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于“四大发明”伟大发现,能精准锁定个人,如今世界都在用

要说古代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很多人常常会拿“四大发明”来说事。“四大发明”虽然在个中细节上有所争议,但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事物的全部面貌,并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文明古国,我们对世界的贡献绝不仅仅于此。除了“四大发明”之外,我们还有很多引以为傲的东西,比如陶瓷、丝绸以及驯化水稻等,他们历史悠久,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总体来看,我们以前对世界的贡献实在是太多了,毕竟“文明古国”的称呼不是白来的。

我国早于“四大发明”伟大发现,能精准锁定个人,如今世界都在用

在众多的贡献中,有一样东西,比“四大发明”起源还要早,而且常常被人忽略,但他又改变了某些领域的根本形态。

这就是指纹的发现与运用。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类比树叶,我们可以说,人类中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指纹。指纹对于个体有着独一无二的标示性,同时又具有“各不相同、终生不变”的特性。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指纹在身份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至今我们在入境检查、搜查罪犯等领域仍以指纹为主。

我国早于“四大发明”伟大发现,能精准锁定个人,如今世界都在用

指纹技术虽是一项新技术,但他的源头却很早,而且我国还是世界公认的最早应用指纹的国家。

我们知道,国人素来喜欢按手印。按手印,其实就是按指纹,顾名思义以指为印,以此确认契约内容。按手印动作虽然简单,背后却有着深厚的历史。他最初只是人们不成文的行为,最后又上升到法律层面的规定动作。

研究古代陶器的朋友都知道,陶器上常常保留着当时陶工的指纹痕迹。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有标志明显的指印,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也保留着纹理清晰的指纹痕迹。这说明古人已经知道了指印的使用了,甚至以此来标识陶器了。

我国早于“四大发明”伟大发现,能精准锁定个人,如今世界都在用

将手印作为凭证,以此来解决社会纠纷至少可以追溯到周代。在周代,一桩生意达成,买卖双方要签订文书,并按上手印,使双方彼此信任,从而避免争讼。《周礼·天官·小宰》载“听称责(债)以傅别、听取予以书契、听卖买以质剂。”《周礼·地官·司市》亦载“以质剂结信而止讼,以贾民禁伪而除诈”。质剂也就是规范买卖行为的契约或合同。

对此,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解释道“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这说明汉代流行“下手书”,但同样要按手印。

我国早于“四大发明”伟大发现,能精准锁定个人,如今世界都在用

按手印虽然简单,但由于技术所限并非一定有效,后期人们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唐代发展为“画指券”,即“画指为信”,每张契约达成后,其落款处都要双方签订人以及中间人画下食指上三条指节。所谓“两和立契,画指为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位大儒叫贾公彦。贾公彦根据人们长期应用指、掌纹的实践,对“质剂”“下手书”进行了系统解释。德国指纹学家罗伯特·海因德尔在《世界指纹史》中称,贾公彦是世界上第一位提出指纹识别技术的人。

宋代起,人们又嫌画指关节太麻烦,干脆将整个手印按在了契约上。这就是“打手模”。宋代《山谷诗外集乡》载,“江南田宅契亦用手模也”。江南一代人们买田置地都是要打手模的。

我国早于“四大发明”伟大发现,能精准锁定个人,如今世界都在用

在古代,指纹除了用于公正契约外,还运用到了案件审查上,这应该是当时最为靠谱的方法了。创作于战国后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云梦竹简”)《封诊式·穴盗》中记载了一起入室盗窃案,对个中细节披露的比较详细,“其穴壤在小堂上,直穴播壤,柀(破)入内中。内中及穴中外壤上有厀(膝)、手迹,厀(膝)、手各六所。”这说明当时已将手迹或指纹作为侦破案件的重要证据了。

我国早于“四大发明”伟大发现,能精准锁定个人,如今世界都在用

战国时期就已经看重指纹的刑侦价值了,更不要说后来了。遗憾的是,我国指纹应用虽早,但对其系统研究,进行科学论证的却是西方人。受中国启发,派驻印度的英国裁判官威廉·赫歇尔在印度期间一直使用指纹识别技术进行人口管理。1858年,他公开发表文章,阐明了这一点。30年后,也就是1888年,指纹学才正式成为一门系统研究的科学。直到1892年,欧洲人才用指纹技术在阿根廷破获了案件。

如今,指纹技术在各行各业普遍运用,我们在赞叹于精准有效之时,不要忘了刻意留在古代陶器的指纹。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将其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