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家族有3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了魏蜀吳?3兄弟最後結局如何?

用戶3708573182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軍閥混戰,這是普通百姓的苦難,也是胸懷大志的人物展示自我的舞臺。而在其中琅琊諸葛氏就是乘勢而起的家族之一,成為影響三國局勢的頂尖士族豪強,《吳書》記載:“瑾為大將軍,而弟亮為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馬,督領將帥,族弟誕又顯名於魏,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

東漢末年割據圖

亂世從來都是打破政治架構,進行權力洗牌的時候,多少名震天下、權傾朝野的家族在亂世洪流中煙消雲散,東漢末年,劉氏皇權不振,高高在上的士族豪強們也得尋找出路。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的汝南袁氏直接推出袁紹、袁術兩路諸侯爭天下;像潁川荀氏人才眾多,老一輩的“荀氏八龍,慈明無雙”,新一代的“荀彧、荀攸、荀衍、荀湛、荀悅,當今無對”,可以四處下注,主推荀彧、荀攸輔佐潛力無窮的曹操,同時派出荀湛幫助袁紹,兵不血刃的奪得冀州,奠定袁紹一統河北四州的根基。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琅琊諸葛氏走的也是潁川荀氏的路子,四處下注,風雲際會間依靠家中眾多賢才飛黃騰達。

琅琊諸葛氏發跡於漢元帝劉奭時期,諸葛豐通曉儒家經典被選拔為郡國管理教育行政事務的官員,因為人剛正不阿聞名鄉里。後來在老鄉、時任御史大夫的貢禹舉薦下,諸葛豐被召入長安,受到漢元帝賞識,擔任司隸校尉,監察彈劾百官,不避權貴。漢元帝嘉獎諸葛豐的氣節,加封他為光祿大夫,西漢後期三公九卿等高官都由光祿大夫升遷上來,眼看著諸葛豐就要飛黃騰達。但諸葛豐的脾氣太直,得罪了外戚、勳貴,在眾多讒言下遭到漢元帝疏遠,最終被貶為庶人。自此以後琅琊諸葛氏就沒出過職位太高的官員,直到東漢末年諸葛亮這輩人的時候。

一般說法是諸葛亮三兄弟分別效力於魏、蜀、吳三國,但這其實是不對的。同一個父親的三兄弟,大哥諸葛瑾在孫吳,二弟諸葛亮、三弟諸葛均都是蜀漢的臣子;至於在魏國效力的是諸葛亮的同族兄弟諸葛誕,雙方關係就像曹操和夏侯惇、曹仁他們一樣。

諸葛亮這一支,三弟諸葛均官至蜀漢長水校尉,在歷史上就是個小透明,主要說說大哥諸葛瑾和二弟諸葛亮。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是兗州泰山郡丞,但在諸葛亮幼年的時候就去世了,後來又趕上曹操報父仇征討徐州,為躲避戰亂,諸葛亮兄弟被叔父諸葛玄接到了荊州,在此地學習耕讀,等待出仕的時機。

老大諸葛瑾比諸葛亮大7歲,公元197年諸葛玄去世後,諸葛瑾成了諸葛家的頂樑柱,於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前往江東尋找機會。從才能上來說諸葛瑾並不是頂尖的,但為人溫厚誠信、說話還好聽,非常容易贏得別人的好感,因此到江東不久就結交了孫權的姐夫弘諮,被舉薦到孫權身邊任職。孫權不是一位好伺候的老闆,有些剛愎自用,還性格多疑好猜忌,殺戮手下,但諸葛瑾卻總能把握住孫權的心思,談話、諫言總能說到孫權心裡去,用孫權自己的話說“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間也。”

因為諸葛瑾在孫權這的特殊地位,一些人不好說的話會求諸葛瑾轉達,一些得罪了孫權的人也會讓諸葛瑾幫著開脫一下,因此諸葛瑾在孫吳集團中人緣很好,一路發展順風順水,跟著呂蒙、陸遜等人蹭功勞,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孫權稱帝,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赤烏四年(241年)諸葛瑾去世,這時他的長子諸葛恪已經是東吳重臣了。

諸葛恪劇照

諸葛瑾共有三個兒子,長子諸葛恪、次子諸葛喬、三子諸葛融,諸葛喬過繼給諸葛亮去了蜀國,諸葛融就是一個好吃好玩、喜好奢侈生活的世家子弟,都沒啥可說的,唯獨諸葛恪十分出色。

諸葛恪屬於神童,從小就聰明伶俐,才思敏捷,受到孫權喜愛,剛成年就是秩比二千石的騎都尉,成為太子孫登的東宮幕僚領袖,屬於孫權為自己兒子培養的肱股之臣。和父親諸葛瑾不同,諸葛恪為人鋒芒畢露、固執己見、好和別人爭論,就是陸遜、張昭等東吳重臣以及皇親國戚們,常常被他弄得很沒面子,因此得罪了不少人,這也是他最終被殺的重要因素。赤烏八年(公元245年),陸遜死後,諸葛恪接替成為大將軍,領荊州事;赤烏十四年(公元251年),孫權重病不能理事,任命諸葛恪為太子太傅輔佐年幼的太子孫亮,託付除生殺大權外的一切權力;神鳳元年(公元252年),孫權病逝,諸葛恪成為託孤大臣之首、太傅,掌握軍政大權,革新除弊、廣施德政,受到眾人擁護。

神鳳元年十二月的東興大捷是諸葛恪人生的轉折點。當時魏國權臣司馬師趁東吳皇權更替的時機,派出15萬大軍伐吳,諸葛恪率軍4萬迎敵,雪夜大破魏軍,魏軍死者數萬人,魏將韓綜、樂安太守桓嘉等人在亂軍中落水而死。東興大捷後,諸葛恪因功進封為陽都侯,加封丞相、荊、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威望如日中天,但在無數榮耀中諸葛恪變得驕傲自大、獨斷專行、不聽勸阻。建興二年(253年),諸葛恪不顧東吳國力和眾人阻攔,草率的徵發二十萬人伐魏,最終毫無戰果、大軍傷亡過半;戰敗後諸葛恪不檢討自己,反而越發專橫,任意殺戮大臣、撤換官員,漸漸失去人心。

吳國國主孫亮一直忌憚諸葛恪專權、吳國宗室孫峻和諸葛恪爭權,兩人聯手,利用諸葛恪被眾人嫌惡的機會,設下“鴻門宴”,將諸葛恪亂刀砍死在宮中,最終諸葛恪被夷滅三族,諸葛家在江東發展的這一支就死光了。

諸葛亮劇照

諸葛亮在《出師表》裡寫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是自謙之語,實際上當時他屬於荊州上層權貴階層。自從諸葛氏搬到荊州之後,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襄陽望族蒯祺,二姐嫁給了龐德公之子龐山民,諸葛亮自己娶了荊襄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通過聯姻的方式建立起了龐大的關係網,諸葛亮和荊州權勢人物劉表、蔡瑁、蒯良、蒯越、黃祖等人都是親戚,諸葛亮的“耕讀”只是坐觀天下、以待明主的手段。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劉備兵敗逃奔荊州劉表處,在水鏡先生司馬徽、徐庶等人的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終於打動諸葛亮,諸葛亮獻出“三分天下之計”為劉備勢力的發展定下了基調,自此君臣相得,日漸親密。此後赤壁大戰、奪取荊州益州、白帝城託孤、七擒孟獲、北伐中原、病逝五丈原,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事情,就不一一細說了,主要講講諸葛亮的身後事。

諸葛亮劇照

諸葛亮有兩個兒子,養子諸葛喬,親子諸葛瞻。前文說過諸葛喬是諸葛瑾的二兒子,諸葛亮結婚後近三十年一直無後,因此就將哥哥的兒子過繼了過來。諸葛喬才能不如哥哥諸葛恪,但性格很好,諸葛亮對他期望很高,嚴格培養,北伐的時候將其帶在身邊參贊軍務,讓諸葛喬和普通將士們同甘共苦,進行轉運糧草的工作,可惜諸葛喬25歲時英年早逝,於建興六年(公元228年)病死在軍中。

諸葛喬有一個兒子諸葛攀,在蜀漢官至行護軍、翊武將軍,建興二年(公元253年)諸葛家族在東吳的一支被誅滅之後,諸葛攀認祖歸宗,好承襲諸葛瑾的血脈,可惜諸葛攀也早死,沒建立什麼功業。諸葛攀的兒子叫諸葛顯,普通人一個,蜀國滅亡後,被魏國遷徙到河東地區居住。

諸葛亮親兒子叫諸葛瞻,這是諸葛亮46歲時才有的孩子,是老來得子,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才8歲。諸葛瞻從小就才思敏捷,再加上家學淵源,諸葛亮的遺澤庇護,在蜀漢的官途是走的很順的,17歲娶公主,為騎都尉;18歲擔任羽林中郎將、侍中;33歲就已經是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34歲執掌尚書檯政務,統領蜀漢國事。總體來說諸葛瞻政務才能出色,軍事才華非常一般,和平年代是個好官,可惜生逢亂世,於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滅蜀之戰中,諸葛瞻和長子諸葛尚以死報國,戰死於軍中,時年37歲。

諸葛瞻兩個兒子,長子諸葛尚精通兵法、武藝出眾,在抵抗鄧艾進攻的時候是先鋒官,多次打退敵軍進攻,獨自擊敗鄧忠、師纂兩個敵將,可惜個人勇武難以改變大局,戰死於綿竹,死時才29歲。諸葛瞻次子叫諸葛京,諸葛瞻殉國的時候,諸葛京年齡太小,躲過一劫,蜀國滅亡後,諸葛京被遷移到河東地區居住;西晉一統天下後,晉武帝司馬炎為了拉攏人心,要啟用一批蜀漢後人,作為諸葛亮唯一活著的直系血親,諸葛京自然入選,先後任郿縣縣令、東宮舍人、江州刺史。

諸葛誕劇照

最後說說諸葛誕,他很早就加入曹魏任職,先後任尚書郎、滎陽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書等職,魏明帝曹叡掌權後,覺得諸葛誕沽名釣譽就把他免職了。但因為和曹爽親信夏侯玄、鄧颺是好友,因此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叡病逝後,諸葛誕又被曹爽重用,提拔為揚州刺史、昭武將軍。按說諸葛誕應該是曹爽的人,但正始十年(公元249年)高平陵事變、嘉平三年(公元251年)王凌之叛、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毌丘儉文欽之叛中,諸葛誕實際上是站在了司馬家這邊,在司馬氏平定叛亂的過程中立下大功,平步青雲,任徵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諸軍事、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戶,成為魏國重臣。

要不怎麼說人性複雜呢,諸葛誕為司馬氏立下大功,但他卻又是曹魏的忠臣,隨著司馬氏一步步剷除異己,加快篡權奪位的步伐,特別是眼見好友鄧颺、夏侯玄先後慘死,諸葛誕開始在淮南地區積蓄兵馬錢糧,準備起兵反抗。甘露元年(256年),司馬昭派賈充試探諸葛誕對於曹魏禪讓給司馬家的態度,諸葛誕怒斥賈充枉顧國恩,並稱“我願為國家而死”;甘露二年(257年),司馬昭任命諸葛誕為司空,想要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剝奪諸葛誕的兵權,諸葛誕直接起兵反抗。諸葛誕雖然很得民心,但因為策略失誤,再加上是以壽春一地對抗整個北方,在抵抗近一年之後,耗光糧草,戰敗被殺。當時諸葛誕麾下數百人被俘,為了逼降他們,在刑場上每殺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終無人投降,全部追隨諸葛誕而去。

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

司馬昭對於諸葛誕的反抗深惡痛絕,下令誅滅其三族,但諸葛誕的兒女卻逃過一劫。甘露二年(257年)諸葛誕起兵之前,將唯一的兒子諸葛靚送往吳國當人質,以換取東吳的支援,諸葛靚自然沒有和父親一起被殺。諸葛靚很早就以性格方正、才能卓著而名聞天下,在諸葛誕死後,受到東吳重用,一路官至吳國大司馬,天紀三年(279年)晉滅東吳之戰,諸葛靚無力迴天,吳國滅亡後過起了隱居生活。諸葛靚和晉武帝司馬炎是發小,兩人感情很好,司馬炎曾經親自去請諸葛靚出來做官,但因為殺父之仇,諸葛靚終身不仕晉朝。

諸葛誕的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第三個兒子司馬伷當正妻,先後生下了琅琊王司馬覲、武陵王司馬澹、東安王司馬繇,而琅琊王司馬覲的兒子是司馬睿,司馬睿是東晉開國皇帝,也就是說諸葛誕被司馬家所殺,他的曾外孫卻坐上了司馬家的皇位,真是造化弄人。

諸葛靚的兩個兒子諸葛頤和諸葛恢,因為和琅琊王一脈的姻親關係,在東晉受到重用,諸葛頤任九卿之一的太常;諸葛恢更牛,歷任侍中、左民尚書、武陵王師、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散騎常侍、尚書令等職,鹹康八年(公元342年)成為輔佐晉康帝司馬嶽的顧命大臣。


當狗容易做人難


諸葛亮在三兄弟中是老大,被劉備重用,為蜀漢丞相;

諸葛亮早年無子,曾過繼諸葛瑾次子諸葛喬為己子,之後諸葛瞻出生。263年10月,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在綿竹戰死,此時諸葛亮直系血緣關係的僅存諸葛京(諸葛瞻次子)一脈。晉朝統一三國之後,諸葛京擔任眉縣縣令之後,一路升遷,最後官至江州刺史……從此,史書上就不再有諸葛京後人的記載。

二弟諸葛瑾報效東吳,被孫權信任重用,為東吳大將軍;

諸葛瑾的一輩子還行但是他的兒子諸葛恪在其死後,仍執掌東吳軍國大權。253年,諸葛恪被宗室孫峻所殺,被誅滅三族。自此諸葛瑾這一族在吳國也全部被誅殺了。

三弟諸葛誕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將軍。

諸葛誕後來憑藉平叛及擊退東吳的軍隊的赫赫戰功,被任命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諸軍事,成為魏國在東南地區的封疆大吏。

但後來又看不慣朝局,於257年起兵,並得到東吳的支援,但於次年被鎮壓,諸葛誕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所斬,夷三族。諸葛誕麾下數百人,全部拒絕投降而被殺。

諸葛誕一族在魏國全部被誅殺了。

諸葛亮三兄弟人各有志,分別效力於不同的主公,三個人發展的都不錯,只是最後的結果都比較的悲慘,諸葛瑾和諸葛誕在魏吳分別被誅殺三族,諸葛亮的兒子和其中一個孫子也戰死了。就有一個孫子得以終老。


驚鴻電影


大家應該都知道三國諸葛家族,“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諸葛誕為魏國高平侯、徵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諸軍事,是魏國四大藩之一,負對吳國邊境戰事的總責,淮甸、徐揚一帶都歸其管轄,司馬昭想廢魏自立,首先就是要逼反他。諸葛瑾吧,這人就是個人普通政客,在江東地位一般。 軍事根本談不上,政治也就是正常人水平,屬於建言獻策一類的文官。諸葛誕這人本是白手起家,後與夏侯玄交好,算是抱了大腿。爾後跟夏侯玄一起被罷免。很尷尬。司馬懿乾死曹爽後,諸葛誕差不多同時被起用,統領一方。他軍事在三兄弟裡面頂尖,武藝武略都算是上乘。所以在地方少有敵手,但是之後,因為不滿司馬式的大肆殺伐 選擇起兵背叛。

諸葛瑾東吳宛陵侯、大將軍,領豫州牧。也是高官,最厲害的是他兒子諸葛恪,陽都侯,荊、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太傅,孫權臨終前為託孤大臣之首,掌握吳國軍政大權,陸遜死後東吳實際上的最終決策人。

諸葛亮不用說,蜀國實際控制人。諸葛亮 軍事上,如果按照正史 怕是一般 北伐照諸葛那麼打一城一地的得失的確有生之年打不到長安。政治上此人可說,超凡絕倫,不但生財有道,比如發行新貨幣等等,政績上力壓法正、李嚴的蜀漢牌,更是讓簡雍等老一輩劉備嫡系汗顏。他在劉備後期,被各種架空的情況下,不段推陳出新,建立政績維持自己政治生涯,爾後北伐實則維護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更多精彩、獨到點評,請您關注頭條號“王謙豫”!🌹



王謙豫


我是人者仁義也,用正史說三國。

首先題目就有問題,諸葛三兄弟是大哥諸葛瑾,二弟諸葛亮,三弟諸葛均,這才是諸葛三兄弟,此外諸葛亮還有兩個姐姐,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目前有記錄的一共是五個孩子。

長子諸葛瑾,在東吳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兒子諸葛恪是東吳的輔政大臣,一時的權臣。二弟諸葛亮和三弟諸葛均都一起出仕蜀漢,諸葛亮大家都知道是蜀漢丞相,而諸葛均則是由諸葛亮的推薦在蜀漢擔任長水校尉。這才是諸葛三兄弟,這是血親的三兄弟,而很多人是錯把諸葛誕也當做諸葛亮的兄弟,這是極其錯誤的說法,所以根本不存在諸葛三兄弟分別投靠魏蜀吳的說法,完全是史料都沒有看清楚。但是可以講一下諸葛誕,諸葛亮,諸葛瑾為什麼分別在魏蜀吳的故事。

諸葛家族在漢朝末年的分開的過程

首先是諸葛亮和諸葛均。諸葛亮的父親早逝。諸葛瑾出生於174年,諸葛亮出生於181年,注意這個時間點。黃巾起義爆發於公元184年,也就是諸葛亮3歲的時候,這場起義波及到徐州,但是在185年年尾被平定,但是到了188年,青徐黃巾軍再度起義,中原大亂。隨後在陶謙的打擊下,徐州的黃巾軍北上躲避陶謙的兵鋒,大概是190年之後到194年之前這段時間裡,當時的曹操大肆屠殺徐州百姓,為了躲避戰火,諸葛家族開始遷徙,諸葛亮應該是最早遷徙的,因為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但是此後朝廷任命朱皓為豫章太守,於是朱皓上任,諸葛玄則去依附當時的荊州牧劉表。當時同時的應該是年幼的諸葛亮,諸葛均以及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在荊州的時間是平靜的,劉表此人守土一方,荊州百姓還是很安穩的,諸葛亮的兩個姐姐應該也是這段時間嫁人的,大姐嫁給蒯良、蒯越之侄子蒯祺;二姐嫁給了二姐出嫁龐德公之子龐山民。此後不久諸葛玄去世,諸葛亮沒有出仕,在襄陽城外的隆中隱居,陪伴諸葛亮的是弟弟諸葛均,而後諸葛亮在201年被劉備三次尋訪,最後成為劉備的軍師的。

而小弟諸葛均在諸葛亮出仕劉備之後一直留守隆中,蜀漢建立後的公元216年,由諸葛亮推薦出任蜀漢長水校尉一職,蜀漢滅亡後與宗預被遷徙至洛陽,在途中病故。<strong>

大哥諸葛瑾,與諸葛亮不同的是諸葛瑾可能南渡,可能要晚於諸葛亮,推測諸葛瑾前往當時大約是建安五年(200年),當然也有可能更早,和諸葛瑾同為徐州人的張昭渡江應該在陶謙去世後的194年之後,此後是劉備擔任徐州牧,隨後是呂布,最後劉備,呂布,袁術,曹操在徐州相互攻打,造成了大規模的戰亂,很有可能是這次戰亂導致大量的徐州人南下。諸葛瑾只是其中的一員,此後是由孫權的姐姐的女婿弘諮引薦給孫權,得進入東吳的官場,諸葛瑾自然病死。

族兄弟諸葛誕。諸葛誕此人應該是諸葛家留在琅邪郡陽都縣的人,他是選為尚書郎,按照漢朝的規矩,只有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書檯,三國時期可以看做漢朝的延續的一段時間,所以諸葛誕此人十分有才而且還是名士,諸葛誕踏入官場並且發揮作用是魏明帝時期,以及此後的曹芳時期,這一段時間裡諸葛誕出任為揚州刺史,昭武將軍。開始鎮守曹魏的重鎮淮南,也是從這一段時間起,諸葛誕在淮南擁有巨大的聲望。諸葛誕曾經跟隨司馬懿,司馬師平定過淮南王凌和毋丘儉發動的兩次叛亂。當司馬昭想要篡位時,諸葛誕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同時又害怕司馬昭除掉自己,發動了淮南第三次叛亂,這次叛亂持續近一年,最終被司馬昭平定,司馬昭部將胡奮手下的小兵斬殺諸葛誕。諸葛誕的兒子諸葛靚當時在東吳當人質逃過一劫,諸葛靚的兒子諸葛恢是東晉的名臣,而諸葛誕的曾外孫司馬睿這是東晉的開國君主。


人者仁義也


諸葛家族有3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了魏蜀吳?這就好比投資不放到一個籃子裡,諸葛家族琅琊望族,首先他們的責任就是要保證整個家族勢力的延續,無論是誰得到天下,我諸葛家族還是名門望族。

願望是美好的,人算不如天算。

諸葛亮家族在蜀國滅亡後,榮光不再,僅存孫輩諸葛京一脈。

諸葛瑾一脈在吳國孫亮即位後,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被孫亮滅族,過繼給諸葛亮的諸葛喬本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被滅族後,諸葛喬的孫子諸葛顯成為諸葛瑾一脈唯一傳人。

諸葛誕是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徵東大將軍。因起兵反對司馬昭,夷三族。少子諸葛靚逃走東吳,後投降晉朝,其子諸葛恢在東晉延續諸葛榮耀。諸葛誕的外孫就是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


風正輕搖雨自飄


諸葛家族是琅琊望族,在東漢末年諸侯紛爭、天下動亂的時候,諸葛亮因為受劉備“三顧之恩”出山,之後擔任了蜀國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在這之前,他的哥哥諸葛瑾就已經到了東吳,後來做到了大將軍;而他的弟弟諸葛誕,終生效忠於曹魏,稱徵東大將軍。

提起諸葛亮我想大家都會知道,他事蹟一直被世人歌頌著,比如,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赤壁大戰、三氣周瑜等。貌似他的兄弟在歷史中被慢慢的淹沒了。世人很少提到他的兄弟的,所以也很少知道他有幾個兄弟,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其實諸葛亮還有兩個哥哥,分別是諸葛謹在吳國擔任大將軍,諸葛誕在魏國任徵東大將軍,史書稱“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這時候大家是不是感到奇怪了,既然他們是三兄弟,為什麼要分屬不同的陣營呢?

諸葛瑾在早年間曾遊學洛陽,後來天下大亂,率家人避居江東。後來孫權的姐婿弘諮遇到諸葛瑾,對其才華非常欣賞,就向孫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擔任賓待,後又成為孫權長史、中司馬等職。215年,孫權遣諸葛瑾出使劉備,與諸葛亮在公館見面,未嘗談及私事,最後雙方重新劃分邊界。

229年,孫權稱帝,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諸葛瑾雖然被封為武官,但其軍事才能與其弟諸葛亮不可同日而語,幾次出兵作戰,均無建樹。241年,諸葛瑾病死,時年68歲。252年,孫權死後,諸葛恪曾執掌東吳軍國大權。253年,諸葛恪被宗室孫峻所殺,被誅滅三族。諸葛瑾這一族在吳國也全部被誅殺了。

諸葛誕早年的仕途生涯並不順暢,而魏明帝非常厭惡夏侯玄、諸葛誕等人,將他們免官。239年,魏明帝病死,其子曹芳繼位,大將軍曹爽輔政,曹爽重新啟用夏侯玄等人,諸葛誕出任揚州刺史、昭武將軍。255年,毌丘儉、文欽在壽春起兵,反抗司馬師的專權。諸葛誕拒絕了毌丘儉勸誘,並最先率兵討伐,隨後率先進佔叛軍的據點壽春。諸葛誕不僅平定了叛亂,還擊退了東吳的軍隊。戰後諸葛誕因長期在淮南駐守,於是被任命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諸軍事,成為魏國在東南地區的封疆大吏。

之後因與被誅的夏侯玄、鄧颺交厚,且見到王淩、毌丘儉等人的覆滅而心不自安,於甘露二年(257)起兵,並得到東吳的支援,但於次年被鎮壓,諸葛誕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所斬,夷三族。諸葛誕麾下數百人,全部拒絕投降而被殺。諸葛誕一族在魏國全部被誅殺了。

諸葛亮幼年喪父,同叔父到南陽躬耕,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為了劉備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礎。蜀漢開國後,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光復大漢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病逝於五丈原。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早年無子,曾過繼諸葛瑾次子諸葛喬為己子,之後諸葛瞻出生。263年10月,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在綿竹戰死,此時諸葛亮直系血緣關係的僅存諸葛京(諸葛瞻次子)一脈。晉朝統一三國之後,諸葛京被新的朝廷遷居到中原一帶,徵召為官吏。諸葛京出任過關中地區眉縣的縣令,並把這裡治理得很好。想當年,他的祖父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縣,都未能如願。沒想到歷史與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讓他從未謀面的孫子成為這裡的縣令。諸葛京在擔任眉縣縣令之後,繼續升遷,最後官至江州刺史……從此,史書上就不再有諸葛京後人的記載。

諸葛亮三兄弟人各有志,分別效力於不同的主公,三個人發展的都不錯,只是最後的結果都比較的悲慘,諸葛瑾和諸葛誕在魏吳分別被誅殺三族,諸葛亮的兒子和其中一個孫子也戰死了。就有一個孫子得以終老。

所以諸葛家族這麼做,是有綜合性考慮在裡面的。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都沒能遺傳父輩的智慧,紛紛兵敗被殺、滅三族;至於諸葛誕,也因為起兵反對司馬家族,被殺滅三族。聰明的選擇,卻沒有帶來完美的結果。











Zh上善若水W


簡單來說,諸葛家族不止三兄弟,他們投靠魏蜀吳純粹是時勢使然。

所謂諸葛三兄弟分仕魏蜀吳的說法,最早來自《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這裡提到的諸葛瑾、諸葛亮和諸葛誕三人,雖是同輩,但只有諸葛瑾和諸葛亮是親兄弟,諸葛誕是二人的族弟,二人的親弟弟名叫諸葛均,被諸葛亮推薦出任了蜀漢的長水校尉,一直到蜀漢滅亡時遷徙洛陽途中病逝,可謂默默無聞。

單以諸葛亮兄弟為一家論,自然沒有三兄弟分仕三國的說法,若以琅琊諸葛氏為一族,又遠不止三兄弟,出現三人分仕三國並不難,只是巧好這三人都身居高位且有兩人是親兄弟罷了,如此才顯得非常特殊。

算起來,琅琊諸葛氏曾經在西漢風光過一次,諸葛豐曾在漢元帝時期擔任司隸校尉,也算高官,可惜他因得罪權貴一路貶官,最後罷官賦閒,直到去世。

諸葛豐去世後,諸葛家族在兩漢官場沉寂了兩百來年,直到漢朝滅亡後,這個家族才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一個叫諸葛珪的人當上了泰山郡郡丞,他就是諸葛瑾和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英年早逝,此時他的孩子們還小,他的弟弟諸葛玄就擔負起了照顧侄子侄女的任務。

諸葛玄當時是袁術的屬官,有足夠的工資養活一家人,所以他帶著侄子侄女去了任所。後來諸葛玄的官職被擼了,一時沒了生計,他便投靠跟自己關係不錯的荊州牧劉表。

這時天下已經很亂了,在兵荒馬亂中,諸葛玄與諸葛瑾走散,導致諸葛玄帶著諸葛亮、諸葛均和兩個侄女到了荊州,諸葛誕卻跑到了江東,按年齡推算,他當時應該在17歲左右,能跑到江東並且活下來已經算本事了。

這個時候,曹操、劉備還在打拼,孫策更是還在袁術那裡打工,三國連影子都沒有,諸葛氏卻已經在預定地點等好了,要麼他們能夠預知未來,要麼就純粹是命運使然。

從年紀來看,諸葛誕最小,且活動軌跡與諸葛瑾兄弟完全不同,他基本沒經歷過太多波折,是一路從小吏升遷上來的,說明他長大成人後北方已經塵埃落定,只能出仕曹魏,開始自己的曹魏升職記。

諸葛亮和諸葛均在諸葛玄的照料下長大了,在諸葛亮18歲的時候,諸葛玄去世了,諸葛亮和諸葛均兄弟就在臥龍崗隱居,也就是《出師表》中的“躬耕於南陽”。當然,諸葛亮不可能當農民,因為他有事沒事就跟崔均、徐庶這些好基友出去嗨,要是農民早餓死了。

後來經徐庶推薦,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開啟了自己的蜀漢升職記。

諸葛瑾就比較辛苦了,孑然一身來到江東的他是很艱難的。

《三國志·諸葛瑾傳》記載,諸葛瑾曾為難友殷模求情:“瑾與殷模等遭本州傾覆,生類殄盡。棄墳墓,攜老弱,披草萊,歸聖化,在流隸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厲,陳答萬一,至令模孤負恩惠,自陷罪戾。臣謝過不暇,誠不敢有言。”

殷模是跟諸葛瑾一起逃難到江東的,兩人感情也挺深,從這些求情之語也可以窺伺諸葛瑾的生活並不美妙。所幸,難民諸葛瑾遇到了貴人,這個貴人就是孫權的姐夫弘諮。

弘諮對諸葛瑾的才學感到驚奇,向小舅子強烈推薦,諸葛瑾於是成了孫權的長史,開始了自己的東吳升職記。

就這樣,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分別在三國做到了高位,成為職場中的強者,而從結局來看,可以說很好了。

先說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視為忠臣典範。

蜀漢滅亡前夕,諸葛亮之子諸葛誕及其子諸葛尚戰死,但諸葛亮還有一個孫子諸葛京活得好好的,在西晉還被山濤推薦當了東宮舍人。

再說諸葛瑾,諸葛瑾本人是病逝善終的,他的長子諸葛恪後來成為東吳權臣,死於政變,其子均被殺;三子諸葛融受到政變牽連,被軍隊討伐,諸葛融,服毒自盡,三子伏誅,諸葛瑾在東吳的血脈就此斷絕。

所幸還有個次子諸葛喬,他不在東吳,因為諸葛亮早年無子,諸葛瑾就把次子過繼給了弟弟,諸葛喬早逝,只留下個兒子諸葛攀。因為諸葛亮有了兒子,諸葛瑾在東吳的血脈又斷了,諸葛攀又繼承回諸葛瑾這一支。諸葛攀只有一個兒子諸葛顯,在蜀漢滅亡後遷居河東。

最後是諸葛誕。諸葛誕的家底還不如兩位族兄,地位純粹靠自己打拼,最後下場也最慘烈,率兵反對司馬昭,兵敗後被殺,夷滅三族。

但諸葛誕沒有絕後,他的兒子諸葛靚在爭取東吳援軍時被他派往東吳當人質,西晉滅吳後也沒有進行清算,其子諸葛恢曾與王導戲論族姓的高低,說明在東晉初年,諸葛氏還是豪門之一。

另外,諸葛誕曾跟司馬懿進行政治聯姻,他的長女嫁給了司馬懿第五子司馬伷,司馬伷之孫,就是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算起來,諸葛誕這一支跟東晉皇族是親戚。


平沙趣說歷史


三國期間,魏、蜀、吳三分天下,當朝天下大亂,怪事怪人頗多,而尤以諸葛三兄弟甚異之。諸葛亮事劉備,為蜀之丞相,威播四海,青史留名;諸葛瑾事東吳,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諸葛誕事曹魏,官至御史中丞、尚書,出為楊州刺史,加昭武將軍。

諸葛三兄弟,分別在三個敵對的陣營中,各為其主,都成就了一番事業,表現出各自出類拔萃的才華。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互不往來,忠心耿耿,各保其主。建安二十年,孫權派諸葛瑾出使蜀國通好劉備,按常理,他完全可以利用公差之便與其弟諸葛亮敘敘手足之情,但他與其弟諸葛亮“俱公會相見,退無私面”。諸葛兄弟的公心、忠心由此可見一斑。

既然三兄弟都是德才兼備,當世之奇才,那為什麼三人不聯手合力,共同輔佐某一位主子,而成就更大的事業呢?

諸葛兄弟都是絕頂聰明之人,他們都知道事君如伴虎的道理,如果某一位得罪了主子,主子一發怒,輕則“穿小鞋”,“扣帽子”,重則蹲監牢,滿門抄斬。你想,如果三兄弟同朝共事,一人有罪,三人皆斬,豈不是絕了諸葛之後麼? 諸葛三兄弟各為其主,此乃狡兔三窟之計也。如果三兄弟精誠團結,抱成一團,合力輔佐,那可能更為危險。試想,三個能力超群的人,本身就會引起同僚的妒嫉,就是最聖明的主子,也會因你德高震主而對你有所防範,如果某一奸臣小人告上一陰狀,說你拉幫結派,試圖謀反,三兄弟豈不是命喪黃泉。

聰明的諸葛三兄弟,儘管有雄才大略,決勝千里;儘管有管晏之才,治國安邦,但左思右想,終不能有萬全齊美之良方,只好各走各路,各為其主。諸葛三兄弟均為人之豪傑,名垂千古,但手足終無團聚之日,豈不悲哉!

老二諸葛亮

諸葛亮(公元181——公元234年),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曾隱居於鄧縣隆中,並讀了大量的書籍,結交名士,品評時事,人稱其為“臥龍”。207年,在徐庶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幫助自己,實現統一。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即著名的“隆中對策”,劉備的迅速崛起,都是與他的規勸和具體幫助分不開的。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任丞相。223年,劉備死,劉禪即位,諸葛亮被加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輔佐劉禪,治理蜀國,死後追諡忠武侯,後來東晉政權推崇諸葛亮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寶雞五丈原逝世。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的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老大諸葛瑾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官至太傅。諸葛瑾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胞兄,其子諸葛恪也在東吳官至太傅。生於經學世家的諸葛瑾,治《毛詩》、《尚書》及《左氏春秋》。

諸葛瑾為避戰亂遷到江東,經魯肅推薦,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深得孫權信賴。215年,諸葛瑾奉命出使,要劉備歸還荊州。219年,他跟隨孫權討伐關羽。221年,他被派往蜀漢前去求和,在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215年,諸葛瑾奉命出使蜀漢,要求劉備歸還荊州,最後以分界結束。219年,跟隨討伐關羽,封宣城侯、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黃初二年(221年),劉備東伐吳,吳王求和。諸葛瑾別遣書劉備說和,有人以此上告孫權,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222年,孫權受封吳王,封諸葛瑾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

老三諸葛誕

諸葛誕(?~258)三國時期魏將,字公休,琅玡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諸葛豐之後,諸葛亮和諸葛瑾的堂弟。初以尚書郎為榮陽令,累遷御史中丞尚書,是三國時曹魏後期的重要將領,官至徵東大將軍。與夏侯玄、鄧颺、田疇友善,俱有聲名,並稱為四聰。

諸葛誕為漢代名醫諸葛豐之後,正始初出任揚州刺史。從司馬懿伐吳,平王凌之叛,隨司馬師討毋丘儉,積功升至徵東大將軍、都督揚州。然諸葛誕與夏侯玄、鄧颺交好,又見到王凌與毌丘儉叛亂而家族被誅,深感恐懼,於是傾盡家財來賑濟百姓以收籠人心,又厚養歸附者及揚州俠客幾千人作為親信力量。

甘露元年(256)冬天,東吳欲進攻徐堨(今安徽含山西南),諸葛誕力量足以應敵,但為保護自己,他請求朝廷派兵十萬助守壽春,又要求加固沿淮的防禦工事。朝廷暗中得知諸葛誕對朝廷心存戒惕,念其勞苦功高,便想調他入京任職,哪知詔書到,諸葛誕更加恐慌,遂舉兵反叛。諸葛誕殺死不願叛亂的揚州刺史樂綝,聚集淮南淮北十多萬屯田官兵,又從東吳歸降的農民挑出四五萬人馬,準備了可供一年的糧食閉城死守。另外,他還派長史吳綱率自己小兒子諸葛靚到東吳求援。東吳遂派全懌、全端、唐諮和王祚等人率兵三萬,悄悄地與文欽一起接應諸葛誕,並任諸葛誕為左都護、大司徒、驃騎將軍及青州刺史,封其為壽春侯。同年六月,司馬昭與皇帝一起討伐諸葛誕,進駐項縣,將壽春城圍了二層。文欽與吳將朱異多次進軍,均被擊敗,朱異了因此被主帥孫綝斬首。壽春城中糧少無援,蔣班與焦彝率先背叛諸葛誕向司馬昭投降。甘露三年(258)正月,諸葛誕與文欽等人制造進攻器械,企圖突圍,但被司馬昭打退。諸葛誕軍糧用盡,又與文欽產生矛盾將其斬殺,致使文欽二子投降司馬昭。司馬昭利用文欽的兩個兒子來勸降諸葛誕的人馬,一時城中人心騷動。諸葛誕走投無路,親自率兵出城突圍,結果被魏將胡奮斬於馬下,人頭被送往京城,滅門三族。唐諮及王祚等人全部投降,諸葛誕之亂被司馬昭平定。





楠哥講歷史


即使孿生兄弟,也可能會因為不同的追求而出現分歧,甚至成為敵人。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諸葛氏三兄弟分別出仕三國,諸葛謹在吳國擔任大將軍,諸葛亮在蜀漢擔任丞相,諸葛誕在魏國任徵東大將軍,史書稱“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

需要體現說明的一點是諸葛三兄弟中,諸葛瑾、諸葛亮是親兄弟,諸葛誕是兩人的同族兄弟。當時人認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龍虎狗有著怎麼的命運與人生結局呢?

1.諸葛瑾

字子瑜,174年出生。諸葛瑾在早年間曾遊學洛陽,後來天下大亂,率家人避居江東。後來孫權的姐婿弘諮遇到諸葛瑾,對其才華非常欣賞,就向孫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擔任賓待,後又成為孫權長史、中司馬等職。215年,孫權遣諸葛瑾出使劉備,與諸葛亮在公館見面,未嘗談及私事,最後雙方重新劃分邊界。

諸葛瑾人如其名,為人非常謹慎,他同孫權談話時,從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點到為止;如有與孫權心意不合時,他便放棄正在進行的內容而轉向其他的話題,漸漸地再借其他事情從頭開始,以對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的贊同。

219年,諸葛瑾跟從呂蒙討伐關羽,因功被封為宣城侯、綏南將軍、南郡太守,代替呂蒙駐守公安。221年,劉備親率大軍伐吳,諸葛瑾曾給劉備寫信勸和,但被劉備斷然拒絕。當時有人對孫權說諸葛瑾私下派人與劉備聯絡。孫權說道:“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229年,孫權稱帝,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諸葛瑾雖然被封為武官,但其軍事才能與其弟諸葛亮不可同日而語,幾次出兵作戰,均無建樹。241年,諸葛瑾病死,時年68歲。

諸葛瑾有三子,長子諸葛恪,次子諸葛喬,三子諸葛融。252年,孫權死後,諸葛恪曾執掌東吳軍國大權。253年,諸葛恪被宗室孫峻所殺,被誅滅三族。留在蜀國的諸葛喬一脈認祖歸宗,延續諸葛瑾的香火。

2.諸葛亮

字孔明,181年出生。關於諸葛亮的人生經歷,不再過詳細介紹,主要說下諸葛亮鮮為人知的一面。諸葛亮除了是位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他在書法、繪畫、音樂上的成就同樣不低。

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蹟,必珍玩之”,宋徽宗就曾收藏諸葛亮的草書《遠涉帖》。唐朝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諸葛武侯父子皆長於畫。”,“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蔡邕、張衡、曹髦、楊修、桓範、徐邈、曹不興、諸葛亮之流是也。”;在音樂方面,諸葛亮製作七絃琴、石琴,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

234年8月,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軍中,時年54歲。諸葛亮早年無子,曾過繼諸葛瑾次子諸葛喬為己子,之後諸葛瞻出生。263年10月,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在綿竹戰死,此時諸葛亮直系血緣關係的僅存諸葛京(諸葛瞻次子)一脈。

3.諸葛誕

字公休,生年不詳。諸葛誕早年的仕途生涯並不順暢,曾擔任尚書郎、滎陽令等小官,後來好不容易當上御史中丞、尚書等官,又因為與散騎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而魏明帝非常厭惡夏侯玄、諸葛誕等人,將他們免官。

239年,魏明帝病死,其子曹芳繼位,大將軍曹爽輔政,曹爽重新啟用夏侯玄等人,諸葛誕出任揚州刺史、昭武將軍。251年,太尉王凌計劃起兵討伐司馬懿,並另立楚王曹彪為帝。司馬懿領兵討伐,任命諸葛誕為鎮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

255年,毌丘儉、文欽在壽春起兵,反抗司馬師的專權。諸葛誕拒絕了毌丘儉勸誘,並最先率兵討伐,隨後率先進佔叛軍的據點壽春。諸葛誕不僅平定了叛亂,還擊退了東吳的軍隊。戰後諸葛誕因長期在淮南駐守,於是被任命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諸軍事,成為魏國在東南地區的封疆大吏。

256年,剛剛執掌朝政的司馬昭派長史賈充試探諸葛誕的口風。賈充說道:“洛中的諸位賢達之人,都希望實行禪讓,您認為如何?”諸葛誕厲聲說道:“你不是賈豫州的兒子嗎?你們家世代受到魏朝的恩惠,怎能想把國家轉送他人?如果洛中發生危難,我願為國家而死。”賈充默然無語。

回到洛陽後,賈充建議司馬昭徵調諸葛誕入朝,257年,司馬昭以皇帝的名義,升諸葛誕為司空,入朝任職。諸葛誕接得詔命後十分清楚,於是殺死支持司馬氏的揚州刺史樂綝(樂進之子),並派自己的兒子諸葛靚到東吳求援,然後徵集淮南將士正式叛亂。

司馬昭則親率大軍征伐諸葛誕,並派王基、陳騫領兵圍困壽春。258年)正月,壽春城中糧食枯竭,軍心不穩。2月,壽春城被攻克,諸葛誕在出逃時,被魏將胡奮手下士兵殺死,諸葛誕被誅滅三族,但有一子諸葛靚留在吳國。

戰後,諸葛誕麾下數百名親兵於被俘,但他們堅決不降,還說:“為諸葛公死,不恨。”行刑時排成一列,每斬一人便招降下一人,但始終無一人投降,可見諸葛誕善於治軍,愛兵如子,士兵肯為其效死。

吳國滅亡後,諸葛靚因父仇終身不仕,時人稱他至孝。晉武帝司馬炎與其有舊交,想與他一會,但諸葛靚知晉武帝來,竟逃到廁所中,晉武帝追去與他相見,並說:“你還記得我們幼年的交情嗎?”諸葛靚流淚涕泣:“我沒能作到往身上塗漆,把臉上的皮刮下來,又見到了聖上您的面容,我實在是又愧又恨。”

關於諸葛三兄弟,清代大詞人納蘭容若有詩云:“諸葛垂名各古今,三分鼎足勢浸淫。蜀龍吳虎真無愧,誰解公休(諸葛誕字公休)事魏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