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魏午莊故居

一個傳奇的人物,留下一座傳奇的故居

魏午莊,出生於隆回縣司門前鎮,是晚清政治、軍事、外交上的重要歷史人物,是我國新疆地區建省後的第一任布政使,第二位代理巡撫。他曾任陝甘、雲貴總督,兩江總督,南洋大臣。他與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同為十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清朝政府重臣,湘軍的傳承者,左宗棠的重要助手, 被世人稱作“武威將軍”。他一生中最為顯耀的是抗擊日寇,血戰牛莊,抵制帝俄,收回國土,治理西北,開發邊疆,以及推行新政,拒袁電邀,不畏權貴,保持晚節,為國為民一身正氣。

魏午莊的青少年時代都是在司門前的故居里度過的。故居里,留下他了許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魏午莊的故居,是一處有代表性的江南民間建築群。始建於清代嘉慶末年,坐西朝東,磚木結構四合院。原來整個院落群分為左、中、右三個院落,中間正堂,左右樓閣,前後四重,共有幾百間房屋。每棟房子都是飛簷翹角,雕樑畫柱,每扇門窗上都雕刻有以鳥獸花草為圖案的窗花,每個窗花構圖精美,工藝精湛,十分講究。居住在院內的老人回憶說,原來窗戶上還有許多純黃金作的窗花,門頭上面還掛了許多鍍金的牌匾,那些珍貴的東西早已被人拆走。1982年,故居被公佈為隆回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5月,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傳奇的故居里,珍藏著珍貴的文化

魏午莊故居的建築群雖然大部分已被毀壞,但在剩存的建築中,依然珍藏著許多十分精美的文物,每件文物上寫滿了珍貴的文化。譬如,現存的那些門窗,就足足可以讓人們深刻地讀到建築、人文、美學等等文化。

我國古建築的門窗,是一種積澱了上千年的珍貴而獨特的文化。大多雕琢得十分細緻,圖案豐富多彩,除了具有實用價值外,還有文學、美學和史學價值。透過雕花門窗,可見當時當地的建築風貌、生活習慣以及民風民俗。而且,門窗不僅是出入房屋的工具,更是生活情趣的所在……自古便有文人墨客,將“窗”入詩入詞,給世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陸游寫下了“鳴禽傍窗戶”、“窗戶迎新燕”、“愔愔窗戶一燈幽”等詠窗詩句;錢鍾書在散文《窗》裡深情地讚美窗: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開了。春天從窗外進來,人在屋子裡坐不住,就從門裡出去。還有“窗含西嶺千秋雪”,一扇窗將“西山晴雪”定格成為悅目美景;“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扇窗又給人多少美好、多少悵惘;“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夢中的窗卻讓蘇東坡看見了愛妻。

魏午莊故居里的門窗,做工精細,雕花玲瓏剔透,變化萬千。格心樣式靈活多變,圖案錯綜複雜,蘊含著豐富的吉祥寓意;“花窗”上的雕花,更是精美絕倫,其內容涵蓋了山水、花鳥魚蟲、宗教文化、戲曲小說等方面。

魏午莊故居里的門窗,結合審美價值與實用價值為一體,凝聚了建築者的智慧,更宣揚了居住者的品性愛好。透過那一個個窗花,人們瞭解到一個地方的建築文化,觸摸和感受到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優良生態環境,也能尋找到祖先生活希望和夢想的精神家園。魏午莊其人厚重,一生充滿閃光點,從他故居窗戶裡隱逸的文化內涵,所包涵的厚重歷史,所注入的人文精神,可以窺見一斑。

魏午莊故居的窗是藝術的。花鳥魚蟲,福祿壽喜,窗欞上雕刻著世間的美好。

魏午莊故居的窗是浪漫的。隔窗而望是世間桃源,臨窗而立是歲月人生。

魏午莊故居的窗是文化的。木雕門窗圖案, 從孝道、忍讓、忠義、讀書及第,以及福、祿、壽、喜等諸多方面,形象的表述了主人關於治國、齊家、修身的基本理念。

珍貴的文化,期盼著科學的保護

魏午莊故居是湘西南傳統民居的標誌建築,有著悠久的歷史,凝結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是留給人類的瑰寶。然而,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魏午莊故居古村落的保護十分堪憂。

由於缺乏科學的保護,魏午莊故居里的文物損毀與消亡的速度遠遠超出想象。現在,整個建築群,僅僅殘缺地剩下中院的幾棟破房,已只有40餘間房,中院的正屋早在1955年毀於火災。目前,院內還生活著四戶人家,一些歪斜破爛得無法住人的房屋內,堆滿了柴草雜物,整個院內沒有消防設施,沒有一項較好的保護措施。

院內的老住戶,現年65歲的趙達國惋惜地告訴我們,擺在魏午莊故居古村落保護與發展面前的現實問題太多了,諸如:整個大院已經破損很嚴重,殘垣斷壁,修復起來需要大筆資金;二是產權關係複雜,幾十個原住戶,每個人的意願都不一樣;三是建設性破壞嚴重,院落內部和周邊新建了大量現代風格的樓房,破壞了整體的環境氛圍。

古建築,古村落,既是中國文化的根植所在,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還是鄉村文明的智慧結晶。保護古村落,就是留住中華民族的根,傳承中華民族的遺產。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曾多次呼籲保護古村落,留住中華民族的“鄉愁”。他曾說“古村落保護確實是件很難的事,很多老百姓並不知道自己居住的村落是一種文化,文物販子一來,雕花的窗戶可能就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