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噬菌體長得那麼機械?不像自然界的產物?

飛龍在天9783


噬菌體是一種病毒,病毒是介於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一種物質。在沒有遇到宿主——細菌、細胞之前,完全可以將其看成沒有生命的化學物質。它既沒有任何動作,也沒有新陳代謝,更不會進行繁衍生息。就是一個大分子。

一旦接觸到宿主,他的遺傳物質大分子:DNA或者RNA,就會神奇地拆散宿主的DNA,取得原材料,然後按照自己的分子順序進行組裝。組裝完成後就分裂成兩個。與此同時,被病毒感染破壞的宿主個體:細菌或者細胞,也就死亡了。

這個感染的過程,即是病毒繁衍、複製自己的過程,也可以說是遺傳大分子的一種化學反應。

讀懂了病毒,也就讀懂了生命體與非生命體,它們之間的界線其實是模糊的,病毒正是這個模糊地帶的神奇存在。並且,如果按照病毒種類與絕對數量上來說,說人類是地球的主宰也許並不準確。因為,一滴海水裡就可能存在上百萬的病毒。

從這種角度上來看,無論病毒是生命體,還是非生命體,最重要的是它的遺傳信息的傳遞。能夠順利傳遞,它就可以存世。不能傳遞,它就會被自然選擇所淘汰。

無論是病毒、細菌、真菌,無論是動物、植物、微生物,本質上其實都是遺傳物質DNA或RNA複製傳播它自己的一種載體罷了。不同之處在於,有的遺傳指令簡單粗暴,就像病毒,直接暴力拆解宿主,組裝自己。當然,它們的傳播策略則各有千秋。比如讓宿主忍不住咳嗽——流感病毒,甚至讓宿主瘋狂撕咬其他生物——狂犬病毒。

有些則足夠複雜,進化出了一堆堆的器官、系統,比如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生殖系統,維繫自己的傳承。

通過億萬年的進化,人類的遺傳信息最絕妙,他們進化大腦,人類掌握了知識,他們越來越聰明,聰明到終於認清了生命的本質,DNA的伎倆。人類甚至已經掌握了自己組裝、修改、轉接DNA的技術。從某種角度上看,人類已經成為了自己的上帝。他們能夠不依靠自然選擇的緩慢進化,自主設計,甚至創造之前完全不存在的新生命體。

科學家們已經通過重寫DNA,成功創造出了之前世界上不存在的人工酵母。


科普平論猿


乍一看噬菌體,樣子長得還真像納米機器人,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另有原因?


噬菌體是自然界病毒種類中分佈最為廣泛的群體,幾乎無所不在,就連我們的腸道內都有它們的身影。噬菌體首先是一種病毒,它專門侵襲細菌,必須在活體細菌內生活,是典型的寄生性病毒,並且賦予宿主相應遺傳物質。

噬菌體在結構上的差別也比較大,非常常見的,也就是題主發的那個圖片,是有尾部的20面體,尾部儲存著dna物質。還有其它兩類,即無尾部20面體和線狀體。正20面體由於非常接近球形,在相同體積下,所需的搭建原料最少,是病毒界比較常見的組成結構。


噬菌體具有病毒的特性,形體非常微小,不具備完整的細胞結構,頭部只含有單一的核酸,外層覆蓋一層蛋白質外殼。而尾部則由蛋白質組成,分為尾領、尾鞘和尾髓部分,末端有尾板、尾刺和尾絲,之所以看起來有像納米機器人的腿,主要是與吸附宿主有關,能夠牢牢抓住宿主,也是頭部核酸物質進入宿主的通路。





所以,噬菌體的形態,既與本身蛋白質結構有關,也與生物活性的增殖過程有關,是適應自身生存發展的特定需要。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噬菌體是一種病毒,它專門侵襲細菌,必須在活體細菌內生活,是典型的寄生性病毒,並且賦予宿主相應遺傳物質。


無尾部結構的二十面體:這種噬菌體為一個二十面體,外表由規律排列的蛋白亞單位——衣殼組成,核酸則被包裹在內部。



有尾部結構的二十面體:這種噬菌體除了一個二十面體的頭部外,還有由一箇中空的針狀結構及外鞘組成的尾部,以及尾絲和尾針組成的基部。

線狀體:這種噬菌體呈線狀,沒有明顯的頭部結構,而是由殼粒組成的盤旋狀結構。

迄今已知的噬菌體大多數是有尾部結構的二十面體,這是因為正多面體是多面體裡最簡單的結構,搭建起來最容易,所以病毒喜歡採用正多面體的結構。而正多面體一共又只有五種,分別是正4, 6, 8, 12, 20面體,其中正20面體是最接近球形的,也就是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需要更少的材料,更為節省。


噬菌體具有病毒的特性,形體非常微小,不具備完整的細胞結構,頭部只含有單一的核酸,外層覆蓋一層蛋白質外殼。

而尾部則由蛋白質組成,分為尾領、尾鞘和尾髓部分,末端有尾板、尾刺和尾絲,之所以看起來有像納米機器人的腿,主要是與吸附宿主有關,能夠牢牢抓住宿主,也是頭部核酸物質進入宿主的通路。


然而它恰恰是大自然的傑作,因為幾何機械外形,剛剛好維持它的日常生活狀態,而且又最大限度的利用自身基因去繁衍,所以這是通過大自然數學規律實現的。


星球上的科學


很抱歉,你的命題不成立。

你看到的都是模式圖,而不是實物圖。事實上噬菌體的種類很多很多,有的基因組是dna,有的遺傳物質是RNA,形態上有短腿的,有長腿的,有的腿可以收縮,有的就完全是絲狀的,比如m13噬菌體。腿是一個形態名稱,其實是蛋白質聚集體形成的結構,在電鏡下就是一個長髮絲狀的結構。對於多面體的頭部,一般是外殼蛋白按照一定的拓撲排列組成。但是和機器差別還是很大的,形狀上你可以理解成帶有草莓🍓一樣的凸起的結構(氨基酸側鏈)。

自然界細菌種類大體上含有革蘭氏陽性,革蘭氏陰性兩大類。此外結核分枝桿菌,支原體,衣原體結構和革蘭氏染色特性不一樣,不好歸屬。人的體表,口腔,消化道等地方有幾千種以上的細菌(包括了致病菌,條件致病菌,還有益生菌,絕大部分是無害的共生菌,和我們一起演化,組成生態系統),這些細菌有些攜帶了溶原噬菌體,有些攜帶裂解型噬菌體。噬菌體在自然界分佈廣泛,有人分析過近海的海水,每一升中竟然有高達一億個以上的噬菌體顆粒,你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池塘,湖泊,河流水體的噬菌體數量。有些噬菌體可以感染不同種類親緣關係較近的細菌,但是通常會有一定的種屬特異性。

噬菌體在生物學分類上就是一種病毒,只是它感染的是細菌之類的微生物。病毒這一家子,不同種類有不同的宿主,有感染細菌的,有感染植物的,有感染昆蟲的,有感染對蝦之類甲殼動物的,甚至還有能夠對抗病毒的病毒。我們比較關心的是感染哺乳動物的,比如這次鬧的很兇的非洲豬瘟病毒。此外還有常見的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非洲豬瘟病毒並不感染人類,所以不必緊張。

要想看一看更貼近真實情況的噬菌體形態,只要搜索帶有microbe phage electrophotography 標籤的圖片即可。我手機上沒有存噬菌體圖,這個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汙染,我給你看看一張病毒顆粒圖,它和噬菌體之間相當於是住在不同房子裡的表兄弟。對了,噬菌體具有生命,結構上有很強的柔性,組成尾巴的shaft部分可以擺動,也可以吸附在宿主表面,甚至通過酶解作用在宿主細胞壁上打孔,幫助噬菌體侵染宿主。噬菌體頭部通常包裹遺傳物質,有一定的塑性可以變形。整體在一定範圍內有無規則熱力學運動,它的大小一般是十納米級別的,大的可以達到幾百納米。它可以在細菌內複製自我。你家機器這麼小並且可以複製自我嗎?

所以,形態上看到的模式圖往往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和實際的噬菌體形態差別很大。噬菌體在地球上出現比智慧人類早了幾億年,不可能是人造機器。



兔子不吃葷


首先必需說,長得像“機器”,這主要是肌尾噬菌體科和短足噬菌體科的典型特徵,其它噬菌體可不是這個樣子的。


上圖:典型的大腸桿菌噬菌體T4的掃描電鏡照片,看起來很像是一隻昆蟲(六條腿),其獨特的外觀讓它成為了科研論述和科普的最佳代表。但是並非所有噬菌體都長成這般科幻的模樣。注意,掃描電鏡圖是電子在噬菌體蛋白質分子旁衍射而形成的圖像(電子非常小,因此解析度相當地高,以至於能夠描繪出分子外周的電子雲電場的體積感),它反映的是生物分子電動力學邊界的外貌,因此看起來線條精細且有“肉感”。這隻能反映包圍在分子外圍的靜電場的形狀,這是否能反應分子的真實形狀,很難說。


先簡單科普一下噬菌體的意思:

噬菌體是一種病毒,但它不會攻擊植物或動物細胞,而是攻擊細菌,以其為宿主進行復制。噬菌體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只會結合特定細菌細胞膜的特定位置,然後像注射器一樣,向細菌體內注入其遺傳物質。對於上圖中的噬菌體T4,其遺傳物質就存儲在頂部的那個六面體圍成的腹部裡面。噬菌體的病毒mRNA只需幾分鐘就可以利用細菌的核糖體制造自己的蛋白質,從而將細菌轉變為病毒加工廠,生產、組裝出無數新的噬菌體。和病毒一樣,噬菌體實際上相當於是“強行委託”細菌這個具有“完整產能”的生化工廠替自己“代工”,但這種代工不僅不支付費用,而且還要威脅到代工廠的生存。因此噬菌體和病毒以人類的觀點來看,確實有點“過於邪惡”了。不過敵人的敵人可以成為我們的朋友,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利用噬菌體來殺菌,而且可以“點殺”,因為噬菌體一般只能殺死特定的細菌品種。


噬菌體T4

噬菌體T4,這個只感染大腸桿菌的傢伙,是出於教育和科普目的而常用的示例,因此我們看到的通常都是它那種超級科幻的“玉照”。 由於大腸桿菌和噬菌體T4都很易於實驗室培養,因此T4也是用於對噬菌體進行研究的最佳對象之一。 當然,除了它之外,還存在許多其他類型和樣式的噬菌體。


通常,“噬菌體”僅指感染細菌的病毒。 結構、形態的種類非常繁多,不能一概而論。

但人類對噬菌體的研究還不夠充分,對其特徵瞭解有限,原因是它們的尺寸極小。根據目前的研究表明,有理由相信幾乎所有細菌物種都會感染一種或幾種類型的噬菌體,並且大多數噬菌體被認為具有高度的特異性,也就是說只感染特定的細菌。


上圖:噬菌體T4的外觀結構。


噬菌體T4看起來像機器的主要原因

可能在於其幾何形狀讓人聯想起機器實際上這個原因跟構成生物體的材料——蛋白質的解析度有關。

我們平時都關心電腦屏幕和手機屏幕的解析度,如果解析度太低,那麼我們看到的圖像就會出現鋸齒和稜角。以一個小圓點為例,在高分辨率的手機屏幕上來看,我們會覺得雖然一個圓點雖小,但是靠近了看仍然是一個圓,但如果將同一個圓點的圖片放到低分辨率的手機上去看,就會發現圓點可能就只變成了幾個方塊像素構成的不規則圖形,甚至根本不是圓了。

上圖:不同詳述級別表現出來的圓的外觀。三個像素寬度的圓就已經是一個有稜有角的正方形了。


噬菌體和幾乎所有病毒一樣都非常小,如此之小,以至於它們的外殼僅僅由幾個蛋白質的構建塊組成。想想,由20塊矩形磚構成的結構看起來肯定比由200萬塊磚構成的結構更有稜有角,因為解析度太低,沒辦法構建出平滑的圓弧。因此,包括噬菌體在內的病毒往往具有規則的幾何形狀,以等效的視角來看,就是由許多直線和角構成(當然真實的蛋白質分子不可能是完美的直線和角),而噬菌體T4恰好外觀符合了人類對於機器人的定義。而實際上其他病毒也有稜有角,只是不符合人類關於機器人的認知罷了。

上圖:典型的幾種病毒。從左到右:

  • a-菸草花葉病毒(植物病毒)

  • b-腺病毒(普通感冒等)

  • c-流感病毒(流感)

  • d-噬菌體T4(細菌病毒)


總結

機器並不一定要是金屬製作的,納米機器人很可能就是蛋白質機器人,那麼我們還需要自己製造嗎?使用大自然創造好的納米機器人不是更方便?

人類總是從自己的認知來理解這個世界,往往帶來曲解。所以我們需要更加客觀地看待某些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東西。


小宇堂



噬菌體是一種微小的蜘蛛狀病毒,它降落在細菌上注射自己的脫氧核糖核酸,導致細菌死亡。

噬菌體不攻擊典型的植物或動物細胞,而是利用細菌作為其複製宿主。噬菌體高度專業化,落在特定細菌的特定部位,就像帶腿的注射器一樣,注射它的遺傳物質(儲存在頂端的那個大燈泡裡)。



病毒基因只需幾分鐘就能“欺騙”細菌核糖體制造出自己的蛋白質,將細菌轉化成病毒工廠,在某些情況下,病毒工廠會隨著自己的產品爆炸,產生更多的噬菌體,這就是噬菌體的繁殖方式。



對於那些相信生命是仁慈的上帝創造出來的人來說,相信噬菌體是邪惡創造產生的也是很自然的。



當然,人類長期以來一直將噬菌體想象成從抗生素替代品到噬菌體療法的工具,再到批准的食品噴霧劑。雖然很容易將納米機器人視為人類生物統治的未來,但有時使用自然產生的“機器人”是更好的選擇。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紛繁複雜的生命世界中,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微生物,噬菌體就是其中之一。



噬菌體是一種專殺細菌的病毒,他們的頭部一般是20面體,好比一個有20個面的骰子,蛋白質的外殼中包含了噬箘體的所有遺傳信息;頭部的下方通常跟著一個長長的尾巴,尾巴的底端還會有一些長的像腿一樣的刺突。噬菌體的形狀非常像人造的機械,有人說是納米機器人。



噬菌體的形狀是為了入侵細菌而設計的,它們的尾巴是中空的,尾巴末端上的刺突能夠識別和牢牢地抓住細菌,目的是為了方便遺傳物質進入細菌體內。



當噬菌體遇到它的目標細菌時,尾巴末端就會像針管一樣迅速刺穿細菌的表面,然後用一些奇怪的動作將它們的遺傳物質通過尾巴注入細菌體內。幾分鐘內,細菌就會被噬菌體接管,整個細菌就變成了一個噬菌體組裝工廠。最後,細菌溶解,噬菌體從細菌體內逃逸,然後去尋找新的目標。



納米機器人和噬菌體長的很像,他們是人類製造的,不排除一些科學家設計納米機器人的形狀時,借鑑了噬菌體的構造。

噬菌體的形狀是在進化的過程中形成的,如果他們不長成這個樣子,很有可能就滅絕了,我們也不會看得到它們。它們是大自然的傑作,這樣的外形讓他們能夠最大程度生存和繁衍。


瘋狂知識點


我們所能觀測到的東西都是微觀物質的聚集導致的宏觀效應,從根本上來說,人類的感官無論是聽覺,視覺,味覺還是觸覺都只是人類對聲波,光波,電磁波,機械波的宏觀感知,對整個世界而言,這些波也僅僅只是波長與頻率的不同,本質上是一樣的,由此可見,不同的波構成了整個世界,既然在這一層級或者說數量級層面,構成了我們所能夠認知的世界,那麼一定有上一層級或者是下一層級的地方也有智慧生物的出現,只是由於二者相差太過於巨大,因此二者之間不會有任何影響。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迄今為止人類還未發現其他智慧生命宇宙,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對波的描述也不夠精確,但是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現實


煤先生不曬也很黑


對於細菌與病毒來說,人體就是它們的地球它們的宇宙,有的對人體有害有的對人體有益,就相當於人類對於地球來說,地球上曾經自然滅絕的物種,說是自然淘汰,不如說是地球為維持平衡的淘汰,就像人體生病,有病毒,人體就會產生抗體殺死病毒。對於細菌和病毒來說,它們不會考慮人體也就是它們所謂的地球是不是生命體,人體是它們無法理解的,就像人類無法理解地球是另外一種生命體。其實人類就是地球的細菌,開始對地球是有益菌,後來人類開始進化,有益細菌進化成病菌,又進化成病毒,又進化成癌細胞……不停榨取地球的資源,殺死維持地球平衡的其他生物……最後的結果不是人類殺死地球就是地球想法殺死人類,人類同地球之爭多麼像疾病同人類的抗爭。如果人類不做出改變,即使移民到其他星球,也是殘喘而已,就像癌細胞不能離開人體存活一樣,即使進化到一定地步,可以傳染別人,也離不開毀滅的結局,除非人類可以無限制增長,它們不可能憑空生存。


半醉半醒半浮生22


噬菌體是一類病毒的統稱,它們主要的寄生目標是特定的某些細菌,噬菌體的寄生可以導致細菌的破裂,因此顧名思義的被稱為噬菌體。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噬菌體對於一些危害人體健康的細菌來說就是噩夢,因此也可以說噬菌體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構成比較簡單和其它病毒相同就是由遺傳物質和蛋白質構成,但是噬菌體又被稱為自然存在的納米機器人,就是由於它們的外形結構太過於機械。


噬菌體的頭部一般是正二十面體,遺傳物質DNA或者RNA儲存在頭部,在幾何學立方對稱結構中二十面體很特殊,和應用的“材料”相比相對來說具有最大的容積,可以承載最多的遺傳物質。噬菌體的繁殖方式分兩種,一是直接把自己的遺傳物質注射到細菌中進行編碼蛋白質並且複製,形成更多的噬菌體,最終破解細菌而出;第二種是直接把自己的遺傳物質整合到細菌的染色體上,隨著細菌的分裂,噬菌體的遺傳物質也被遺傳到新的細菌上。


噬菌體吞噬細菌的過程有這樣幾步:1.吸附、2.注射、3.合成、4.裝配、5.釋放

高效的完成這幾步,噬菌體的特殊結構起到主要作用,而細菌就像是噬菌體租借的一個“零件製造工廠”,用細菌的原材料製作自己需要的遺傳物質或者身體的結構蛋白。最後再組裝成新的噬菌體,待噬菌體數量足夠多的時候,這個租借的工廠也就失去了它的價值,噬菌體會讓細菌解體破裂最終釋放。
自然界中的噬菌體廣泛存在,甚至於我們的身體內都大量的存在著噬菌體,尤其是細菌聚集的地方我們的腸道。為了實現藉助細菌繁殖,它們自身的這種結構最為適應,既簡單又較為實用。與其說它像納米機器人,倒不如說納米機器人是仿照噬菌體來製作的。

(幾張圖中展示的都是T4噬菌體)

噬菌體除了這種比較機械化的結構有頭有尾,還有整體呈現出線狀的噬菌體,它們的外形就比較常規了。至於說噬菌體為什麼長得這麼機械,只能去問它的DNA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