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i 想要更懂人類,但人類更重隱私

雷鋒網消息,近日,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正在開發一種全新方法,將在未來版本的 Siri 中添加面部分析功能,以此幫助 Siri 理解用戶的需求,減少語音請求被誤解的次數。

Siri 想要更懂人类,但人类更重隐私

【 圖片來源:appleinsider所有者:appleinsider 】

除了面部識別,還能解讀情緒

相關報道顯示,蘋果已經向美國專利與商標局(USPTO)提交了這一專利。據美國專利號 20190348037 的描述,在某些情況下,智能軟件代理(也就是 Siri)根據語音所採取的操作可能與用戶想要的操作不匹配。但如果能夠進一步對面部圖像進行分析,通過識別形狀或運動來識別特定的肌肉或肌肉群是否被激活,就可以進行更好的判斷。

不僅如此,專利文件中還提到,用戶反應的信息會被表示為一個或多個度量。例如用戶反應對應於某種特定狀態的概率,比如積極或消極情緒。也就是說,應用了人臉識別技術後,Siri 不僅能夠識別面部圖像,還能夠解讀用戶的情緒狀態。

Siri 想要更懂人类,但人类更重隐私

【 圖片來源:appleinsider所有者:appleinsider 】

那麼,Siri 是如何實現這一操作的?

根據專利文件的說明,蘋果的這套系統首先需要通過麥克風獲得音頻輸入,並且通過攝像頭獲得一張或多張圖像來發揮作用。另外,基於人類表情可能代表多種含義這一事實,蘋果的面部動作編碼系統(雷鋒網按,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FACS)會將這些表情可能代表的含義進行分類。

據瞭解,FACS 最早創建於 20 世紀 70 年代,是面部情緒分類標準,它能夠將每種可能的面部表情歸類到一個更廣泛的參考目錄中。由此,使用 FACS,蘋果的系統將能夠通過分析,來確定更大可能性的用戶請求,然後讓 Siri 做出相應的反應。

消息一出,就有網友對此表示“細思極恐”。

人臉識別存在爭議性

儘管目前 Siri 還未應用這一面部識別的專利技術,不過,就僅從“人臉識別”這個層次來看,就已是極具爭議性的存在了。

2018 年 2 月 9 日,據《紐約時報》報道,如今非常熱門的 AI 應用人臉識別,針對不同種族的準確率差異巨大。報道援引相關實驗結果稱,深色膚色的人群的識別錯誤率高於膚色較淺的人群。從具體數據來看,針對黑人女性的錯誤率高達 21%-35%,而針對白人男性的錯誤率則低於 1%——這在美國可以說是非常政治不正確的了。

Siri 想要更懂人类,但人类更重隐私

【 圖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所有者:The New York Times 】

而人臉識別技術的不成熟性不僅限於此。此前,亞馬遜在 2016 年推出的圖像識別 AI 系統 “Rekognition” 將 28 名美國國會議員識別成了罪犯,讓美國社會一片譁然,這也讓群眾對人臉識別技術充滿了質疑。

如果說人臉識別技術目前的侷限性導致了種族差異、性別差異,但人臉識別對隱私的侵犯就不僅僅是技術層面上的問題了。

就在上個月,關於 Facebook 濫用人臉圖像數據的訴訟案有了新的進展。據法庭文件介紹,Facebook 的人臉識別技術違反了伊利諾伊州的生物特徵信息隱私法(BIPA),可能對用戶隱私構成實質性的威脅,侵害用戶隱私。

據瞭解,美國各個州已陸續對人臉識別發出禁令。2019 年 5 月,舊金山市對人臉識別技術發出了禁令,禁止該技術在政府機關和執法機關中使用。無獨有偶,6 月 27 日,美國馬薩諸塞州薩默維爾市也通過了《人臉識別全面禁止條例》;到了 7 月 16 日,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市同樣通過了《監視及社區安全法案》,成為第三個禁止人臉識別的美國城市。

要知道,不僅僅在美國,在隱私權的問題上,各個國家的群眾對此都是極為看重的。在 2019 年 8 月,蘋果被爆出監聽 Siri 錄音,涉嫌洩露用戶隱私引起一片譁然。最後,對於這一竊聽風波,以蘋果官方發佈致歉聲明告終。

雷鋒網總結

從目前情況來看,Siri 要真正實現面部分析,解讀情緒,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挑戰,還將面臨這一技術可能帶來的偏見問題、隱私問題。而從蘋果此前陷入的風波以及其他公司面臨的困境來看,要讓 Siri 真正實現讀懂人類,而又不侵犯隱私,這條路任重道遠。

雷鋒網年度評選——尋找19大行業的最佳AI落地實踐

創立於2017年的「AI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單」,是業內首個人工智能商業案例評選活動。雷鋒網從商用維度出發,尋找人工智能在各個行業的最佳落地實踐。

第三屆評選已正式啟動,關注微信公眾號“雷鋒網”,回覆關鍵詞“榜單”參與報名。詳情可諮詢微信號:xqxq_xq

Siri 想要更懂人类,但人类更重隐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