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容易得的癌,2

在談“癌”色變的今天,如果你還不瞭解十五種癌症之最,你就Out(過時)了!

中國人最容易得的癌,2/3腫瘤與飲食有關

防肝癌需要警惕水汙染

引發肝癌的因素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黃麴黴毒素、飲用水汙染、遺傳因素以及糖尿病、吸菸、飲酒、砷暴露、肥胖等其他因素。

在外部致病因素中, 水汙染和黃麴黴毒素尤其需要警惕。曾有研究發現,在肝癌高發區飲用受汙染池塘水的居民患病幾率要高於飲井水的居民。黃麴黴素的代謝產物黃麴黴素B1(AFB1)有強烈的致癌作用,被黃麴黴菌汙染產生的黴玉米和黴花生等能致肝癌。

在導致肝癌的內部因素中,肝炎、肝硬化、糖尿病需要特別注意。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所致肝癌,加起來佔了全部肝細胞癌發病數的80%以上,糖尿病也和肝癌的發生有關係。科研團隊發現了糖尿病可增加肝癌發生的危險,並首次發現了可同時導致糖尿病及肝癌發生的基因NCO5。

預防肝癌,最基礎的一級預防就是減少致癌性暴露,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除了注射乙肝疫苗,防止丙肝傳染外,生活上,要注意保存好家裡的食用糧食、防止發生黴變;堅決不吃黃麴黴素汙染的稻米、麵粉、玉米、大豆、花生等;飲水衛生不要汙染;減少亞硝胺攝入以及戒菸、戒酒;不吃或少吃含有亞 硝胺類物質多的食物,如酸菜、鹹菜、隔夜菜、鹹魚、香腸等;戒除嗜酒、酗酒等不良習慣,不喝烈性酒、劣質酒,以防酒精對肝細胞的破壞。

癌症15“最”

1、最有中國特色的癌:肝癌

2、中國人得的最多的癌:肺癌

3、孩子最容易得的癌:白血病

4、最有男人特色的癌:前列腺癌

5、最有女人特色的癌:乳腺癌

6、最能避免的癌:子宮癌

7、最早可能被消滅的癌:宮頸癌

9、中國癌症發病率最高城市:上海

10、和飲食最相關的癌:消化道癌

11、病情最溫和的癌:甲狀腺癌

12、不會得癌的部位:指甲和頭髮

14、最複雜的癌:淋巴瘤

15、最具廣東特色的癌症:鼻咽癌

中國人最容易得的癌,2/3腫瘤與飲食有關

至少2/3腫瘤與飲食有關

腫瘤中至少三分之二和飲食有一定的關係。80% 的癌症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引起,這些生活方式和環境是人們往往不注意的,如長期吸菸、老喝滾燙水、長期食用煙燻食物、蔬菜吃得少、愛鑽牛角尖、多性伴侶。

不過,全球1/3的癌症是可預防的,這需要人們從細節做起,如保證良好睡眠、保持樂觀情緒、限制飲酒、多參加運動。

對於肺癌高危人群,他建議男性不吸菸;女性肺癌的罪魁禍首是二手菸和烹飪油煙,建議下廚時開足排氣抽油煙機,烹飪結束後繼續排油煙3分鐘。

中國人最容易得的癌,2/3腫瘤與飲食有關

12大症狀早期出現要警覺

1、有持續性(有時間斷性)進行性加重的頭痛,伴有噁心、嘔吐或複視、視物障礙,或伴有鼻出血、頭暈、耳鳴耳聾等症狀。

2、身體任何部位出現腫塊,那怕只有黃豆大的腫塊,特別在頸部、乳房、心窩部、右肋下、鎖骨上等處出現,且腫塊不斷增大。

3、乳房左右不對稱,大小有變化,乳頭流出血性或乳樣分泌物,或者發生糜爛。

4、經久不愈的乾咳,無痰或少量痰液,伴有聲音嘶啞,痰中夾血絲或小血塊。

5、長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飽脹,沒有吐酸水,或大便黑色如柏油。

6、中年以後,性交時陰道出血,或陰道不規則流血,或白帶多且有惡臭。

7、突然出現無痛性血尿。

8、大便習慣改變,或不明原因的大便次數增多,或便血不止。

9、身體某部位沒有外傷而發生潰瘍,或在瘢痕上發生潰瘍,雖然治療,但長久不愈。

10、身體任何部位長出的疣或色素痣迅速增大,顏色變深,局部毛髮脫落或發生破潰。

11、身上較長的骨骼(如四肢骨)某處不明原因的疼痛且進行性加重。

12、不明原因的發熱、消瘦、貧血、閉經和泌乳。

中國人最容易得的癌,2/3腫瘤與飲食有關

保持良好心態也是防癌之法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癌症的發生發展與人體的免疫功能及外在致病因素有著密切關係。”中醫養生防癌有四法: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和調情志,攝養精神;食慾有節,謹調五味;起居有節,不妄勞作。

首先是人體順應四時氣候變化,避免外邪侵襲,春避風溫、夏避酷暑、秋避燥邪、冬避嚴寒。同時,中醫理論認為長期的情緒過度波動,就會傷害相應的臟腑。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是中醫的養生之道,也是防癌之法。

每天幾點休息和起床要順應四時晝夜規律,春夏季可以晚睡早起,秋季要早睡早起,而冬天則早睡晚起,順應四時晝夜規律起居作息。每天按摩湧泉穴位20~30次可起到強心健體、提高免疫力作用。如長期艾灸“關元”“足三里”可以促進氣血運行,起到溫中散寒,化淤消腫的作用,並能健脾補胃,增強正氣,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發揮其防病強身、延年益壽的作用。

在飲食上面,推薦多吃新鮮水果、蔬菜,清淡飲食,多吃粗纖維食物,多吃醋。他推薦的抗腫瘤藥有薏米、山楂、羅漢果、百合、杏仁。

好了,今天的話題我們就探討到這裡,我是腫瘤專家胡教授,如果您想了解腫瘤相關的問題,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立即諮詢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