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1016期)
《荀子·禮論》有言:“乳母,飲食之者也。”
乳母,其實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奶孃。這種職業,也僅在古代有。一般而言,從事這種職業的多為底層女性。而需求者則是富貴階層,古時候歷代皇帝多有乳母,有的被載入史冊,有的則沒有。比較出名的乳母,比如《西京雜記》記載了一則有關漢武帝和乳母的事,說漢武帝的乳母在外邊有違法亂紀的事傳來,他準備殺其治罪,其乳母乃求告東方朔,在東方朔的幫助下避過殺頭之禍。再比如明朝皇帝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算是古代史上最有名的乳母了,後被朱由校納為妃子,封為“奉聖夫人”。
古有母憑子貴之傳統,乳母雖沒有生育之功,但有哺乳之勞,所以一些乳母因為哺乳對象身份高貴,也跟著發達。但這畢竟是少數,多數乳母的命運都比較悲慘。比如溥儀的乳母,就是一位命運極其悲慘的女性。不過她對溥儀的影響很大,溥儀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
“乳母走後,在我身邊就再沒有一個通“人性”的人!”
——(此語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第八十一頁)
那麼溥儀的乳母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女性?有著怎樣的人生?為何能夠對溥儀的內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和震動呢?
溥儀的乳母王焦氏,她的出生時間是公元1887年,當時還是光緒帝時期。她的出生地是直隸河間府任丘縣某村焦家,家庭赤貧。家庭成員是4人:父親、母親,她和一個長其6歲之兄長。家庭的依靠是數目薄田,還是窪地,若是遇到雨水比較多的季節,則容易被大水沖毀,所以這原本靠天吃飯的薄田,安然無恙的時候收成尚不足全家衣食之用,若是遇上旱澇,就更靠不住了。
天有不測風雲,時至光緒十六年,那年溥儀乳母王焦氏才三歲,直隸北邊下了一場特大暴雨,引發巨大水災。有關本次水災,著名的李鴻章在對朝廷的奏摺中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彙報,其中寫道:
“二十九日起至六月初六日,大雨狂風,連宵達旦,山水奔騰……數百里間一片汪洋……人口牲畜,淹斃頗多……小民……顛沛流離,悽慘萬狀……目不忍睹……”
也正是這次數十年一遇的災難,把溥儀乳母王焦氏的命運改變了。
在洪流般的逃難大軍中,年僅三歲的王焦氏對於飢寒交迫的父母兄弟來說,成了一個累贅。她的父親挑著一個擔子,擔子一端的框裡裝的是破舊的衣服等雜物,算是家裡的全部家當,擔子的另一端則是三歲的王焦氏。
也許因為飢餓,也許因為寒冷,也許因為絕望,總之,在逃難的路上,她的父親數次想把這個被飢餓折磨得嗷嗷哭啼的小女兒扔掉,但最終都因難捨的骨肉之情,又重新放回框裡挑著上路了。
就這樣,飢寒交迫的一家四口人:父親、母親、9歲的哥哥,還有框裡的她。
他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熬到了當時的帝都北京城。
他們來北京的最初目的,是想投奔一個本家親戚,這個親戚在京城裡頭做太監。
可是這個太監親戚早已變成了勢利小人,哪裡瞧得上窮親戚?因此,他連見他們都不見,更別說賙濟幫助了。
就這樣,這一家四口人走到了人生的窮途末路,為了活命,他們從貧苦的農民淪落為街頭令人驅逐和嫌棄的乞丐。當然,乞丐不單單是他們,當時帝都的街頭有大批走投無路的災民乞丐。
而根據《光緒朝東華錄》的記載,此時大清朝廷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正在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修建頤和園。
一邊是皇家貴族的錦衣玉食,一邊是難民的走投無路。
溥儀乳母王焦氏的父親,不忍看著三歲的女兒活活餓死,遂狠狠心生出賣孩子的念頭,而溥儀乳母王焦氏卻很難出手,原因大概有兩點:第一是當時賣孩子的行情也競爭激烈,因為諸多絕望的災民都在賣孩子。京城富戶一時間可選擇的餘地非常多,
第二是溥儀乳母王焦氏年齡太小,才三歲,距離可以使喚的年齡還有好些年,也就意味著就算賣回去,還得投資好些年的養育成本。
後來順天府尹見流民太多,恐生事端,古代因為災難發生的農民起義很多,因此順天府尹的官員就趕緊擇地籌建了一個粥廠,算是給大批災民了一個活命之地。有活路,就熬著吧。
在這個苦熬的過程,溥儀乳母王焦氏的父母給其9歲的哥哥謀了個出路,給一個剃頭匠做徒弟。清朝時,人人留辮子,腦殼經常要剃,這門生意,在那時候是還不錯的。
熬過冬天,來春時節,粥廠關門,大批災民開始返回家鄉,溥儀乳母王焦氏的父母在京城沒有出路,只好隨著返鄉流民,帶著王焦氏也回去了。
但是他們在家鄉的安穩日子沒過幾個年頭,到了庚子年的時候,八國聯軍之兵禍降臨河間府之地。溥儀乳母王焦氏的家鄉也沒能倖免,這時候已經13歲的王焦氏又踏上了逃難的路。不過這一回,是她獨自逃到了京城。
這一逃,她將再次改變自己的命運。
到了京城,她找到了自己的哥哥。可是哥哥的境況也不好,自己苟活已是艱難,哪有多餘的能力養活妹妹?無奈,勉強熬了三年,到溥儀乳母王焦氏16歲時,其兄託人給妹妹說了一門親事。但這門親事卻並不純粹,算是半嫁半賣,王焦氏被半賣半嫁給了一個王姓差役。古代,窮苦家的女兒,估計多半都難逃這個命運。
但嫁了人,王焦氏也沒得到幸福,丈夫脾氣不好,又好喝酒,動輒打罵是家常便飯。結婚三年,生了一女。可是女兒剛生,有肺病的丈夫就掛了。王焦氏帶著女兒,和公婆,四人又陷入了雪上加霜之境地。
恰逢此時,溥儀降生,醇王府趕緊給溥儀找乳母,王焦氏也來應聘,當時一共有20個應聘者,王焦氏被選中,原因是她長得“體貌端莊和奶汁稠厚”。
從此,貧賤女子王焦氏的命運就和一代帝王溥儀有了聯繫。
做乳母並不容易,條件極其苛刻,有三條:
第一:禁止回家;
第二:禁止看自己孩子;
第三:一日一碗無鹹無味肘子湯。
就這樣,王焦氏給溥儀做了9年的乳母。
在這9年裡,尊貴的溥儀從王子變成皇子、繼而變成皇帝,身份逐步提升,受寵也逐步提升,但他的脾氣也逐步變壞,因為他是皇帝,他的要求別人必須答應,不答應就要接受懲罰,甚至更可怕的後果。
在溥儀本人的回憶裡,至少有2件事,足見他有多混,但總在他犯渾的關鍵時刻,他的乳母王焦氏出現了,並且給與他正確的指導,讓他明白了很多重要的道理。
第1件事是,太監給溥儀表演木偶戲,溥儀想賞賜太監一塊蛋糕,可是臨了他忽然想在蛋糕裡塞入沙子戲弄太監。恰好他的乳母王焦氏看到,就對溥儀說:
“……放沙子可叫人怎麼吃……那不崩了牙呀?崩了牙就吃了飯,人不吃飯可不行……”
小溥儀知道乳母說得對,可他想逗樂的念頭還沒打消,乳母看出來了,她就說其實用綠豆也很好玩的。溥儀接受了乳母王焦氏的建議,小太監則免受了折磨。
這件事很重要,在溥儀後來的回憶裡,他說正是王焦氏的這次教導讓他知道了別人跟他一樣,都是人,都有牙,都要靠吃飯活著。
第2件事是溥儀在氣槍裡裝上鉛彈,朝著太監的住所打,其乳母王焦氏看見後,對溥儀說:
“老爺子……這要傷了人哪!”
這件事讓溥儀認識到——“人是會被打傷。”
通過這兩件事,我們可以看到,原本對於普通老百姓,很簡單的道理,但是作為皇帝的溥儀卻感知不到。這與其生存環境有關,並非溥儀本身之錯。然其乳母王焦氏雖然不通文墨,也不認識字,更不會講大道理,但卻樸素得感人,凡事都是帶著情感去講,也或許因此,她的話,是整個皇宮中溥儀唯一能聽進去。
但王焦氏哺育和陪伴了幼年的溥儀,卻沒有哺育和陪伴自己的孩子。在她入宮三年之際,可憐的女兒便在飢餓中死去。然皇宮中為了小溥儀的成長,為了小溥儀能夠日夜吃到健康充足的奶水,宮中對王焦氏封鎖了這一噩耗,其目的就是擔心王焦氏傷心過度影響奶水。
王焦氏知道自己的女兒不在人世,已經是女兒去世6年之後,也就是她給溥儀做了9年乳母之後。知道的原因是,她被大妃驅逐出宮。雖然溥儀當時大哭大鬧,要召回乳母,但大妃沒有同意,就這樣王焦氏離開了冰冷的皇宮,去面對9年沒見一面已經死去6年的女兒,那時刻,恐怕她的絕望深入骨髓,連流淚的慾望也沒有了。
幸好溥儀算是一個知恩的人,更因溥儀身邊的人都是算計之人,唯獨乳母王焦氏是一片真心待他。所以,溥儀對乳母王焦氏之情甚厚,以至於念念不忘。等溥儀婚後,他派人把王焦氏接回來住了一段時間。到偽滿洲時期,再次派人把她接到長春來住。但是王焦氏不管什麼時候來到溥儀那裡,都沒有借用自己的乳母身份,或者溥儀的身份,向溥儀或別人要過任何東西。
她總是很溫和,見了人則暖暖微笑著。
從她的笑裡,只能感到溫暖,卻不知道那微笑背後藏著多麼苦難的人生。(文/說歷史的女人·風滿樓)
參考資料:《光緒朝東華錄》《我的前半生》、李鴻章奏摺。
閱讀更多 說歷史的女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