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老照片:軍閥盤踞的開封古城


用柳條編籃子的手藝人。這一組拍攝於1919年的老照片,記錄了古城開封的社會面貌。開封至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朝等朝代在此定都,號稱“八朝古都”。

街頭擺攤打鐵的鐵匠。這些照片拍攝時,開封是河南省的省會,省督軍公署及省長公署均駐此地。當時掌握河南軍政大權的人物是軍閥趙倜,他提出一個“豫人治豫”口號,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以免外部勢力侵奪他的權力。

在山坡上挖洞穴居住的窮苦人家。那個年代,百姓的生活比較貧困艱難。一方面是因為清朝留下來的爛攤子,開封百廢待興;另一方面,進入民國後,主政者不以民生為念,而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趙倜在此統治8年,幾乎沒有什麼建設成績,反而攤派捐稅,對百姓敲骨吸髓。


開封街頭的獨輪車。開封雖是省會重地,但全城絕大多數是土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商業繁華地段安裝了電燈,那也只是個別現象,還沒能進入普通百姓家。總之,當時開封現代化因素比較缺乏。

開封郊區破敗不堪的陵墓。根據殘存的牌坊和石象生判斷,墓主人應是古代的一位大臣。

深冬時節,兩人鑿開冰窟窿洗衣服,那種刺骨的寒冷真是難以想象,小編看了都打寒顫。

哭墳的婦女,祭奠死者。令人悲傷的一幕。

殘破凌亂的河南貢院。河南貢院在鼎盛時期,有號舍1萬餘間。庚子事變期間,順天貢院被八國聯軍破壞,1903年、1904年兩年裡,順天貢院所要承擔的兩場鄉試、兩場全國會試都改在河南貢院舉行,這之後科舉制度就取消了。可以說,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在河南貢院劃上句號。

清朝遺留下來的龍亭大殿。唐朝時期,節度使的衙署就在這裡,北宋時的皇城亦在此。清朝時期,此地建萬壽亭供奉皇帝萬歲牌位,因而有“龍亭”之稱,後改建為道觀,至清朝滅亡屢有修葺。1919年拍照時,仍有道士在內。

清朝遺留下來的開封城牆。清朝初年,開封府在明朝基礎上重修城牆,高3丈5尺,寬2丈1尺,周長20裡。1842年,當地重新修建城牆,城牆加高、加厚,城門升高丈餘,周長也更長,歷時一年半建造完成。目前,開封城牆遺留14.4公里,已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