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強引擎 昂起高質量發展龍頭

融入長三角、對接長株潭、擁抱大灣區⋯⋯近年來,我省統籌協調聯動,做好區域合作文章,推動更多“江西製造” “江西服務” “江西品牌”走出去,也讓更多的省外資金、人才、項目落戶江西,為我省經濟注入活力。


在省際協商合作邁步向前的同時,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內生動力也磅礴湧動。專家認為,打造融合一體發展的大南昌都市圈,將成為引領帶動江西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引擎。未來怎麼做?近日,江西財經大學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教授、博導徐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打造強引擎 昂起高質量發展龍頭

現狀

區域合作為江西經濟注入活力

10月27日,贛州黃金機場正式啟用冬航季航線,新增武漢、延安、溫州、長沙4個通航點,成為省內首個成功引進過夜運力的支線機場,年內還將開通國際航線。與此同時,即將開通的高鐵,遠期每天將有100 多趟車次始發(經過)。這是贛州加快構建綜合交通網絡,融入粵港澳大灣區2小時經濟圈,打造通達便捷的立體化互聯互通體系的縮影。贛州市明確提出,要努力把贛州打造成為江西對接融入大灣區的橋頭堡。

上饒,是江西的“東大門”,是長三角地區進入江西的第一站,四省通衢。2018 年7月,省委十四屆六次全會提出建設贛東北開放合作發展區,圍繞打造我省對接長三角的前沿陣地,加快建設上饒區域中心城市。目前,有近10 萬名長三角地區客商在上饒投資興業,占上饒園區比重高達80% 以上。

11月14日,我省正式發佈了《關於支持贛東北擴大開放合作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建設贛浙邊際合作(衢饒)示範區、推動鐵路建設、完善高速公路網絡、優化機場佈局等;到2025 年,贛東北(包括上饒市、景德鎮市和鷹潭市)開放型經濟發展量質齊升,利用省外資金佔全省比重力爭達到四分之一,實際利用外資和出口總額佔全省比重力爭接近五分之一。

撫州是我省面向閩臺開放的前沿。隨著國家支持海西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撫州在承接臺海產業轉移方面的區位優勢日益凸顯,已成為江西承接海西輻射的“橋頭堡”。2019 廈洽會期間,在江西省對接海西經濟區投資合作推介會上,來自撫州、上饒、鷹潭、贛州四個緊鄰福建省的設區市領導以及寧都縣領導紛紛結合本地情況,向與會人士做了精彩的招商推介,為當地招商引資。

贛湘邊區域合作的速度也在加快。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萍鄉市市長李江河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圍繞打造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技術成果轉化區和產業協作配套區的定位,萍鄉市正在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環境優美、開明開放、文明幸福、和諧平安”的新萍鄉,進一步拉近與長沙等城市的距離,全方位加強與瀏陽等接壤地區的合作,形成與長株潭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格局。

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關檢一體化,贛鄂皖長江兩岸合作發展試驗區等平臺加快建設,贛江、信江高等級航道提升項目落地,武九客專、九景衢鐵路通車,昌北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 萬人次,九江港連續3年貨物吞吐量超億噸,我省對接長江經濟帶的效應正加快顯現⋯⋯省際協商合作上升更高層次,為江西經濟注入新活力。數據顯示,今年1 至7 月,我省利用省外項目資金4558.72億元,同比增長9.46% 。

佈局

“一圈引領”昂起高質量發展龍頭

“在我省外向型經濟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也要注意到,目前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面臨不少機遇和挑戰。首先值得關注的就是如何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把我們的核心增長引擎打造出來。”江西財經大學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徐斌表示,如何提升江西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加強自身的帶動輻射能力,這也是大南昌都市圈出臺的一個背景。

在去年12月27日召開的江西省委十四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省委書記劉奇明確提出,圍繞“一圈引領、兩軸驅動、三區協同”的區域發展戰略,做好統籌規劃,推動戰略謀劃互補、基礎設施互聯、產業發展互動、公共服務互享,實現融合發展、錯位發展、競相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一圈引領”,就是以南昌為核心,以贛江新區為引擎,以九江、撫州為支撐,以1小時交通時空距離為半徑,聯動豐樟高、鄱餘萬等周邊縣市,打造融合一體發展的大南昌都市圈。

今年7 月,省政府出臺的《大南昌都市圈發展規劃(2019-2025年)》提出,優化提升南昌市中心城區和贛江新區核心主導地位,強化九江、撫州兩市中心城區戰略增長極功能,構建九江-南昌-撫州和沿滬昆高鐵通道兩大發展軸,培育豐樟高、奉靖、鄱餘萬都組團發展能力,增強其他縣市支撐功能,形成“一核兩極兩軸、三組團多支撐”的都市圈區域格局。

“首先要寄予原來的昌九一體化和昌撫一體化,然後協同新餘、豐樟高、鄱餘萬以及其他一些離南昌市比較近的市縣區,共同打造一個能夠在全省經濟總量佔比較高、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比較良好,並且科技、人才要素匯聚的高地。”談及如何打造大南昌都市圈,徐斌認為,目前為止,真正要做的是將贛江新區的作用發揮好。作為全國第18個國家級新區,如何將處於南昌與九江交會的寶地給發展起來,這可能是江西未來發展的一個機遇,當然也面臨著很多的挑戰。

徐斌認為,第一個挑戰是如何打破昌九和其他的市縣之間的行政障礙;第二是如何做到要素的自由流通,能夠享受到同城效應;第三是在產業分工和園區互動方面,能不能建立更好的合作機制。 “如果把昌九和昌撫通過這樣的形式連接起來了,全省的經濟龍頭就立起來了,對全省其他地區的經濟帶動作用就能凸顯,真正起到對全省經濟,對贛西、贛東北、贛南的拉動、輻射效應。”

建議

讓“核心”強起來 重點抓好三大產業

打造大南昌都市圈,關鍵要讓南昌這個“核心”強起來。 “產業興核心才強”,徐斌認為,面對各地“競位搶先”式的產業競爭格局,要增強江西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就必須在“特色”和“優勢”上做足文章,尋找跨越式發展路徑,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以產業升級帶動發展升級。

“如何佈局好重點產業,尤其是聚焦先進製造業,打造世界一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應該是打造大南昌都市圈的目標。”徐斌稱,從目前勢頭來看,全省幾個重要的產業都在大南昌都市圈內。比如航空產業,前段時間江西舉行了飛行大會,省裡對此非常重視,南昌高新區正在打造航空科技城。但是要真正實現航空產業軍民融合發展,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同時,中醫藥產業是江西省重點扶持推進的產業,我省和國家中藥局也簽訂了戰略合作。徐斌認為,未來圍繞中醫藥的發展有幾個方面: “第一,中藥大健康產業作為大的綜合性的產業,能不能從醫藥到護理到休閒到養生,把產業做大?第二,能不能依託中醫藥大學、科研機構,推動一些原創性的中醫藥成果、科技專利轉化、落地?比如說熱敏針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能不能把它作為一個重要領域市場化,在全世界推廣?第三,能不能把南昌市醫藥研發和樟樹的醫藥市場、九江的醫藥種植基地聯合,打造全產業鏈的中醫藥產業基地?”

“伴隨著互聯網+ 智能製造的興起,V R 技術與經濟的融合將成為未來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作為首個城市級V R 產業基地,南昌已經舉辦了兩屆世界V R 產業大會,速度迅猛、成績斐然,使我們看到了南昌乃至江西創新發展的大格局、新境界。”

徐斌認為,V R 產業的發展,對於整個南昌市可能是未來經濟增長的一個引爆點。下一步,要怎麼把V R 作為南昌的主要產業,需要進行戰略謀劃,比如說V R 的科技創新能力怎麼來?能不能引進一些世界級的公司落戶南昌?在人才和資金方面,能不能有一些支撐?徐斌表示,目前我們的V R人才不多,資金總量比較小,如何利用政府的引導基金,吸引社會資本的加入,打造大的V R 產業基金,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這是值得探討的模式。

徐斌稱,當前,以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為特徵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興起,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北京、上海、深圳等發達地區紛紛提出打造“高精尖產業” “未來產業”;中西部省份如安徽、四川、貴州等也在積極佈局發展大數據、智能製造、電子信息等高成長性產業,力爭佔據一席之地。江西也要緊緊抓住新一輪的機遇,使大南昌都市圈儘快成為引領帶動江西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引擎”。

打造強引擎 昂起高質量發展龍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