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人》:终究没能成为“黑马

《受益人》:终究没能成为“黑马

《受益人》:终究没能成为“黑马

宁浩监制,申奥导演,大鹏、柳岩、张子贤主演的电影《受益人》已于11月8日公映,目前该片上映第二天,票房不足5000万,影片评分方面猫眼与淘票票平台分别为8.9分、8.7分,豆瓣平台评分仅为6.7分。

当然作为新片,《受益人》的表现并不差,但上映前期,《受益人》的带着不少“光环”:
首先,该片是“坏猴子72变计划”继《我不是药神》之后第二部登上大银幕的作品,于是众多业内人士开始称该片将成为11月档期内的“黑马”。但截至目前,从票房上看,似乎《受益人》不具备这样的潜质,上映首日,该片的票房排名仅列第三,次于上映15天的《少年的你》以及同天上映的《决战中途岛》,猫眼对其最终票房的预测停留在1.85亿元;


另外,《受益人》前期的宣传方式——网红直播带货电影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直播中,《受益人》就卖掉了116666张优惠电影票,相当于前期的预售票房就达到了400多万。这种直播带货电影票的方式在目前来说尚属首次,这种方式也被业内质疑有“票补”之嫌疑。

然而,高流量与高预售之间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票房最终还是落到了影片品质上。

《受益人》讲述的是一个“杀妻骗保”的故事。吴海(大鹏 饰)为了给罹患哮喘的6岁儿子治病,在好友钟振江(张子贤 饰)的欺骗和怂恿下,刻意结识了一个与他同样身处边缘和底层的网络女主播淼淼(柳岩 饰),决心酝酿一场别有用心的婚姻骗局。只是在与淼淼相处的过程中,吴海渐渐地爱上了她。吴海会作何抉择?

作为“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推出的又一个新作(该计划为宁浩一手建立的,旨在发掘电影人才,让有梦想有才华的年轻电影人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路阳导演作品《绣春刀·修罗战场》,文牧野导演作品《我不是药神》,都是该计划的产物),《受益人》项目之初就备受期待,《受益人》与另外两部作品一样,宁浩不干涉电影拍摄,对剧本严格把关——


据《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说,在前期创作剧本的过程中,会定期和宁浩见面,汇报剧本创作进度和具体内容,然后宁浩会给出具体方向的建议,以及给出细节修改意见;路阳也曾经透露宁浩对剧本的苛责程度曾一度逼疯他;到了《受益人》导演申奥这里,也同样是宁浩完全不干涉电影的拍摄,只是对剧本有很严格的把控,因此申奥每一稿剧本都要给宁浩过目,然后反复修改,所以《受益人》的剧本耗时2年多才最终完成。

也正因如此,电影中有很多黑色幽默的桥段,观众都能看到宁浩的影子,可以说,这是一部有着宁浩黑色幽默基因的电影,所以在电影放映过程中才会有多次集体爆笑,这其中有台词带来的喜感,也有剧情产生的黑色幽默。

另外,柳岩在本片中的表现也让人惊艳,澎湃新闻的报道中提到,“如果柳岩愿意的话,真应该以本片为起点,向成为更优秀演员的目标努力。”
其中最让观众动容的一场戏,必然是柳岩扮演的岳淼淼在直播中卸妆的一幕。这一幕也同时在预告片阶段就已释出:

影片之外,柳岩与大鹏的惺惺相惜也同样令人动容,据悉,大鹏和柳岩相识十二年。二人曾坦言对方是“男版的柳岩”、“女版的大鹏”,缘由在于大鹏、柳岩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同样的草根出身,同样的努力坚韧,同样的拼尽全力。回首初相识,大鹏在长安街拿着八百块的工资,在通州租一间六百块的破房子,出道十余年始终被“自卑感”紧紧围绕的大鹏为人谦虚、彬彬有礼;为筹措母亲医药费匆匆出道的柳岩,瘦弱身躯迸发强大生命力,坚强地奔波在养家的路上。

导演申奥透露,之所以选择柳岩出演这个角色,就是看重了她身上那种特强韧的东西,“我很多次看到她的新闻,都觉得她很努力、很坚强,其实是让我很心疼的一个女孩,她那种韧劲儿跟我写的这个人物很像,就是烧不尽的野草,打不死的小强。”

《受益人》:终究没能成为“黑马

之所以柳岩的角色令人惊喜,大概是大鹏的角色趋于了平淡,从剧情上说,本片中的“杀妻骗保”和“假戏真做”都算不上十分新鲜的梗,本片的剧情走向和反转设计,也没有给观众带来多大惊喜。大鹏饰演的男主吴海也没有突破他以往的角色。

澎湃新闻的报道中提到,“大鹏在《铤而走险》与《受益人》中的角色,互换一下,好像问题也不大,反正好人有点坏,坏人有点好,最终都会变成好人的。角色没有什么真正的人性深度,是一种人性的“和稀泥”。”


另外影片可能成也宁浩,败也宁浩。正如前文所提,宁浩对于“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中的作品剧本进行严格把关,影片就难免被划上宁浩的标签,也极易跟宁浩以前的作品做比较。结果是,虽然同出一脉,但这些作品仍然难以超越《疯狂的石头》。

同样来自澎湃的这篇报道中称,“《受益人》是一部非常公式化的电影。将喜剧、黑色幽默、小人物、底层关怀、现实主义等元素都攫取一点,拼贴而成。它带有很强的迷惑性。但它既不是《疯狂的石头》,更无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我不是药神》。”


北京青年报中,则直接拿《受益人》与《疯狂的石头》做比较:“一样在重庆拍摄,重庆方言构成叙事背景。同样延续的,还有某种“草根”文化的表达。在《受益人》和《疯狂的石头》两部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创作者对于某种“边缘”群体进行真实画像的意图。非常有趣的是,《疯狂的石头》脱胎于《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恰恰是其“本土化”的成功。但我们又该如何定义这种“本土”呢?《疯狂的石头》的荒诞和巧合淡化了这样的思索,即舶来的叙事框架设计和某种想象式的对于人物的描绘之间的冲突,而《受益人》则是一场赤裸裸的精准营销,最终呈现出某种意义上对于“异文化”不自知的虚假深描。”

豆瓣上置顶的一篇影评(来自@谢谢你们的鱼)则更加直白:“我也是真的没有想到,宁浩在创作上的困惑和思维上的局限居然延续到了自己监制的作品之上。去年的《我不是药神》抛开了话题和题材上的优势,不过只是一部具有着一些宁浩黑色标签的套路化类型片而已,而到了今年,一部《受益人》则让人感觉是在用《我不是药神》用过的锅翻炒差不多的佐料,坏猴子作品的同质化问题一下子给暴露了出来。说实话,要是宁浩手下拍摄商业类型片的导演都在努力地“模仿”他的话,那未免也太无聊了吧!“


尽管影片的评价有争议,但我们仍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合格的类型片,宁浩的“坏猴子计划”仍然为中国电影输送了年轻的血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