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能源補貼"見底",德國卻花不完?計劃提高50%補貼額度

國內新能源補貼"見底",德國卻花不完?計劃提高50%補貼額度

當國內新能源車企哭聲遍地時,歐洲市場的德國,計劃提高50%的補貼額度,而且從原定的2020年底,延長到2025年。一邊國內退補滑坡,一邊德國補貼好像用不完似的,這般反差景象讓人揪心。

德國新能源補貼也趕上中國了!擬提高50%補貼額,因預算花不完

國內新能源補貼

6月25日是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最後一天,之後開始,地方政府補貼取消,國家補貼幅度也降低超過50%,整體補貼幅度下滑達到70%-80%。

國內新能源補貼

而反觀德國政府這次已經是第二次延長補貼政策了,之前是延期到2020年底,然後才是這次到2025年。而且有點不同的是,在之前購買電動車可獲得4000歐元補貼,約合3萬多元人民幣(混合動力車型補貼3000歐),如今計劃提高50%後,電動車將達到6000歐(混合動力補貼4500歐),約4.6萬人民幣,這個補貼幅度其實已經趕上我國了。

國內新能源補貼

另外,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政府將投入35億歐元擴建公共充電樁,展望2030年德國達到100萬個公共充電樁,電動汽車保有量也有望達到1000萬輛。

國內新能源補貼

事實上這也應了愈加嚴格的歐洲汽車排放標準,車企不僅在收緊自己的燃油車策略,同時也在努力增加電動車銷量。當然,德國的補貼一方面也是偏向了自家的大眾,因為補貼金額一半是由德國政府承擔的,一半則是車企和經銷商,這一點從恰逢這個節點宣佈大規模生產大眾ID.3這款電動車,補貼後可能會低於3萬歐元,未來很有市場潛力。

國內新能源補貼

其實中德兩國的新能源補貼政策是差不多的,政府劃定補貼預算,車企申請補貼。德國實在2017年6月制定為期3年、補貼12億歐元的計劃,但到今年5月,收到的車企補貼申請,金額累計只有4億歐元,因此,德國政府在今年6月決定把補貼週期延長到年底,而後又再次延長到2025年。

國內新能源補貼

德國這邊是補貼用不完,中國則是完全相反的景象。首先從數量級上,中國對新能源車發展(包括車企和消費者)的補貼金額累計已經超過千億人民幣,這種扶持力度下,成就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快的國家,在2018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就已經佔全球份額的62%,這個佔比可謂相當龐大。

國內新能源補貼

但箇中的水分也日益暴露在陽光下,各種騙補式的增長被曝光,很多小車企用"粗製濫造"的產品獲得資質,騙取巨量補貼,最終流向市場的產品在各項指標上難以達到滿足用戶的標準,最後只能流向共享汽車市場,想想各地閒置一大片的共享電動車,這樣的車百姓不想用,而它們對於車企來說,"騙補"的目的達到了,也就沒有什麼價值了。

國內新能源補貼

說到底,德國也好,中國也好,補貼的初衷都是為了促進車企的發展,助力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通過起步的扶持,加快新能源車企練就自我供血的能力,從而走上獨立健康的發展道路。但看回中國市場,距離2020年補貼全面取消只有1年時間,能獨立起來的車企不多,而且都有著抗風險能力更強的傳統車企背景,亂象之下對真正用心造車的車企不公平,而經過整治後是否能集中資源到這些車企上,在未來也還是問號。

國內新能源補貼

那對於消費者來說,沒有補貼的新能源車還有吸引力嗎?相信除了限購城市外,補貼滑坡引起的新能源車漲價,將大大影響購買行為。當然,不少的新能源車企高呼"不漲價"來穩住市場,相當於自己把補貼這個窟窿堵上。但終究還是抵不過現實的,車企除非找到另外一種補償,否則,這價格遲早得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