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默中滅亡還是爆發,《小丑》又一次說出了“好萊塢”的心聲

IMDB,4.6萬用戶打出8.8的高分,一舉擠掉《搏擊俱樂部》,進入總榜TOP10。

上映半月,北美票房2.5億+,全球票房突破10億+,至今仍霸佔北美票房周冠軍,氣勢如虹。

作為成本僅有6400萬美金的中等製作,《小丑》讓華納狠賺一筆,足以填平《正義聯盟》的血虧。

在沉默中滅亡還是爆發,《小丑》又一次說出了“好萊塢”的心聲

影評人中意,觀眾追捧,出品方喜笑顏開,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小丑》卻在大洋彼岸的中國遇了冷。

北美評級R,17歲以下未成年人禁止觀看,正大光明地引入中國市場幾無可能,悄悄摸摸地“地下引入”也因時期敏感有了別樣的含義。

影片結尾,紐約街頭的頭戴面具的小丑們救出了被困警車內的Joke,歡呼聲排山倒海般襲來,群情激盪。

一定時期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小丑》勾繪出了這民粹盛行、風詭雲譎的國際局勢,你可以振臂高呼,但必須承受瘋狂世界的邪惡之果。

說它年度最佳肯定是過譽了,但2019的年度電影中一定有它的身影。

《小丑》

在沉默中滅亡還是爆發,《小丑》又一次說出了“好萊塢”的心聲

80年代,繁華的哥譚市,五位小混混在垃圾遍地、瀰漫下水道氣味的城市街角砸碎了小丑亞瑟•弗萊克的廣告牌,還狠K了他一頓。

既沒有反抗,也沒有掙扎,瘦弱無助的亞瑟蜷縮街頭,默默承受著拳打腳踢。

他哭了,施暴者卻笑了。

觀眾笑了,表演者也由悲轉喜,“哈,哈哈,哈哈哈”,發出了難以抑制的狂喜之聲。

在沉默中滅亡還是爆發,《小丑》又一次說出了“好萊塢”的心聲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泰戈爾的美好願望成了亞瑟的行為準則,公交車上遭人誤解,職場上被同事出賣,家庭中遭受母親異樣的愛,件件扎心的倒黴事都成了他笑的理由。

謹遵醫囑,按時吃藥,記錄自己的每天感悟,用歡笑消解外界的質疑。

努力苟活的他卻患上了神經性疾病,竭力的苦笑成了不由自主的狂笑。

亞瑟從未棄療,但症狀卻越發嚴重。

在沉默中滅亡還是爆發,《小丑》又一次說出了“好萊塢”的心聲

讓人笑是小丑的職業,虛假的笑是亞瑟的偽裝,哈哈大笑則是他們對外界傷害的集體回應,笑貫穿於小丑的一生,但亞瑟的一生卻一點也不搞笑。

慢慢地,小丑開始走出右手持筆的亞瑟體內,成了左手持槍的暴徒。

地鐵之上,小丑將槍口對準了三個身著西服在高檔辦公樓工作的白領,乾脆利落,招招斃命,幾分鐘,三條生命隕落。

受害者完成了對施暴者的反抗,成了更高階的施暴者,但可悲的是,亞瑟與他的命運何其相似,不過是富人區外散發著地下鐵味道的“寄生蟲”。

在沉默中滅亡還是爆發,《小丑》又一次說出了“好萊塢”的心聲

影片伊始,電臺話外音講著哥譚市垃圾工人大罷工,數噸垃圾無法運輸,以至於影響了富人區的生活。

亞瑟第二次心理輔導時,醫生因為政府政策失去了工作,亞瑟也沒有了免費心理疏導的機會。

為了認祖歸宗,亞瑟潛入大劇場,劇場內富豪們正組團欣賞卓別林的諷刺鉅製《摩登時代》。

在沉默中滅亡還是爆發,《小丑》又一次說出了“好萊塢”的心聲

亞瑟很瘋狂,但更瘋狂的是世界,是左右哥譚市命運的大富商布魯斯•托馬斯。

最終,名不見經傳的亞瑟決定用“生命創造價值”,在沉默中驟然爆發。

他殺掉了給予自己不幸童年的母親,殺掉了心儀許久卻對他毫不在意的姑娘,殺掉了他心心念念,帶他認祖歸宗的“父親”,殺掉了曾被他奉為喜劇事業偶像的訪談節目主持人。

亞瑟走火入魔,小丑卻重獲新生。

在沉默中滅亡還是爆發,《小丑》又一次說出了“好萊塢”的心聲

金獅認證,豆瓣IMDB封神。

毫無疑問,《小丑》是難得一見的佳作,其現實意義更是不言而喻,但刨除影片與現實的呼應,影片講述的不過還是好萊塢常見的小人物崩壞故事。

要麼在沉默中死亡,成為絕大多數,要麼在沉默中爆發,反抗世界。

小丑選擇了後者,選擇了與《V字仇殺隊》、《出租車司機》相同的答案,但不同的是,小丑從第一秒就選擇了這條路,直抒胸臆,缺少了矜持。

原生家庭不幸福,職場生涯不幸福,心理治療不幸福,戀愛之路不幸福,追夢之路不幸福,甚至做個公交車,不幸也會如影隨形。

誠然,影片有著作者對現今社會矛盾的深刻思考,但這些矛盾從開場就全部放置於小丑身上,無異於告訴觀眾:他就是大反派,但我們就是要給他洗白。

在沉默中滅亡還是爆發,《小丑》又一次說出了“好萊塢”的心聲

好看,動人,但卻稱不上偉大,反而更像是一場為討觀眾喜歡而排練已久的演出。

最後,誇一下傑昆•菲尼克斯的演技。

不對,應該是盛讚,怒贊,即便稍顯無腦也要跪拜的封神演技。

煞白的臉龐之上點上一個誇張的紅鼻子,吹氣球、玩雜耍,伴著音樂跳抖音上的熱門舞蹈,看似瘋癲的舉動卻在浮誇妝容的偽裝下,顯得笑意十足。

偽裝帶來了笑,卻也隱藏起表演者的真實感受,讓歡笑之下的感覺成了秘密。

在沉默中滅亡還是爆發,《小丑》又一次說出了“好萊塢”的心聲

大熱恐怖電影《小丑回魂》中,小主角們的童年恐懼演變成了“吃人小丑”;《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童年的陰影讓小丑黑化,成了蝙蝠俠的強敵。

笑與淚,恐怖與喜悅間他們隨意切換,為觀眾創造了立體且豐滿的小丑角色。

《小丑》源自“蝙蝠俠宇宙”,但傑昆•菲尼克斯並沒有延續希斯•萊迪的演繹方式,小丑依舊狠毒,但卻讓人恨不起來,反而滿是同情。

地鐵施暴後,小丑踉踉蹌蹌地跑進地鐵站的廁所,伴著歌聲翩翩起舞,暢享情緒宣洩後的喜悅,但恍惚間,亞瑟又回到鏡頭前,用雙手恐慌地遮住雙眼。

在沉默中滅亡還是爆發,《小丑》又一次說出了“好萊塢”的心聲

外在唯唯諾諾,內心恨意濃重,兩者無法妥協之時,小丑就成了唯一宣洩的方式。

方式決然不對,但有了傑昆•菲尼克斯,我們卻感受到了小丑的無奈。

碼字民工:小配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