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武漢“大”哭了

被大武漢“大”哭了

攝影:吳飛

武漢,到底有多大?

武漢,長江與它最大的支流漢江交匯於此,將武漢一分為三。長江以南為武昌;長江、漢江以北為漢口;長江、漢江以南為漢陽,合稱“武漢三鎮”,又稱江城。這座具有35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用一個字來形容的話,就是“大”。歷史上中國城市中被冠以“大”的只有“大上海”和“大武漢”(大漢口)。

攝影:老白(本文總編輯)、丹尼斯、吳飛、拼卻的一醉

(排名不分先後)

武漢總轄區面積為8494平方公里,

約等於8個香港、12個新加坡。

大江大湖大武漢,

城市景觀往往一張照片拍不全,

望眼欲穿望不盡——

要看得真切、看得完整,

需要將手機橫過來。

被大武汉“大”哭了

請橫屏後觀賞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老白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吳飛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吳飛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吳飛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老白

(點擊下面圖片,購買最新2020國家地理中文日曆)

被大武汉“大”哭了

回到豎屏

黃鶴樓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丹尼斯

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之首。作為武漢最為出名的地標性建築,因唐代詩人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的詩句而名揚天下。登上黃鶴樓遠眺,可以看到滾滾長江東逝水,縱覽武漢三鎮風光。

晴川閣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拼卻的一醉

晴川閣,北臨漢水,東瀕長江,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其名取自唐代詩人崔顥詩句“晴川歷歷漢陽樹”,有“楚四名樓”之譽。因與對岸黃鶴樓隔江對峙,相映生輝,被稱為“三楚勝境”

從三國時期到唐初的數百年間,這裡一直是武漢重要的軍事要塞,曾歷經多次攻守激戰;如今硝煙散盡,晴川閣與禹稷行宮、鐵門關組成的古建築群,就是現在的武漢名勝“晴川閣景區”。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老白

1911年的武昌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曲,這標誌著中國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結束。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因其主體建築為紅牆紅瓦,武漢人稱“紅樓”,這是開啟了中國走向共和的大門。

戶部巷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拼卻的一醉

武漢人將吃早餐稱之為過早,過早在武漢是一個莊重的存在。以特色小吃、早餐而聞名的戶部巷,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在這條150米的古巷中品嚐地道武漢美食,體驗舌尖上的武漢特色。

東湖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老白

東湖景區面積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積33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的城中湖(中國最大城中湖為武漢湯遜湖)。東湖綠道全長達101.98公里,你只管靜靜地走在景區的林蔭道即可,好路漫長,步履不停,忘卻所有煩惱。

東湖櫻園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吳飛

在武漢如果不看一場櫻花,就好像錯過了整個春天。武漢東湖櫻園位於磨山景區南麓,有櫻花樹10000株,絕大部分櫻花是中日雙方1998年共同投資栽種。

武漢東湖櫻園與日本青森縣的弘前櫻花園、美國的華盛頓州櫻花園並稱為世界三大櫻花之都。每年的三月是武漢最美的時刻,櫻花如海,遊人如織。

武漢大學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丹尼斯

科教之城武漢,高校眾多,80餘所高校,僅次於北京、廣州,超過上海、西安,穩居全國前三。2017年6月,武漢發佈了百萬大學生留漢政策。

凌波門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拼卻的一醉

面對溫婉湛藍的東湖,背靠百年學府武大,凌波門是武漢人心底一片溫柔的地方。

張之洞博物館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老白

武漢在近代獲得的無限榮光,與張之洞有著莫大關係。1889年,張之洞提出修盧漢鐵路,調任湖廣總督。張之洞成就了武漢,而武漢也成就了張之洞。我們用一座博物館來紀念張之洞,記住那段風雲歷史。

起義門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拼卻的一醉

起義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是武昌古城倖存的唯一一座城門,是武昌首義“打響第一槍”的地方。

武漢之眼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老白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老白

發源於秦嶺南麓的漢江,流經陝西、湖北兩省,奔波1500多公里後在這裡匯入長江。自上世紀末開始,橫陳於兩江交匯處的這一片開闊地帶,被人們稱作武漢之眼。

有人說這裡是武漢的丹田所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截止目前這裡規劃編制已經過了20多輪。在沒有完全想好以前,目前是生態公園的狀態。

武漢長江二橋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拼卻的一醉

武漢因長江而生,依長江而榮。在長江二橋修建之前,徐東還是一片無人問津的區域。隨著長江二橋的通車修建,徐東成為繼武廣、中南商圈之後武漢重要的商圈之一。

鸚鵡洲長江大橋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拼卻的一醉

鸚鵡洲長江大橋是武漢八座跨江大橋中最顯眼的一座,也是武漢最值得打卡的地方之一。在武漢城市發展的新版圖裡,

“長江主軸”將作為武漢獨一無二的中軸線。

知音號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拼卻的一醉

知音號正是舊時武漢的縮影,經過老碼頭踏上知音號,來一次穿梭時光的旅行。

古德寺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拼卻得一醉

古德寺,是國內唯一緬甸樣式的佛教建築,混合了歐亞宗教建築的特色。大殿的迴廊像是希臘神廟,而牆面是東南亞的紋飾,窗戶是哥特式造型。處於繁華之地,但很多本地人都未曾來過,這裡是老漢口最後的一抹禪意。

西北湖夜景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老白

建築隨著歲月的流逝,成為一座城市的精神符號。人們熱愛在地標建築的頂端盡覽城市風光,就如同渴望登上福布斯榜首。

青山武鋼宿舍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老白

60年前的武鋼,鐵水滾燙,血氣方剛。2017年,武鋼股份終止上市,結束了其在資本市場18年的歷史。武鋼站在了歷史的終點,淹沒在中國寶武鋼鐵這艘鋼鐵航母裡。武漢的工業靈魂正在重新鍛造。

武昌中北路楚河漢街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丹尼斯

楚河漢街全長1.5公里,店鋪外是民國風情建築,店鋪內展現的是國際化的生活方式。

建設中的武漢高度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老白

武漢從來不缺高樓,從水塔到佳麗廣場,從民生銀行大廈到武漢中心,武漢的高度百年來不斷被刷新。據中國城市摩天指數排行榜,武漢位居香港、深圳、廣州、上海之後,位列第五;而在一份全球城市摩天指數排行中,武漢躋身第八位,排在東京之後。

武漢光谷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吳飛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丹尼斯

生於1988,光谷已經過了“三十而立”。作為武漢市創新能力最強的示範區,光谷上市企業數量佔武漢上市公司總數的一半以上,獨角獸企業數量排名第5,僅次於北上深杭,超過香港和廣州。

光谷網球中心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丹尼斯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吳飛

在2014年澳網的一場發佈會上,網球運動員李娜如是介紹武漢:“當有人問我來自哪裡時,我都會告訴他們,是中國一個叫武漢的小城鎮,這裡人不多,人口也就1000多萬。”

外地人對武漢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戶部巷、黃鶴樓、漢正街和江漢路,但武漢城市遊覽座標已經悄然發生著變化,新商業和文化座標層出不窮,WTA、漢秀、知音號正在成為新的城市符號。

被地鐵改變的武漢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丹尼斯

2004年7月28日,武漢地鐵第一條線路開通運營,是中國內地第五座開通地鐵的城市。從2012年12月28日以後,每一年的12月28日,武漢地鐵總是如約開通地鐵線路。

被大武汉“大”哭了

攝影:丹尼斯

這就是武漢

擁有三大一級火車站,

在建兩座火車站;

產業鏈完整,

還是全國芯片重鎮。將至已至,未來已來。

↓↓↓↓↓

一定一定

一定要先掃碼領取優惠券哦

日曆立減15元!

有效期11月12日-11月19日

以後也許真的沒機會降價了

購買2020國家地理中文日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