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父》:危機中的女權主義

從沒有哪部犯罪片像《教父》那樣情節紛雜而邏輯清澈,也從沒有哪部犯罪片能如此完美地兼具藝術和商業,在IMDB榜單排行上,《教父》高居第二已經說明了一切,它始終是黑幫片類型裡的影史第一,影響深遠,以致後來的黑幫片或多或少有著它的影子,但也不過是拙劣的模仿而已。

反思《教父》:危機中的女權主義

《教父》詳細而生動地講述了黑手黨柯里昂家族的興衰歷程,影片通過出彩的鏡頭語言、巧妙的情節安排以及精密的敘事邏輯,將一個宏大而浩瀚的故事展現在我們眼前,當然,《教父》也毫不掩飾地反映了美國20世紀以來的文化、風情、都市等面貌,伴隨著影片黑色、沉鬱的風格,展露的是史詩級藝術水準。另一方面,在我看來,無論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舉,《教父》始終包含了對美國的政治、社會的重大議題反映,影片企圖將賦予那個時代特有的烙印或標籤。

眾所周知,不同於之前的轟轟烈烈,20世紀20~40年代的美國女權主義運動形勢漸微,雖然之前的女權運動雖然為女性爭取到了政治權利的平等,但長久以來的社會階級、家庭父系傳統等影響下,女權運動並沒有達到“觀念”上深入人心的平等,再加上一戰後消費主義盛行、工業化的加劇,女權主義消沉於時代的變革裡。

1935年,女權主義者吉納維芙對此憂慮不已,她在《哈波斯》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問道:“女權主義死了嗎?”,指出性別歧視觀念仍舊存在,並探討了女權主義的困境,深刻揭示了女權主義的危機。

而40年代出於二戰時期的因素,男權主導下的戰爭將女權主義變得更加邊緣化,人們崇拜戰爭英雄,崇尚強大的理性、科學、權力,女權主義越發微渺,另外,此時的社會輿論大多支持傳統的家庭模式和角色分配,即由女性負責家庭瑣事,男性負責經濟來源,作為家庭支柱,這樣的典型父系觀念鞏固了男權,繼續延續著不平等的男女權力,女權主義似乎已然成為一直難以解決的時代議題。

這樣的時代議題同樣是影片《教父》所蘊含的主旨之一,旨在折射那個時代下危機的女權主義。

反思《教父》:危機中的女權主義

影片一開始,隨著一場“父親為女兒舉辦”的情節展開,伴隨著女兒婚禮上的熱鬧的音樂和舞蹈,在一個陰暗的房間裡,由馬龍白蘭度飾演的教父正在表演著一位“巔峰”男性該有的模樣,在這幕場景中,黑色的顏色與昏黃的燈光交織,漆黑整齊的傢俱陳設,伴隨著老教父模糊卻有力的嗓音,形成一幅奇特的電影鏡頭語言,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將老教父的形象塑造的極為深入人心,他有著男性所夢寐以求的一切:權力、理智、有情有義、誠信謙虛......他說“我會給他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的對白使得他早已成為無數男人所膜拜的對象。

反思《教父》:危機中的女權主義

老教父太強大了,而這對於老教父形象的塑造顯示了一件無可質疑的事實:柯里昂家族是典型的父系主導下的家庭模式,這個黑幫家族需要這樣足夠理智、足夠強大的男人來使的家族能屹立於風雨中。

在這樣典型的父系家族裡,女性所扮演的角色無非是傳統家庭觀念下的婦女形象。而事實也是如此,縱觀《教父》全片,即使是站在老教父背後的妻子柯里昂夫人,也從未插手過家族事務,原因便是男權的強大使得對女性有著過分的保護欲,從而導致女性在家族事業裡的弱勢、沒有話語權。

事實上,在《教父》裡,女權主義的危機主要表現為一種“無力感”,這種女性無力的情勢貫穿於全部影片,具體在女性面對丈夫、家族事業鬥爭時表現出來,而老教父與其妻子還算和諧,這得益於老教父品格的高尚。

反思《教父》:危機中的女權主義

但對於其大兒子山提諾來說,這樣的情況則完全相反,大兒子山尼好色成性,常常按奈不住色心享盡風流,山尼的妻子看在眼裡,但作為妻子的她顯然“無力”反抗這個大家族的少爺,作為這個大家族的外來者,面對柯里昂家族這個龐然大物,面對山尼的拈花惹草,她顯然已經默默接受了這樣的情勢。

而另一方面,即使是老教父的女兒——康妮,也備受這種“無力”的詛咒折磨。

反思《教父》:危機中的女權主義

康妮

作為這個黑幫大家族的千金,康妮和他的母親一樣,也從未插手過家族事業,父親、兄長、家族裡的男性們已經將家族打理的井井有條。但康妮的丈夫——卡洛,卻顯然是個無恥的“暴君”。僅僅結婚幾個月,便勾搭上別的女人,而且還是在康妮懷孕期間,對待康妮也是非打即罵。

很顯然,卡洛所代表的是男權社會里的反面案例,在卡洛的眼中,男女是不平等。

而康妮的身份雖然是千金大小姐,卻仍會遭遇家庭暴力的迫害,這樣強烈的反差無不揭示了女性於傳統家庭中的地位,反映的正是弱勢的女權主義。

反思《教父》:危機中的女權主義

卡洛

在《教父》的家庭結構裡,卡洛雖然是外來者、柯里昂家族的女婿,但導演卻將卡洛安排成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在柯里昂家族和塔塔利亞家族戰爭期間,卡洛當了背叛者,陷害了山尼,影響了局勢發展,使得柯里昂家族權力轉移至老教父小兒子麥克身上。

但仔細想想,理清前因後果,這不正是“一場男權肆虐所引發的血案”嗎?從敘事線索來看,卡洛家暴了康妮,康妮的哥哥山尼看不下去而痛打了卡洛,卡洛因此痛恨山尼,從而背叛了山尼,但追本溯源,歸根結底,還是傳統男權下對女性的不尊重和歧視的慘劇,如果卡洛是個好男人,也許山尼死亡的悲劇便不會發生。

反思《教父》:危機中的女權主義

而同樣是柯里昂家族的外來者,凱顯然是《教父》裡為數不多有著女性尊嚴的角色了,作為麥克—新教父的妻子,凱即不像老教父夫人那樣對丈夫不管不問,也不像康妮一樣遭受了暴力的摧殘,凱身上的“無力”是因為對麥克忠誠的愛,在影片裡,凱和麥克是天生的一對,而且恩愛無比,愛給了凱一切,但也束縛了她,在愛面前,凱無力反抗,她實在是太愛麥克了。

反思《教父》:危機中的女權主義

麥克

但作為新教父,麥克身上承擔了柯里昂家族的所有重擔,而這也顯然造成了麥克與凱的隔閡,凱想了解麥克,但麥克並不想讓凱插手,所以在面對凱對自己所做所為時,麥克的大男子主義便開始作祟,掌握大權的麥克自然也承接了父親過分保護家人的習慣。

這在影片最後的一幕鏡頭裡,有著更深刻的詮釋。

反思《教父》:危機中的女權主義

凱相信麥克沒有殺掉卡洛,但實際上麥克為了穩住凱而撒了謊,凱放下心來與麥克僅僅相擁,之後,凱緩緩離開麥克,在門外注視著門內的麥克,仔細分析這副畫面構圖便會發現,麥克始終處於景框的中心位置,象徵麥克的男權強大,凱緩緩離開麥克,在鏡頭中,凱的部分由中景轉為近景,人物的空間距離越來越遠,而麥克的位置始終不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麥克與凱漸漸迴歸了男女傳統地位,依舊是男權當立,女權弱勢。

與《末路狂花》直接地對於女權的探討不同,《教父》裡所映射的處於危機中的女權主義更具有歷史感,伴隨的是整個時代下柯里昂家族的興衰歷程,間接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以來的女權形勢,且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反映,結合現實主義的傳統,再加上導演高超的鏡頭語言,使得影片情節極具戲劇張力,將時代的烙印深深嵌入史詩般的故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