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謀聖”鬼谷子學“縱橫術”,十用其三,管理遊刃有餘

鬼谷子說"小人謀己,君子謀眾,大丈夫謀天下"。

被世人稱為"謀聖"的鬼谷子,地位有多顯赫呢?在道家,與老子並列;在兵家,被稱為聖人;在縱橫家看來,是他們的始祖;連排卦占卜之人,都奉鬼谷子為祖師爺。

跟“謀聖”鬼谷子學“縱橫術”,十用其三,管理遊刃有餘

鬼谷子善於謀略,對各種心理揣測也是相當在行,影響了後世如孫臏、蘇秦等很多名將名相。

縱橫謀略,也有陽謀和陰謀之分。陽謀在人看來正大光明,而陰謀卻陰險狡詐。但只要是內心中正,陽謀或陰謀,只是方法和手段而已。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對於當領導的來說,鬼谷子的縱橫術,十用其三,就能遊刃有餘。

跟“謀聖”鬼谷子學“縱橫術”,十用其三,管理遊刃有餘

1、逆之者,雖成必敗

術一:順勢而為

世間所有事物的發展都遵循著一定的發展規律,正如四季的變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事物發展都會經歷從生長,到發展,到壯大,再到衰退的過程。如果不順應發展趨勢,倒行逆施,很難成功,即使僥倖成功了,也很快就會走向失敗,比如商鞅。

2、養志之始,務在安己,已安則志意實堅

術二:不忘初心

想要修養心智,一開始就要先安定自己,這樣才能有堅定的意志。意志堅定,才能調動一切的力量去實現既定的目標。也就是說,確立了目標,就要堅定不移,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就像曾國潘,28歲就進翰林院,但他沒有坐等授官,依然勤勉有加,最後位極人臣。

3、心安靜,則神明榮;慮思遠,則計謀成

術三:靜心思遠

俗話說"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謀大事者,必須要有安靜平和的心態,處變不驚,這樣才能在混亂中明理見智;還要有深遠的思考,周詳的謀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未雨綢繆才能運籌帷幄。任他風高浪起,守住自己一顆清明無畏之心。

跟“謀聖”鬼谷子學“縱橫術”,十用其三,管理遊刃有餘

4、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

術四:識人善任

在接收人才或者挖人的時候,要分析人才之間的異同,看言行表現,瞭解才能,然後才能決定是去是留,如何用。就像趙括"紙上談兵",他懂兵法,但不懂實戰,讓他指揮長平之戰落得大敗的下場,就是因為趙孝成王用錯了人,趙括適合的崗位是授業之師,而不是衝鋒之將。大才用到大處,小才用到小處,知人善任,才能人盡其才。

5、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制。

術五:忤合行事

"忤合",是說聯合和對立是相互轉化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就像鐵環一樣,一環扣一環,互相聯繫,又有萬般變化。特別是面對需要聯合或者對抗的情況,需要仔細分析條件和變化,做到先知先覺,把對自己不利的方面,向有利的方面推動,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將"忤"轉化為"合",可進可退,可合縱可連橫。正如秦穆公用五張羊皮的"奴隸價",順利跟楚國贖回賢能的百里奚,如果出重金,楚國就不會輕易放手了。

跟“謀聖”鬼谷子學“縱橫術”,十用其三,管理遊刃有餘

6、己欲平靜以聽其辭,觀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

術六:見微知著

著眼細微,預見未來。根據細微的徵兆,可以探索出同類的大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很多事物在剛開始發生時,就像一絲火星那樣微小、不起眼,但一旦發展起來就會十分宏大。但是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很少,需要強大的觀察力,需要開闊的思維。

7、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

術七:看人說話

從說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智慧。說話是一門藝術,可能因為一句話讓人產生相見恨晚的感受,也可能因為一句話讓彼此反目成仇。鬼谷子認為,在與人溝通時,要因人而異,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這一點諸葛亮做的就很好,對劉備緊扣"霸業",痛斥王朗時言疾厲色。要根據人的文化水平、身份、性格等的差異,來選擇說話的方式。

跟“謀聖”鬼谷子學“縱橫術”,十用其三,管理遊刃有餘

8、天地之化,在高與深;聖人之道,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

術八:平和中正

鬼谷子推崇的是權謀之術,這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有很大的不同,他認為,不僅僅是忠誠、信守、仁愛、義理,才能稱為是聖人之道,只要心態中正,做到不偏不倚,能區分善惡,不用權謀故意作惡,做事情張弛有度、適可而止,留上一線日後好想見,就夠了。中正,就是聖人之道。

9、用賞貴信,用刑貴正。

術九:賞信罰正

有功必賞,賞必信。有罪必罰,罰必正。在給與獎賞的時候,最重要的做到守信,說到做到。在懲罰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公正,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偏袒不報復。這是正人心的最好方法。

跟“謀聖”鬼谷子學“縱橫術”,十用其三,管理遊刃有餘

10、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

術十:貴在自知

要想了解別人,首先要了解自己,就像孫子兵法所云"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人貴有自知之明,看清別人容易,看清自己才是最難的。經常自省自查,反思自己的行為,發現自己的不足,長善救失,往往就能在關鍵時刻下,反敗為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