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需拿下這道題,科目二穩拿70分

​​在歷年的中學科目二中辨析題一共是4道,每道題為8分,總分為32分。

這一類題目是傳統的判斷題的變形,在具體作答過程中,考生或者無從下手,或者找不準得分點。究竟如何在辨析題中拿到滿意的分數呢?

答題思路

辨析題一般是給出一個表述,讓考生進行正誤判斷。

對於辨析題,考生的作答要分兩步,首先要判斷所給出的表述屬正確與否,然後還要給出判斷的依據。

這兩步中,第一步的判斷非常關鍵,因為一旦判斷錯了,後面的判斷依據答的再全面也不能得分。

所以考生在做辨析題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所學理論,先做出準確的判斷。

答題步驟

首先按照常規判斷題判斷正誤。

第一步:找切入點,關注程度副詞、關聯詞、關鍵詞等。

1.程度副詞、關聯詞:“凡是”、“一定”、“必須”、“就是”、“只要……就……”等。可考慮題幹表述是否狹隘,例如:“只要充分備課,就能上好課”。

2.找到關鍵詞,:從關係、概念解析入手。例如:“學校教育是一種傳授知識的社會活動”。

第二步:判斷對錯並詳細分析。

1.只有“對”“錯”兩種答案,不能出現模稜兩可的回答,例如“此說法是片面的”“此說法應該一分為二的看”“此說法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

2.分析時按照“表明觀點——分析觀點——總結觀點”的方案進行作答。

答題模板

第一步:表明觀點。“此觀點是正確的/錯誤的。”

第二步:分析觀點。這是整道題的核心要點。需要做到充實、有理有據。

A.若觀點錯誤:

1.概括指明錯在哪裡。

例如:“違背了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對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的誤解。”

2.指明觀點提出的背景/確定分析題幹所處的環境/解釋概念/理論闡述。

例如:“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求……。”“‘專家’是指在本學科領域專業化程度高的教師,‘雜家’具有豐富知識的教師。”

3.詳細分析錯誤之處。結合基礎理論詳細分析理論。

4.提出策略。結合題幹中錯誤的觀點、做法,提出正確的做法。

B.若觀點正確:

與A部分結構相同,稍作變動即可。

辨析練習

現代教育的活動中心觀點就意味著活動應該成為教學的目的和中心。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現代教育正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直接經驗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和活動中獲得新知識,促進能力的發展。教學的目的和中心應該包括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情操。命題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的意義,活動是現代教學中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但並不能代替教學目的。

一方面,教育與社會其他因素的關係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它辯證地反映了教育與社會其他因素的對立繼往開來的關係。一方面,教育受社會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文化、人口等社會因素制約,另一方面,又反作用於生產力、政治制度、文化與人口發展。但是,教育與社會這些因素的發展並不是完全同步的,它可以超越也可以落後這些方面的發展。所以,教育又是相對獨立的。

其實只要搞懂模板,勤加練習,勤于思考,就一定能夠在辨析題上拿到滿意的分數。

科目二的內容大部分是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內容雜、題型多,單選、簡答、辯析、材料分析、教學設計......

科目一的文化素養、職業理念、法律法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