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不走獨龍江的美景不要緊,這些“獨龍”特產求帶走

“客人來吃飯第一句就問有什麼獨龍江特色菜。我們說有獨龍雞、獨龍牛肉,他們二話不說就點這些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獨龍江鄉孔當村委會王門小組“亞那”客棧老闆梁向寶說起“獨龍”特產時,只擔心下一步旅遊旺季會缺貨而“供不應求”。

带不走独龙江的美景不要紧,这些“独龙”特产求带走

獨龍原雞

獨龍江因其獨特的區位和民風民俗文化,孕育了獨有的特色產業。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和行業部門著力在培育特色產業上下功夫,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路子,圍繞鄉村旅遊,力爭做好特色產業這篇文章,“獨龍”特產正欲走俏。

林下作物多點開花

带不走独龙江的美景不要紧,这些“独龙”特产求带走

獨龍族群眾喜收草果

草果產業,是獨龍江種植業中已給群眾帶來較大效益的特色支柱產業。2018年底,全鄉草果種植面積達68277 畝,產量達1004噸,產值約743萬元。“通過提質增效和延伸產業鏈進一步做大做強草果產業。”獨龍江鄉分管農業的副鄉長鬍晨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該鄉的草果發展方向。

同時,做好重樓、葛根、羊肚菌等名、特、優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全鄉現種植有重樓1700餘畝,有望在2至3年後逐漸進入成熟期;今年已採收羊肚菌660噸產量,產值400萬元,帶動農戶396戶1188人;新增種植葛根700多畝,黃精近700畝。

在孔當村肯迪小組村民肯志平家地,種下三個多月的葛根苗長勢良好,有的根莖已有半斤之多。“如果像技術員說的畝產1000多斤,肯定比種苞谷划算。”肯志平說,葛根苗是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免費提供的,還派了技術員教授種植和管理。

林中養殖蜜香四溢

带不走独龙江的美景不要紧,这些“独龙”特产求带走

獨龍江林下套養中蜂

“我們獨龍江的每個角落都可以養蜂,只要防得住老熊偷吃,就是賺錢的好產業。”馬庫村民馬雪華是村裡的養蜂高手,他今年養了20箱中蜂,被狗熊偷吃了10箱,但政府有野生動物肇事賠償政策,因此他對中蜂產業前景依然看好。

從去年以來,貢山縣中蜂辦指導獨龍江中蜂養殖戶,通過“建基地、抓培訓、培能人、重擴繁”模式,初步實現了規範化、標準化、規模化養殖目標,逐步解決以往蜂農養殖技術參差不齊,傳統圓木蜂桶養殖比重大、產蜜量低、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和產品價值低等問題。

“按現行市場價1市斤蜂蜜為100元,一個標準箱平均產蜜20市斤,那一家農戶養10箱就脫貧了。”貢山縣中蜂辦主任鍾建新介紹,獨龍江產的蜂蜜質量上等、原生態、產值高,全鄉已招養獨龍蜂4625箱,產量5119.5斤,產值約70萬元。

带不走独龙江的美景不要紧,这些“独龙”特产求带走

自然放養的獨龍牛

去年,全鄉大小牲畜存欄23679頭(只),出欄12210頭(只),扶持獨龍原雞、高黎貢山豬養殖80戶,完成獨龍牛投放1153頭。此外,為了帶動特色種養業的發展,貢山縣相關行業部門扶持發展了10戶獨龍族農家樂和特色客棧。

“我們家自己養的獨龍雞賣完了,就買隔壁鄰居親戚家的,這樣大家都能有一點收入。”農閒時,在巴坡村自家新居里開旅遊接待點的王春梅說,旅遊黃金週時不僅接待房爆滿,獨龍雞、野生幹木耳、幹竹筍等土特產也十分暢銷。

手工藝品悄然上架

“我們獨龍族的藤編工藝品,在貢山縣很早就有名了,但一直形成不了產業。”貢山縣獨龍江鄉手工藝品協會會長曾劍軍說,隨著政府部門對民族傳統手工藝產業扶持力度的加大,獨龍江傳統手工藝品初步形成產業化。

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獨龍江鄉手工藝品協會成立之初並沒有獨立的經營場地。協會從今年年初開始有了獨立的經營門面,銷售額已有三萬餘元。有了定點銷售窗口和一定的盈利,會員的積極性逐步在提高。

在手工藝品協會的鋪子裡,除了木雕產品,還有手工紡織獨龍毯、藤編、竹編等,獨龍蜂蜜、董棕粉、葛根粉、三七、白芨等農特產品。

曾劍軍說,下一步,他們想請高水平設計師幫助設計品種多樣的獨龍族特色手工藝產品,以此豐富產品內容。同時,嘗試電商銷售,拓寬產品銷路,從而增加會員收入。

雲南網記者 李熙臨 通訊員 王靖生 顧澤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