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聯中國來了

首家外商獨資保險控股公司獲批開業,整合資源是重點,保險業開放在持續

原標題:安聯中國來了!首家外商獨資保險控股公司獲批開業,整合資源是重點,保險業開放在持續

安聯中國來了

中國保險業對外開放再落一子。

安聯集團於11月14日晚間宣佈,中國銀保監會已批准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開業,其成為在中國首家批准開業的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

廣闊的中國保險市場和積極開放的政策,正在激發更多保險主體活力。

安聯中國來了

安聯(中國)高管團隊已就緒

2018年11月,安聯集團獲銀保監會批准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搶得了外資保險在中國集團化佈局的頭籌,成為中國金融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標誌性事件。

籌備一年後,安聯(中國)順利落地。

根據批覆信息,安聯(中國)註冊資本為27.18億元,包括德國安聯保險集團以貨幣出資人民幣20億元,以及德國安聯保險集團持有的中德安聯人壽51%股權(摺合人民幣7.18億元),公司選址上海,法定代表人為Sergio Balbinot。

此次發佈的批准公告中,還包括了安聯(中國)董事長及高管的相關資格核准,主要包括:

塞爾吉奧·巴比諾特(Sergio Balbinot)擔任董事長;

Solmaz Altin、Aaron Mitchell Fryer擔任董事; 黃捷擔任監事;

索爾馬茲·阿爾汀(Solmaz Altin)擔任總經理;

孫雷、陳良擔任副總經理;

Dr. Arnold Markus Gottfried Rudolf擔任總經理助理;

劉思佳擔任安聯(中國)董事會秘書。

公司的業務範圍包括:投資設立保險類企業;管理控股投資企業的各種國內國際業務;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投資業務;經批准開展國內國際保險業務;經中國銀保監會及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的其他業務。

安聯表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批准開業,得益於中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鼓勵外資加大在華投資的政策,是中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積極成果。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在獲得中國銀保監會批准後,安聯(中國)將向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申請並完成相關注冊。目前安聯控股開業工作也在積極準備中,具體開業時間可能在近一兩個月。

安聯(中國)的獲批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

除了因應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春風,外資設立保險控股公司也需要滿足一些硬性要求,包括旗下控制兩家或多家保險公司50%以上股權,至少有一家公司經營保險業務六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盈利,且淨資產超10億元人民幣,總資產不低於100億元人民幣。

成立於1890年的安聯迄今已有逾百年曆史。2018年,安聯集團在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總收入1310億歐元,營業利潤115億歐元。目前安聯在中國已經涵蓋了所有核心業務,包括壽險、財險、健康險、信用險、資產管理和全球救援,相關公司包括中德安聯人壽、京東安聯財險、太保安聯健康險、裕利安怡、國聯安基金以及安世聯合中國。中德安聯近幾年的經營效益亦滿足了連續盈利和淨資產規模的要求。

塞爾吉奧·巴比諾特指出,"安聯對中國市場非常看好。中國是安聯的戰略市場,我們致力於加快在中國的增長。控股公司批准開業是安聯在中國的重要里程碑,幫助安聯集團最大程度地把握中國經濟開放政策所帶來的發展機遇。"

索爾馬茲·阿爾汀表示:"中國是安聯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戰略性市場。新的控股架構下,我們將為快速增長的中國中產人群提供全面的金融解決方案和服務,支持中國的經濟增長。同時也將繼續在監管機構的指導下,在中國保險行業發揮更大作用,為不斷開放的中國金融市場建設和發展做出更多貢獻,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

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到,安聯(中國)未來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整合資源,例如安聯目前在中國的業務比較分散,將這些業務整合到一個總部下有利於形成合力,此外安聯在全球有很多好的資源,現在還沒有在中國完全發揮出來,控股公司未來將整合安聯全球資源來推動中國業務的發展,想象空間巨大。

外資投資熱情高 更多開放新政在路上

安聯控股作為中國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獲批開業,是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縮影。2018年以來,金融業擴大開放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外資保險公司的活力不斷被激發,外資險企佈局亦正在向縱深發展。

2018年5月,韋萊保險經紀、怡和保險經紀先後成為全國第一家、第二家獲准擴展經營範圍的外資保險經紀公司。

2018年11月,安聯集團獲銀保監會批准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

今年3月,標準人壽獲批籌建首家外資養老保險公司恆安標準養老保險。

今年5月,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開業,成為中國提出加快保險業開放進程以來獲批的全國首個合資保險資管公司。

今年8月,中國銀保監會批准安盛天平中方股東將持有的安盛天平4.23億股股份全部轉讓給安盛,安盛保險成為我國最大的外資獨資財險公司。

目前,大韓再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已批籌,也是本次金融業對外開放第一批新設立的外資再保險機構。

前不久,英國佰仕富人壽再保險亞太區總經理Andrew Gill(安德魯·蓋爾)接受券商中國記者專訪時亦表示,非常關注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進程,佰仕富再保險2017年已經在中國設立代表處,目前已經有明確計劃在中國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

更多的重要保險開放新政包括:

2019年5月,銀保監會公佈銀行保險業對外開放12條具體的新措施,取消了外資機構進入中國相關金融領域的總資產規模限制,強調在金融業對外開放中內外資一致的原則。

7月20日,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宣佈了11條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意味著金融業對外開放再次提速,其中五條與保險相關,包括:

*允許境外資產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合資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

*允許境外金融機構投資設立、參股養老金管理公司;

*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的過渡期,由原定2021年提前到2020年;

*取消境內保險公司合計持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於75%的規定,允許境外投資者持有股份超過25%;

*放寬外資保險公司准入條件,取消30年經營年限要求。

目前,中國保險市場正在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和創新活力。瑞再研究院今年預測,未來兩年全球壽險保費年增長率為2.9%,遠高於過去10年0.6% 的年平均增長水平。而中國將貢獻全球壽險保費增長的近一半。隨著外資逐步增加落子和佈局,外資保險與中資保險將從多個層面豐富中國保險業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