出過多家車企騙補事件,如今又因一則刑事判決書再次站上輿論風口。

近日,上海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前管理人員項某的刑事判決書在網上公開。判決書顯示,2016—2018年,項某在該中心任職管理人員期間,利用“審核新能源車企新車型數據接入符合性”等職務之便,先後接受15家汽車公司工作人員的行賄,受賄額總計25萬元。判決書還顯示,被告人項某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15家車企工作人員行賄的時間2016年至2018年,正是新能源汽車騙補發生得比較多的兩年。

地方新能源監管平臺負責人受賄25萬

11月12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披露的一份由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做出的刑事判決文書顯示,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上海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前管理人員項某在該中心任職管理人員期間,利用“審核新能源車企新車型數據接入符合性”等職務之便,先後接受15家汽車公司工作人員的行賄,共計收受現金、購物卡等合計計價值人民幣25萬元的財物。

行賄方是來自國內各車企的工作人員,這些車企包括比亞迪、眾泰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上汽集團乘用車分公司、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車研究院、長城汽車等共計15家企業。其中眾泰新能源、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車、廣汽新能源進行過多次行賄,每次金額在1萬元左右。

15家車企工作人員為新能源車型數據過審行賄,上海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項某負責的新能源車企新車型數據接入符合性審核對新能源車企來說究竟有何重大意義?

這首先要從上海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說起,其全稱為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採集與監測研究中心。企查查數據顯示,其成立於2014年12月17日,為民辦非企業單位。中心官網資料顯示,中心於2014年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文批覆成立並負責業務指導、上海市社會團體管理局批准成立的非盈利組織(獨立法人),由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原“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上海交大教育發展基金會以及上海市嘉定區光彩基金促進會四家單位發起成立。

官網介紹其是上海市唯一的新能源汽車及其充電基礎設施公共數據採集與分析機構,主要職能為:採集上海全市新能源汽車和充電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數據,開展消費者駕駛行為與充電行為的研究,為全市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政策制定與評估以及充電基礎設施網絡規劃提供諮詢服務與決策依據;為企業新能源汽車商業模式創新,為消費者使用新能源汽車提供數據諮詢和配套服務。

而上海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所主導的數據接入流程事實上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車企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審批。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網上相關的新能源車公共數據接入流程為:聯繫數據接入對接負責人—提交公司基本信息—提交申請接入的車型信息—簽署數據接入協議《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接入協議》—註冊公司信息—註冊數據接入賬號—提供新能源汽車數據採集地標及數據接入協議文檔—授權數據接入測試權限—車企搭建數據採集平臺—雙方數據接入聯調—開始接入數據—數據接入100輛車並運行1個月—提交通過數據接入申請—給出數據質量檢測報告《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質量檢測報告》—出具紅頭文件《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採集與檢測報告》—授權數據接入正式庫—推進辦補貼與備案管理系統審批車型通過。

可見,該數據接入在流程上的最終指向是第17條所涉及的“推進辦補貼與備案管理系統審批車型通過”。

新能源汽車的監管趨嚴

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過程中,地方補貼是新能源補貼中的重要一環,早在2013年,上海市發改委發文,明確凡享受上海地方基礎設施補貼的單位,其數據均需要傳送至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

上海對於要進入市場的新能源車有“備案”制度,所有車企要進入這一市場,首先要在國家推薦新能源汽車目錄之中,同時必須通過備案審核。

實際上,不只是上海,隨著新能源汽車推廣過程日益深化,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監管也越來越嚴格。

2018年6月21日,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正式建設完成,隨後,幾乎所有的車企以及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汽車數據都陸續接入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這一方面有利於推動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全生命週期安全管理,提高新能源汽車安全運營水平;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的避免新能源汽車運營過程中的補貼給予錯位的問題。據統計,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累計接入新能源汽車2356657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994188輛,佔總量84.6%,插電混合動力汽車359759輛,佔總量15.3%。

自該平臺成立後,工信部年度新能源汽車補貼清算的參考指標,在一定程度上也以此為依據。去年工信部公佈的《關於2017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中,2017年被核減的車輛最主要的原因是未接入國家監管平臺。工信部去年公示的2016年及2017年新能源車補貼清算結果顯示,因“未接入國家監管平臺”一項被核減的車型共51215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