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像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一路護送成長但送不上巨星舞臺

上世紀九十年代,“韓流”進入國內,時至今日,放眼娛樂圈,韓流仍然穩據一席之地。事實上,韓流不僅盤活了經濟,業已成為其文化產業輸出的中流砥柱,甚至走出亞洲,走向世界。

以當下火爆全球的韓娛男團——防彈少年團為例,粉絲遍佈亞洲、歐洲、南美等地,無論組合還是個人的商業價值均位居韓娛圈前列,而其背後所屬社BigHit也由一家寂寂無名的小公司,一躍成為勢頭大有趕超韓娛“三大巨頭”的後起之秀。

流量明星像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一路護送成長但送不上巨星舞臺

相較之下,華語偶像團體似乎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譬如老牌天團F4、Twins、S.H.E、飛輪海等,再到如今的TFboys。前者大多成員“單飛”,或與偶像名號距之甚遠;後者雖勢頭強勁,但也再無第二個類似組合能夠接棒。

國內偶像團體的缺失和斷層,讓華語樂壇在“偶像組合”這一領域,一直呈現疲軟狀態。偶有出現,水平也是參差不齊,似是曇花一現,還未引起關注,便早早夭折。

流量明星像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一路護送成長但送不上巨星舞臺

縱觀韓娛圈,從一代偶像組合H.O.T、Fin.K.L到二代的東方神起、Super Junior、BigBang,再到如今的EXO、防彈少年團。一套完整且成熟的“造星體系”下,韓娛對偶像團體的輸出手到擒來,加上公司運作、資本注入,粉絲加持,大環境對年輕人成為偶像的影響,早就深入人心。

當然“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作為偶像所要付出的努力,也非常人可以忍受和堅持。偶像在成為萬人仰慕的偶像前,經歷長久的“練習生”生涯,成了家常便飯。

而練習生的選拔,也從原來的星探,拓展到如今大熱的各種養成類選秀節目,各個經濟公司鉚足勁頭為自家籠絡人才。被公司選中是幸運,但能否出道就又成了一個未知數。

流量明星像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一路護送成長但送不上巨星舞臺

誠如如日中天的防彈少年團成員,也都經歷了平均三年多的練習生生活。前不久退伍的GD權志龍,出道前更是與同組合的太陽,做了長達6年的練習生,中間還面臨著重組、成員淘汰等一系列考驗。

吃苦、忍耐、堅持成了練習生們的代名詞。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的練習生生活中,充滿了迷惘和不確定性。對比之下,韓偶像對於吃苦這件事的堅持和隱忍,以及對出道的渴望與迫切,往往都更勝一籌。

流量明星像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一路護送成長但送不上巨星舞臺

作為當下炙手可熱的偶像團體EXO的中國成員張藝興,在四年的練習生生涯中,“三進二出”公司,每天長達12個小時的練舞是常事。除此之外,聲樂、形體等方面的學習同步進行。

曾經是練習生的王子文在節目中提到“每天都想離開”。藉助在韓出道的跳板的國內藝人越來越多,可是能堅持下來的又有幾人。

流量明星像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一路護送成長但送不上巨星舞臺

即便如此,在紛繁複雜和競爭巨大的韓娛圈,光努力和吃苦永遠是不夠的。即便成功出道,被前輩壓制,被後輩趕超的“危機”時刻存在,如何突出重圍,永葆“鮮度”,成了所有偶像們急於思考的問題。

對於韓娛偶像們來說,“出道”是唯一出路。娛樂圈的殘酷競爭之重、更新換代之快,不允許偶像們“先出道,後有實力”的情形存在。大家對於組合的新鮮度和忠誠度是有時效性的,不能牢牢抓人眼球,終會淹沒在新舊交替中。

機會永遠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沒有過人之處就只能面臨被淘汰。

流量明星像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一路護送成長但送不上巨星舞臺

反觀我們的偶像誕生,出道、成名看起來容易許多。進入公司培訓幾天,經紀公司背書,披著公司練習生名號參加各類選秀節目。不論回爐的“老手”,還是初入門的“菜鳥”,先要混個大眾臉熟。各大選秀節目的誕生,已經成了當下國內偶像藝人們的成名捷徑。

這就延伸出一個深度話題,現實生活中先上車再補票的現象,大家能不能接受或許值得討論。放在娛樂圈,藝人先積累人氣出道,再通過實戰惡補基本功,這樣的偶像大家還願意接受嗎?

流量明星像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一路護送成長但送不上巨星舞臺

不管你接不接受,反正各大經濟公司已經在樂享其成,畢竟短時間內能夠迅速完成公司制定的KPI,何樂為不為。況且,這種“划水愛豆”也不乏關注和粉絲,就像“不怕質疑”的楊超越。

在這種“速食化”造星環境下誕生的偶像,似乎只要頂著一張“好看的臉”,積累一定的認知度,便可成功出道。實力這個東西都變得無關緊要。

流量明星像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一路護送成長但送不上巨星舞臺

之前大火綜藝《偶像練習生》中的董巖磊,參加節目時自曝不擅長唱歌、跳舞,練習生也才當了短短三個月,可這並不耽誤他成了整個節目中的“快樂源泉”,並收穫大批粉絲和高人氣。

如今更是參演各種電視劇,公司也是傾注心血為他爭取不可多得的好資源。

而作為PD的張藝興在後來的《青春有你》節目中,面對僅僅只有一個月練習生涯的選手,也不禁發出“市場浮躁”的感嘆。

究竟是市場的浮躁,催生了大批急於成名的年輕人?還是虛榮作祟,只追求萬人追捧的滿足感的年輕人,讓市場變得浮躁?大家心裡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流量明星像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一路護送成長但送不上巨星舞臺

拋開經濟公司運作、偶像自身條件等因素,粉絲的存在,對偶像的生死存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幾年情況更甚,我們可以稱之為“粉絲經濟下的流量元年”。

“粉絲經濟”的初始階段,當屬走出李宇春、周筆暢和張靚穎等人的第二季《超級女聲》,自此之後,便如雨後春筍般高速發展。

為偶像應援、演唱會、購買周邊......各家粉絲自成“粉圈”,為偶像買單、為愛豆造勢,粉絲簇擁下誕生的偶像們,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流量。

流量明星像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一路護送成長但送不上巨星舞臺

據不完全統計,韓娛圈平均一個月誕生3-5個新組合,其中不包括重組、迴歸。主要的四大打歌平臺:M!Countdown、音樂銀行、人氣歌謠、音樂中心,想要獲取關注度、提高人氣,偶像們就要拼盡全力登上四大節目舞臺,博取關注度。

歸根結底,一個偶像組合少則幾人,多則十幾人,每人分配到的資源有限。如果不能積累個人和團體流量,終究會被擠到娛樂圈的邊緣位置。

流量明星像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一路護送成長但送不上巨星舞臺

再看國內偶像們更傾向於走一條“養成系”的道路,媽媽粉、姐姐粉.....從偶像出道伊始,一路“護送”其成長,忠誠度令人咋舌。

當然偶像的吸粉能力同樣不容小覷,無論是自身魅力還是話題製造,粉絲們自願並樂得為自己的愛豆掏腰包。譬如之前範丞丞的一張付費照片,瘋狂吸金同時也備受爭議。其背後的粉絲貢獻度,讓其他年輕小輩們,甚至是出道已久的“大佬”都望塵莫及。

以前的明星可分為偶像派和實力派,現在則變成了流量派和非流量派。小鮮肉、小花旦騰空出世,可顏值與實力並存的又有幾人。數字小姐、瞪眼演技、咆哮乾嚎,負面評論永遠大於正面評價。

流量明星像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一路護送成長但送不上巨星舞臺

流量明星們之所以能夠有恃無恐,歸功於粉絲保護。無論好壞與否,粉絲們秉承著“舐犢情深”的感情,一如既往支持。明星高高在上,粉絲在下仰望。

韓娛明星的境況,則跟我們的偶像恰恰相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正是明白粉絲對偶像的影響力度。他們的一舉一動活在飯圈“放大鏡”下,一舉一動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陷入萬劫不復、不能回頭的境地。畢竟,韓娛圈可不像國內,對偶像的不妥和錯誤容忍度極高。

為何“韓流”可以“席捲”世界?為何防彈少年團作為韓娛偶像屢屢登上世界舞臺?為何國際場面鮮少見到國內偶像身影?

流量明星像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一路護送成長但送不上巨星舞臺

韓娛圈的造星產業鏈固然成功,但如果我們一味“複製粘貼”,未免遭遇“水土不服”的情況。目標打造一流偶像團體,結果卻變成了“造星墳墓”。

除此之外,一直活在粉絲保護下的“流量”明星們,如同被父母溺愛成長的孩子。不曾吃苦,也不願吃苦。既看不到保護網外的紛爭,又意識不到自身的問題,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內部撕逼。

“流量明星”是時代順勢而為的產物,不需要過度解讀或關注。如何培養、打造出,實力顏值並存的正能量偶像,才是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