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冰上絲綢之路”戰略協作

編譯:救兵

中俄“冰上絲綢之路”戰略協作

一、中國積極謀求在北極的定位

對中國而言,北極已成為十分關鍵的地區,首先北方航道意義重大。中俄在北極加強協作不僅經濟利益可觀,而且對於維護雙方的國家安全、領土完整,意義同樣不言而喻。

今年10月21日吉林大學與軍事科學院在長春共同舉辦了中俄海上論壇“北極合作與建設冰上絲綢之路”,就中俄關於北方航道的共同利益得出了許多重要結論,評估了現狀與發展前景,未來北方航道很可能成為可以與通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航線一較高下的海上交通要道,也對中國開發北極的能力進行了評估。

今天中國的貨物運輸主要依靠海上絲綢之路,佔中國運往歐洲貨物的97-98%。航空(1.5-2%)和鐵路(0.5-1%)運輸僅分別承擔其餘的2-3%。未來即使陸上交通線進一步發達、空中交通突飛猛進,這一狀況也不會有較大的樂觀。公路、鐵路運輸的增長不會超過2-3%,航空——0.5%。

中國建設經中亞國家通往歐洲的陸上絲綢之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具有重要的經濟、地緣政治意義。可以確保在這一地區的存在,在經濟上把這一地區的許多國家緊緊聯繫在一起。中國將上述宏偉方案統稱為“一帶一路”。中國對跨西伯利亞路線的興致不高可以理解。問題不僅僅是在計劃推進方面俄羅斯的官僚主義導致工作效能低下。北京心知肚明:實現“一帶一路”時,這條路線貢獻不大,俄羅斯在“一帶一路”方案中也不適於充當“小兄弟”的角色。

目前南部海上交通線十分脆弱。許多參與保證遠洋航運的國家局勢不穩,危機四伏,海盜猖獗。美國的行動可能人為造成局勢激化,極端條件下,美國可能切斷中國的貿易通道。由於美國海軍擁有強大的優勢,即使中俄海軍聯手,也未必能確保在遙遠海區的航運安全,而且美國在世界海洋上擁有十分完備的海外軍事基地體系。對中國而言,通過北極海域的北方航道將提供南部航道之外的另外一種選擇。南部航道過於依賴世界地緣政治局勢,面對主要的全球競爭對手顯得相當脆弱。

這一背景下,中俄實現“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加強協作具有重要意義。2015年5月8日雙方簽署的條約已經為戰略協作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歐亞經濟聯盟國家之間的貿易額已經大致接近這些國家在聯盟之外的貿易。這雄辯地證明了需要在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之間建立高效的聯絡機制。

中國發表了白皮書,實際上明確了北極戰略。闡明瞭中國關於北極問題的政治目標、基本原則。強調這一地區的未來與全人類的福祉息息相關。其中一章指出:“中國應積極參與北極管理與國際合作”。希望相關各方在互相尊重、合作、雙贏、穩定原則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北極事務。

二、“雪龍”號奮起直追

今天俄羅斯是唯一能夠確保船舶在北方航道安全通行的國家,擁有質量、數量上最強大的破冰船隊,共40多艘。尤其俄羅斯的重型核動力破冰船無出其右。其他國家只能望其項背。而且目前只有俄羅斯擁有戰鬥破冰艦,而且不斷加強這一地區的交通運輸能力。例如,建造了第一艘北極油輪“克里斯托夫·捷·馬爾熱裡”號,用於液化天然氣運輸,創下了世界紀錄:從挪威前往韓國總共只用了19天,比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航道整整縮短了10天。俄羅斯正在建造15艘該型油輪。

中國尚不具備類似的技術能力。目前只建造了一艘排水量為21000噸的“雪龍”號。按照俄羅斯的標準僅當於破冰船的補給船,在複雜海區活動時,能力十分有限。正在芬蘭建造的“雪龍-2”比前一艘稍有改進。中國宣佈建造排水量達3萬噸的核動力破冰船。比俄羅斯的“北極”型稍大,但比正在聖彼得堡造船廠建造的最新22220型小。

這樣一來,目前中國尚不擁有足以開發北極的破冰船隊。在當前的歷史階段中國在北極的存在最好體現為投資聯合項目,共同開展科學考察。

中國在這兩個方向上積極作為。中俄簽署了70多個聯合開發北極的投資項目。中國38個科研所開展了對這一地區的科學研究。總之,中國在北極的利益體現在四個方面:北方航道的航行、礦產資源開採、漁業、旅遊業。

中俄“冰上絲綢之路”戰略協作

三、這裡沒有海盜、炸彈,卻冰天雪地、暗礁密佈

阻礙北方航道成為國際海洋交通要道的困難體現在三個方面:冰雪覆蓋、氣候惡劣、海域複雜。首先,在航道狹窄處、群島海域常年覆蓋著厚厚的冰雪,沒有引導寸步難行。因此,需要組建破冰船隊,尤其需要重型破冰船,目前只有俄羅斯具備這一能力,而且這一需求十分迫切。北極海區水深較淺,吃水超過15米的船隻航行受限。這就意味著,為了使北方航道的航運能力得到充分發揮,需要大排水量、吃水淺的專用運輸船隻。該地區航運還存在一個問題:北方航道海底地形多變。這是巨大冰層運動、暗流和其他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因此,需要密切監視航道的狀況,在北方航道大部分航段需要提供引航。要經常、大量開展對北方航道的科學技術保障工作。

當然,也不應忘記軍事威脅。中俄周邊的國家,主要是美國、日本,可能構成嚴重的威脅。對於北方航道的東段、西段十分現實,中國至堪察加半島的海上交通同樣如此。為了消除這些威脅,需要俄羅斯太平洋艦隊與中國海軍聯手開展行動。

中俄“冰上絲綢之路”戰略協作

為北方航道提供信息保障同樣十分重要。主要是實現俄羅斯“格羅納斯”與中國“北斗”的交聯,需要在俄羅斯建立統一的信息通信防護系統,為北極地區的運輸工具提供保障。中國從2013年起開始使用北方航道,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完成了首次商業航行,並積極研究了北極的航行條件。目前每年沿北方航道完成2-3次商業航行。

儘管勢頭良好,中俄在北極的合作仍有待加強。許多宣稱由中俄共同完成的項目,實際上俄方形單影隻。科技領域的合作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應就北方航道的某一重要問題展開具體科研合作,並隨後將結果上報雙方領導。

中國正在積極參與北極事務,俄羅斯不應阻礙。對中國而言,這首先是一條交通要道。假如俄羅斯不與中國相向而行,中國可能會轉而尋求俄羅斯北極敵對國家(美國、加拿大、挪威)的支持。這將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俄羅斯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削弱,導致北方航道完全落入國際社會共同管轄,這正是美國夢寐以求的目標。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