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永川“夾層”醫院的地方探索

重慶永川“夾層”醫院的地方探索

◇合理的就醫秩序應該是金字塔形的,越到上級醫院,患者越少,但現實情況反倒是一些二級醫院患者減少,呈現一種啞鈴形趨勢

◇論技術不如三甲醫院、論便利不如基層醫院,二級綜合醫院該如何走出“夾層”尷尬

近年來,在一些醫療資源相對集中的大中型城市,不少二級綜合醫院因綜合水平不如三甲醫院、便利不如基層醫院陷入“夾層”尷尬,出現患者、醫生雙流失等問題。

改革前的重慶市永川區人民醫院就曾遭遇類似困境。在與當地三甲醫院、民營醫院、專科醫院和基層醫院的激烈競爭中,永川區人民醫院因定位不清、管理滯後、硬件不足、人才流失等諸多因素導致病患流失、經營虧損,醫護人員狀態低迷。

針對這些“病灶”,永川區人民醫院走特色發展之路,增強急救能力、引進名醫專家、加強醫院間合作,充分發揮二級綜合醫院承上啟下的就醫作用。經兩年努力,患者就診人次大幅上升,醫院扭虧為盈。

永川區人民醫院因何成功“突圍”?其“破困”又對全國數千家二級醫院有何啟示?

“2010年永川區人民醫院就創建了二甲,當時在周邊二甲綜合醫院中算是有名氣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2017年前後醫院陷入困境,當年虧損2000多萬元,買不起醫療設備,一些骨幹醫護人員流失,幾乎無法運轉。”回憶醫院最困難的時候,永川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蘇公祥說。

我國按照醫院服務的地域範圍、隸屬關係以及醫療設施的規模和技術力量等,把醫院分為一級醫院、二級醫院和三級醫院,希望形成小病進基層醫療機構,多發病、常見病進二級醫院,疑難雜症進三級大醫院的就醫秩序。一段時間以來,由於基層鄉鎮、社區衛生院技術力量不足,三級醫院數量較少,一些市(區)縣二級綜合醫院在我國醫療服務體系中作用巨大甚至不可替代。

近年,隨著醫改強力推進,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質量明顯增強。與此同時,三甲醫院、特色專科醫院等也日趨增多。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部分二級綜合醫院顯得優勢不再。

位於成渝經濟帶的重慶市永川區醫療資源較為豐富。據蘇公祥介紹,永川區有兩家三甲醫院,另有民營專科和綜合醫院20多家。“永川區人民醫院雖然大而全,但是技術比不上三甲,專科特色不如一些民營醫院,又沒有鄉鎮、社區衛生院便利,這就出現不上不下的‘夾層’尷尬,生存艱難。”

在醫療市場大環境變化之外,二級醫院的困境也與其自身管理相關。“在市場競爭中定位不清,缺乏創新精神,抱著過去鐵飯碗的思維不放,特別是薪酬改革滯後,醫務人員沒有積極性,骨幹人才被挖走,這些自身問題進一步加劇了醫院困境。”蘇公祥說。

永川區人民醫院的引進專家、心血管內科教授遲路湘對此深有感觸。他說,合理的就醫秩序應該是金字塔形的,越到上級醫院,患者越少。但現實情況是,醫改以後,到基層醫院就醫的患者多了,三甲醫院也仍然人滿為患,反倒是一些二級醫院患者減少,呈現為一種啞鈴形趨勢。“如果大量二級醫院無法承擔治療多發病、常見病的功能,基層醫院治不了的都去三甲醫院,就難以形成科學的就醫格局,也難以有效降低患者負擔,甚至可能影響到醫改成效。”遲路湘說。

“突圍”之路

面對“夾層”苦惱,不少二級醫院試圖通過創建三甲醫院突圍。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創建三甲醫院要求較高,不僅醫院自身需要大幅提升軟硬設施條件,還需要獲得政府支持等外部助力,這對大部分二級綜合性醫院來說並不容易。

針對問題,永川區人民醫院提出,醫院自身破困的關鍵在於緊緊盯住治療多發病、常見病的定位,不斷提高救治多發病、常見病的能力。

蘇公祥認為,能否為各種創傷、突發急救患者贏得黃金時間是二級綜合醫院的重要職責,通常而言,醫院急診科多采用承接患者、協調不同科室會診、轉送患者到相關科室的運行模式。但在蘇公祥看來,這種模式的弊端在於,一方面急診科如同轉運站,醫護人員得不到鍛鍊,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協調不同科室會診影響效率,耽誤創傷患者救治黃金時間。

該院創傷救治中心護士長簡琴說,患者受傷後,前10分鐘是白金救治期,前1小時是黃金救治期。創傷患者往往多個部位受傷,涉及外科、骨科等多個科室。“曾有一位刀傷患者來我院救治,其多個臟器破裂。我們協調3個科室會診,耽誤了時間,患者家屬十分不滿,最後只得把患者轉到一家三甲醫院。這種情況影響了醫院口碑。”

有鑑於此,永川區人民醫院以創傷急救為突破口,將急診科、骨科、外科等傳統科室醫護人員進行調整,組建創傷救治中心,同時優化醫院佈局,將檢驗科、重症醫學科、手術室、放射科等毗鄰設置,開啟“突圍”之路。

改革後的效果出乎簡琴意料。她說:“今年6月初,有位礦工被撞傷,腹腔出血、肝臟破裂。送到我院後,不需要協調其他科室,創傷救治中心很快就對患者進行會診,並實施了手術。最近一個月,創傷救治中心門診增加了500多人次。”

永川區人民醫院的急救模式得到主管部門的認可——今年4月,該院創傷救治中心被授予“中國創傷救治聯盟創傷救治中心建設單位”。

在創傷救治中心取得成功後,永川區人民醫院更加堅定了走集中力量打造王牌科室的發展道路。醫院通過邀請專家指導、加大員工進修培訓等措施,其神經內科、耳鼻咽喉科、泌尿肝膽科等科室業務量明顯上升。

近年,針對腫瘤發病率上升,永川區人民醫院與新加坡相關醫院、重慶市腫瘤醫院合作,學習對方先進管理和技術,設立腫瘤專科醫院,並對當地腫瘤疾病進行事前干預。

從“不上不下”到“承上啟下”

永川區人民醫院共有50多個科室。經由部分王牌科室取得不錯“戰績”,全院職工看到了希望。

蘇公祥表示,“夾層”醫院要突圍,必須要激發全體醫護人員的積極性。“過去,醫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幹得好不如要得好’的問題,影響了職工幹事創業的動力,現在,我們著力開展薪酬制度改革、打造醫院文化。”

據記者瞭解,此前,永川區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的薪資分配主要是吃大鍋飯,如今則以具體勞動量進行分配。

走進永川區人民醫院檢驗科,一臺臺嶄新的儀器設備排列整齊。檢驗科主任王科是一名從三甲醫院引進的專業人才。他說:“檢驗科如同醫院的‘服務器’,儀器設備至關重要。前兩年醫院設備陳舊老化較多,從去年開始一批新設備陸續到位,讓各類檢查結果更加準確。更重要的是,科室31名醫護人員中年輕人多、氛圍好、有活力,是很好的幹事創業平臺。”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永川區人民醫院從幾乎無法運轉的“夾層”成功突圍。2019年上半年,醫院門診量和出院量分別達到21萬、1.9萬餘人次,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4.69%、66.1%;藥佔比較去年同期降低4.14%,醫療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74.44%,門診和住院患者中危急重症和三四級手術量有較大上升。

“二級‘夾層’醫院雖面臨諸多挑戰,但只要根據自身特色創新改革,提高多發病、常見病治療能力,仍然大有可為,進而發揮好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助力健康中國。”蘇公祥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