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球员的真实经历,扇了国足一巴掌

11月14号,在世界杯预选赛40强赛中,中国男足1:2输给叙利亚。

其实在这场比赛之前,很多人都没法把叙利亚和足球联系到一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叙利亚仿佛变成了战争的代名词,提起它,人们想到的是战火,是硝烟,是断壁残垣的街道,是无家可归的儿童。


而在昨天的比赛后,很多人才突然想起,原来,叙利亚还有足球……

叙利亚球员的真实经历,扇了国足一巴掌

在终场哨声响起的那一刻,叙利亚球员激动地抱在一起,场边的球迷在疯狂庆祝。


他们挥舞着手里的国旗,嘴里喊着口号,这个饱受战乱纷扰的国家,此刻因为足球,暂时遗忘了苦难。

叙利亚球员的真实经历,扇了国足一巴掌

(图片来自懂球帝)

竞技体育是残酷的,一头是落寞,一头是狂欢。


对叙利亚人民来说,掺杂在这场比赛里的情绪有很多,被战火纷绕的几年间,他们的足球曾一度被摧毁,没人相信他们能重新起航。


甚至在这场比赛的赛前统计中,国足全队的身价是叙利亚的两倍之多,光是武磊一人,就比叙利亚的头号球星高200万欧元……

人们都说,叙利亚出线无望。

可现在呢?他们几战全胜,位列小组第一。球员红了眼角,球迷哽咽着欢呼,那一声声压抑的低吼,就是对情绪最好的释放。

如果不是因为这场比赛,我们甚至都快忘了,这个古老的西亚国家,已经有多久没笑了……

而对叙利亚来说,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证明自己还“活着”的标志。

或许你看到了叙利亚战胜国足,却不知道为了这一场胜利,他们付出了多少。

叙利亚的足球不强,但在战争爆发之前,却是国内的第一大运动,有时候,甚至有5万人会去现场观看比赛。

他们为主队尽情呐喊、欢呼,场上球员就算技不如人,也会拼命奔跑,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为谁而战。

叙利亚球员的真实经历,扇了国足一巴掌

为了足球,他们忍受着极差的条件。

叙利亚的俱乐部没有青训,战争爆发的时候,有很多球员才十五六岁。

叙利亚球员的训练条件有多苦呢?

国内打联赛的球场,连基本的草皮都没有,必要的时候,还要征用给军队,变成军事仓库。

哪怕再热爱足球,但军队都出面了,你敢不给吗?所以很多时候,叙利亚球员连球都无处可踢。

叙利亚球员的真实经历,扇了国足一巴掌

国内著名的体育场,变成人们的避难所。

草坪光秃秃的,座椅也变了色。

因为场地状态极差,少了光滑的草坪的保护,球员们在拼抢中接触地面时,经常会受伤。

他们的胳膊上,腿上,甚至是脸上,时不时就会渗出鲜血。

这些叙利亚球员,甚至连块像样的菜地都找不到,只能随便找个坑坑洼洼的地方,进行训练或是比赛……

条件本身就已经很差了,球员们却还要伴随着炮火训练,叙利亚U23的教练曾很直白地说——

“我们很羡慕中国的校园足球。”

是啊,对他们来说,能有一块合格的草皮,能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就已经很满足了……

叙利亚球员的真实经历,扇了国足一巴掌

为了足球,他们拼尽全力,却享受着最差的待遇。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在征战亚洲杯时,叙利亚总是最后一个抵达。

难道他们不想提前适应场地和气候吗?

他们当然想,只是他们实在太穷了,以至于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球队长期进行海外训练。

球员的待遇就更不用说了,国内联赛的平均月薪只有200美元,就算赢了世预赛的12强,也只有1000美元的赢球奖金。

甚至连球队主教练的月薪,也就是2000美元而已。

这笔钱,很可能还不够别国球员吃一顿饭,但却是他们拿命赚来的。

钱或许不多,但只要到了场上,他们都会拼尽全力奔跑,靠着荣誉感在赛场上保持尊严。

叙利亚球员的真实经历,扇了国足一巴掌

战争会带来伤害,但永远带不走生的意志,就像叙利亚国国歌唱得那样——

祖国的战士,和平属于你

我们坚强意志,不向人屈膝

……

叙利亚没有主场,没有足协,没有资金,没有青训,没有高水平外教,但他们有一种精神。

本次预选赛,叙利亚已经几战全胜,小组排名第一,之后的路,他们也会带着向死而生的勇气,继续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