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東吳文官之首,輔佐兩主建立政權,子女後代卻都下場淒涼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受《三國演義》影響,不少讀者認為東吳名臣張昭是一個軟弱無能的“投降派”。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張昭對於江東政權的發展,可謂立下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只是小說作者羅貫中為了突出蜀漢政權才是正統,所以對魏吳兩國的文臣武將加以醜化,幾乎都有一定程度的貶損。

此人本是東吳文官之首,輔佐兩主建立政權,子女後代卻都下場淒涼

▲張昭劇照

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的張昭究竟有多重要呢?有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叫做“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由此可見,張昭對江東政權的地位不比周瑜差。不過在子淵看來,張昭對於江東的重要性,其實還略高周瑜一籌。畢竟是因為孫策臨終託孤之時,其實只有張昭一人而已。

此人本是東吳文官之首,輔佐兩主建立政權,子女後代卻都下場淒涼

▲孫策劇照

遙想當年,孫策帶著父親孫堅的一幫老臣子,來到江東發展。奈何江東地區早已被髮展多年的世家大族所統治。孫策無奈之下,只好花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將名望很高的張昭請出山來協助自己。張昭少年成名,即便他南渡江東以後,在當地士族中也享有崇高聲望。在他的斡旋之下,孫策最終與江東士族達成合作。孫氏就此成為江東之主,而江東士族則與孫氏共同治理江東六郡。

此人本是東吳文官之首,輔佐兩主建立政權,子女後代卻都下場淒涼

▲孫權及張昭劇照

不難發現,孫策手下基本都是像程普這樣的武將,江東政權的文官集團乃是張昭一手組建起來的。正因如此,張昭是名副其實的江東文臣之首。孫策死後,張昭臨危受命,兢兢業業地幫助孫權坐穩位子。然而頗為諷刺的是,孫權在掌權以後,卻逐漸對張昭失去耐心,甚至開始厭倦起來。

此人本是東吳文官之首,輔佐兩主建立政權,子女後代卻都下場淒涼

▲孫權及張昭劇照

東吳建國以後,以張昭的名望和功勞,他擔任丞相是綽綽有餘的,在外人看來也是板上釘釘的。眾人也都推舉張昭,然而孫權卻以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為由而不用,先後用孫邵、顧雍。不僅如此,孫權對張昭屢次打壓排擠,甚至“輕則抽刀質問,重則火燒府門”。以至於張昭晚年心灰意冷,在孫權稱帝后以年老多病為由,上還官位及所統領部屬,逐漸遠離朝堂,在家著書立作。可是張昭並沒想到,自己如此忍辱負重,後人卻還是難逃孫氏一族毒手。

此人本是東吳文官之首,輔佐兩主建立政權,子女後代卻都下場淒涼

▲三國時期朝堂內部陳設

據《三國志》記載,張昭有兩個兒子,其長子名為張承,次子則為張休。張承為人厚道,喜歡提攜後進之輩,在朝中沒有什麼仇人,所以他的結局倒也是挺好,任濡須都督、奮威將軍,封都鄉侯,與顧邵、諸葛瑾、步騭、嚴畯並稱為“五君”,活到了六十七歲。不過張承子女的結局,相比而言卻十分悽慘。張承唯一的兒子,叫做張震。此人表現倒也是十分低調,只是可惜他最終捲入諸葛恪一案中。

此人本是東吳文官之首,輔佐兩主建立政權,子女後代卻都下場淒涼

▲諸葛恪劇照

孫權臨終之前,曾任命諸葛恪為首席輔政大臣。不曾想到,少帝孫亮不滿諸葛恪專權,遂利用宗室孫峻殺害了諸葛恪,並夷滅其三族。不巧的是,張承之妻正是諸葛恪的親妹妹。此時張承已經去世,張震便被舅舅諸葛恪株連,慘死於這場政變之中。不僅如此,張承的兩個女兒也受到牽連——長女嫁給廢太子孫和,後無奈與夫君一同自殺;次女嫁給東吳名將陸抗,最終也慘被廢黜。

此人本是東吳文官之首,輔佐兩主建立政權,子女後代卻都下場淒涼

▲少帝孫亮劇照

再來說說張休,因為侄女是孫和的太子妃,張休對於孫和的態度是比較親近的。不曾想到,全公主孫魯班卻拿這個做文章,誣陷孫和與張休意圖不軌。年老的孫權昏聵無能,竟然聽信讒言,遂將太子孫和廢掉,張休先是被貶出朝堂,後被孫權賜死。張昭後人的結局,也無不體現著孫氏一族的狠辣。

參考文獻:

《續後漢書·卷五十四·列傳第五十一》《三國志·卷五十二·吳書七·張顧諸葛步傳》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歡迎加入古代史愛好者同盟,增長見識、培養思維、積累談資、結交知己、收穫友情。子淵在這裡與你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